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自动驾驶技术成为汽车行业乃至整个交通领域的焦点。而激光雷达作为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关键传感器,其上车浪潮的兴起,让人们不禁思考:自动驾驶是否即将迎来新突破?
上车趋势:成本降低,装机量飙升近年来,激光雷达上车趋势愈发显著。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标配量超过 136 万辆,搭载率由 2022 年的 0.5% 激增至 2024 年的 6%。这一转变背后,是激光雷达成本的大幅下降。过去 10 年,激光雷达价格从七八万美元降至如今低于 200 美元。以速腾聚创为例,其推出的激光雷达新品 MX,价格不到 200 美元,借此获得多家汽车整车厂的定点合作。此外,禾赛科技宣称计划在 2025 年再将激光雷达价格减半。成本的降低,使得激光雷达从高端车型逐步向 15 万元甚至 10 万元级别的主流市场渗透。
技术赋能:助力高阶自动驾驶落地从技术层面来看,激光雷达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提升至关重要。它通过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并接收反射信号,测量目标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汽车提供高精度的三维环境数据。相比摄像头视觉感知,激光雷达对环境感知精度高,可直接获取目标的距离、角度、反射强度、速度等信息,且抗干扰能力较强。在迈向 L3 级自动驾驶的背景下,车辆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也从过往的 1 - 2 颗上升至 4 - 5 颗。速腾聚创执行董事兼 CEO 邱纯潮认为,L3 级自动驾驶是关键节点,激光雷达被视为自动驾驶的 “安全气囊”,多搭载几颗,消费者和车企都更安心。随着北京 4 月 1 日起执行 L3 级法规,为高阶智驾的爆发提供了政策支持,激光雷达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市场竞争:头部企业引领发展在市场层面,国内激光雷达市场集中度较高,2024 年前三大厂商占据超过 86% 市场份额。速腾聚创以 33.5% 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禾赛科技紧随其后。从财报数据来看,2024 年,速腾聚创全年激光雷达总销量约 54.4 万台,同比增长约 109.6%;禾赛 2024 全年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 50.19 万台,同比增长 126.0%。这两家企业不仅在车载领域成绩斐然,还积极布局机器人领域。今年 1 月,禾赛在 CES 2025 发布面向机器人领域的迷你型超半球 3D 激光雷达 JT 系列,并宣布已开始向客户量产交付;速腾聚创也发布了机器人视觉全新品类 Active Camera 的首款产品。
前景展望:突破仍在路上尽管激光雷达上车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自动驾驶要迎来全面突破,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激光雷达技术仍需不断创新,以满足自动驾驶对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要求;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安全标准等配套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健全。
激光雷达上车无疑为自动驾驶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成本、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推动下,自动驾驶正朝着新突破迈进。但要真正实现自动驾驶的广泛应用和变革性发展,还需要全行业的持续努力。
等有新想法,都能跟我讲讲,我来按要求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