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记者采访毛主席,惊叹延安的风气,直呼:老蒋简直太奢侈!

思枫看趣事 2024-07-04 10:01:03

这位外国女记者正在采访毛主席,听见屋顶上有动静,还以为是特务的暗杀行动,立马站起身来开始警戒,却没想到是毛主席邻居家的毛孩子,这位女记者正是斯特朗。

此时正是国共谈判的关键时期,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再也掩饰不住自己想掌控大权的欲望和野心,企图通过重庆谈判来拖延时间,为开启内战做准备。

斯特朗在到达西柏坡之前,就已经去采访过蒋介石了,但是这次采访经历并不让斯特朗感到愉快,因为在刚到达南京时,还没有见到蒋介石,斯特朗就被搜身,深怕斯特朗是一名特务,并且被搜查时,斯特朗女士没有受到一丝尊重。

国民党的粗鲁对待,让斯特朗非常愤怒,作为一名记者,她从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在到达南京的几天中,她没有见到蒋介石一面,但是却受到好多次近身搜查,国民党这样的行为让斯特朗非常不解,她这样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威胁呢?

还没有开始采访,何应钦就多次会见斯特朗,要求检查她的采访名单,并表示这些问题都不能采访,拿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采访提纲递给斯特朗,国民党的一系列的行为,让斯特朗再也没有了采访的兴趣,并将目光转向在延安的毛主席,不知对毛主席的采访会给斯特朗带来怎样的经历呢?

这个熊孩子口中的“洋婆子”正是美国记者斯特朗,斯特朗看着毛主席和孩子们亲切的称呼,感到非常不可思议,这和她在南京的所见所闻完全不同。

斯特朗从小就爱打抱不平,为正义奋斗,号称“同情革命女记者",对世界的局势相当了解,尤其是对动荡的中国形势了如指掌,几乎每个重要的历史关头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资兵器上,都相差悬殊较大,很多国内外人士都不看好这场战争。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世界解答疑惑,美国进步派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也亲身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对领袖毛泽东进行了一次采访。

1946年这次的采访,斯特朗女士更是将毛主席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带向世界,成了家喻户晓的革命哲学。

斯特朗来到延安访问毛主席,被警卫员带到毛主席的院子,粗朴的圆形建筑,低矮的土墙。斯特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毛主席这样的人物,住在简单的院子,简陋却不失干净,家禽满地走,与南京蒋介石的作风是完全不同的。

在到达毛主席住处的第一时间,斯特朗就将自己的东西逐个摆开,让警卫员进行检查,并拿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采访提纲,这样的行为让警卫员不知所措。让斯特朗没想到的是,在这里一切都不被受到限制。

在采访毛主席的时候,斯特朗被毛主席伟大的胸襟深深震撼,同时也让斯特朗认识到共产党的与众不同。

几个孩子稀奇地向这位美国记者问好,他们都是毛主席的邻居家的孩子,从称呼上就不难看出,他们平时和毛主席的关系非常好,看到有一位洋人来了的毛主席的家里,非常好奇,所以就爬上毛主席的墙头,看看这位洋人。

斯特朗看着向她打招呼的孩子们,内心也是非常开心,想到自己在南京政府的遭遇,也亲身领教了蒋介石的安保,严格得让人窒息,但是看到在延安的毛主席与百姓们居住、生活,眼前的一切令斯特朗不可置信,看着主席的随和,与百姓们相处的如此融洽,安娜觉得自己的采访已经可以结束了,因为她亲眼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斯特朗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百姓亲和,延安军民们同心同德,铸成了这样一种良好社会风气,在这里的生活非常艰苦。但在这里斯特朗感到无比愉快,这是她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在她看来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是欢快的友情却使艰苦变成了乐趣。

这也正是为什么她后来对中国这么有感情,在72岁时,斯特朗做出了一个震惊的决定,她冲破了重重阻力到中国进行定居,这代表了她真实的内心。最终在延安度过晚年,可以说是后半生最后的归宿。

斯特朗一生最大的际遇,就是新中国诞生前后亲历了那些动荡年代的点点滴滴。从最初对革命孰是孰非的茫然,到后来理解并支持革命派,再到最后将自己的生命与革命事业紧紧相连,着实是一个传奇般的经历。

0 阅读:2

思枫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