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兵吐槽,他在野战部队当兵八年,当了五年班长,多次参加军事演习和重大军事活动,参加抢险救灾还荣立一次三等功。个人军事素质很好,自我感觉具备较强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也不差。当年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在部队转三期,退伍回家后,带着这些荣誉去企业面试,结果负责面试的HR,对他在部队获得的荣誉立的功一点也不感兴趣,还说这些东西在企业没用,让他说一下和招聘岗位相关的工作经历和能证明自己能力的工作成果。这让他十分气愤。在他看来,部队也是一个集体,在部队也需要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既然能服役八年,当五年班长,还能得到这么多的荣誉,那么就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怎么这些自己用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成绩,怎么就被这个面试的小姑娘说得一文不值?军人的荣誉不应该得到全方位认可吗?怎么一些企业反而对这些立功受奖证书熟视无睹,且完全不将这些荣誉作为能力参考依据。这是不是不合理?对于这个老兵的经历,有人说,其实地方企业一直就不吃这一套。他说,他在部队当兵五年,当过班长班副,一直是连队骨干,当过机枪手当过狙击手,演习的时候还受了伤,但这些和地方企业都搭不上边,退伍回来后,还是老老实实收起自己在部队获得的荣誉证书,自己去开店创业,现在反而小有成就。
他的感受是,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些荣誉证书上面,该断舍离就断舍离,该重新开始就全部推倒重来。看得越重,只会陷得越深,就会伤得越深。这句话也引起了一些老兵的共鸣,他们觉得部队是部队,地方是地方,完全是两码事。在部队获得的那些容易放到地方不管用,优秀班长,嘉奖,三等功,只是部队给土兵的一种精神奖励,鼓励你在部队好好工作,拼命干往前冲,也是证明你在部队的能力。
地方很多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会开坦克、会打炮、会射击、会踢正步,对企业确实没用。只要大家退伍回到地方了,等于在部队的一切都在退伍那一刻清零了,回到地方,就得重新站在新的跑线上。重新以新兵的姿态参与社会竞争。你在部队服役很优秀,在部队是班长,能立三等功,只能说明你是个当兵的料,是个优秀士兵,是可以作为转士官的依据。而地方的企业,是需要解决企业的问题,你要是能帮助企业销售,能帮助企业打开市场,能帮助企业节约控制成本,能帮助企业拓展新的业务,优化内部流程,这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立功受奖证书,只是一种荣誉,而不是应聘的加分项,更不是面试成功的保证书。当然,如果是去一些国企面试,这些荣誉还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而在私企作用并不大。对于大多数退伍老兵来说,最重要的是放下过往,回到现实,调整好心态,从细节着手,一点一点学习积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退伍之后,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