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长寿儿子:手握兵权却未参与九子夺嫡,70岁仍被乾隆重用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18 15:58:44

从古到今,生在皇亲国戚家里头,往往自己的人生都做不了主。“好运里头藏着坏事儿,坏事里头也可能带着好运”,好坏事儿有时候就发生在眨眼之间。历史上,为了抢皇位,杀掉对手,甚至大打出手的事儿,多得是。

西晋那会儿有个“八王之乱”,唐朝刚开始又闹了个“玄武门之变”,还有北宋时候让人猜不透的“烛影斧声”。这些事儿啊,都是一堆皇子皇孙们为了坐上皇帝的宝座,想尽各种办法,有的甚至不顾天下大乱,啥手段都敢用。

很多人都在追求权力的路上栽了跟头,难怪刘子鸾会感叹:“下辈子再也不想做皇家人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能成功登顶权力的巅峰。

不过,啥事儿都不能一刀切。就像老话说的:“树大招风”,要是有人能安安心心过穷日子,啥也不贪图,那他的人生路肯定宽广得很。

今天咱们聊聊这么个人,他出生高贵,在皇家长大,经历了三个皇帝的时代。虽然他手里握着大权,但从不跟人争斗,最后也落得个好结果。

这家伙就是清朝的爱新觉罗胤祹。

胤祹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二个儿子,他一辈子活了79年。更厉害的是,他的亲妈万琉哈氏,竟然活到了97岁高龄。看来胤祹是从他老妈那儿得到了长寿的基因,成了康熙那么多儿子里,活得最久的一个。

胤祹为啥能避开康熙和雍正交接时那场“九个皇子抢皇位”的大乱子,最后还啥事没有?他这一辈子,到底有啥特别的故事呢?胤祹这家伙,不知咋的就绕开了那场皇族内斗,没掺和进去。那时候,九个皇子争得你死我活,他却能置身事外,真是让人好奇。他这一辈子,肯定有不少让人惊叹的事儿。想想看,在那样的皇权斗争中,能活下来已经不容易,更别提还能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尊严了。胤祹这家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他的一生,肯定充满了传奇色彩。

【不给力的母亲】

康熙二十四年冬天,紫禁城里头,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儿哭声,又一个小阿哥来到了人世。这时,32岁的康熙皇上迎来了他的第十二个儿子,也就是爱新觉罗胤祹。

在康熙皇帝的一大堆儿子里,十二阿哥那家伙长得普通,说话也不出彩,简直就是个小透明。这其实跟他老妈的身份地位有直接关系,没啥好说的。

胤祹的亲妈是万琉哈氏,她原本是正黄旗里的下人,说白了,就是给皇家打工的。

她14岁那年,进了皇宫当了内三旗的秀女。因为家里没啥背景,想见皇帝一面都难,更别说得到宠爱了。就这样,她默默无闻地在宫里度过了10年。

康熙二十四年,距离那十年之期刚好过去,万琉哈氏迎来了生命中的首个转折点。那时的她,二十四岁,眼睛明亮牙齿洁白,模样十分动人,整个人的气质也变得大方得体。

这天,大雪纷飞,闲得没事的万琉哈氏,自个儿跑到屋子外面看雪去了。

突然,远处吵闹起来,康熙皇帝正好带着一群人经过这儿。正在雪里的万琉哈氏,也被康熙给瞧见了。

她既有成熟女性的韵味,又不失少女的那份纯真,瞬间捕获了康熙的心。康熙压根儿没想到,自个儿后宫里还藏着这么一位如仙女下凡般的女子。

那天晚上,康熙皇上选择在万琉哈氏那里过夜,这让万琉哈氏成就了许多宫女一辈子梦寐以求的荣耀。

她被皇上宠幸了,在那深深的皇宫里,那么多嫔妃中能得到皇上的垂青,真是太难得了,太让人骄傲了。万琉哈氏心里开始盘算起了自己以后的好日子。

可打从康熙那天早上离开后,好像啥都回到了老样子,皇上再也没踏足过这儿,万琉哈氏的心情立马跌到了谷底。

外面的冷风吹得她直打颤,这时她才真切体会到“进了皇宫就像掉进了深不见底的大海”这话的意思。原来,以为能一下子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想法,不过是场美梦罢了。

但没过多长时间,万琉哈氏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有了身孕,而且是皇上的孩子。她心里明白,这事儿可不简单。

跟她在同一天被挑进宫的乌雅氏,由于生下了后来当上皇帝的四阿哥胤禛,早早地就被提拔成了德嫔,现在更是升为了德妃。可瞧瞧自己,到现在连个像样的名号都没混上。

大家都说有了儿子母亲地位就高,万琉哈氏心里头也是这么认为的。她天天都在那儿拜拜,就盼着自己能跟德妃一样,生个皇子出来,这样一来,她就能地位飙升,再也不用为现在没有个头衔的事儿发愁了。

但就算她怀的是龙胎,康熙却从没像她以为的那样来看过她一回,这让她心里头有点不踏实。

【给力的养母】

经过整整十个月的孕育,孩子终于来到了这个世界。在那年的十二月份,万琉哈氏顺利地生下了一个男宝宝,这就是胤祹的初次亮相。

瞅见从自己肚皮上掉下来的小宝贝,万琉哈氏心里头那个美啊。可事儿并没像她想的那样顺溜,她日盼夜盼的封赏愣是没来,这就意味着她得跟刚出世没多久的孩子分开。

根据老规矩,后宫里嫔妃以下级别生的孩子,是不能自己带的。所以,胤祹在两岁那年,就被太监给抱走了,要送到后宫其他位分高的娘娘那儿去养。

这就是规定,万琉哈氏也没啥辙,她只能盼着小胤祹能碰上个好妃子,让他健健康康地长大。

康熙给胤祹挑的监护人,来头可不小,是以前亲自教康熙皇帝写字的苏麻喇姑。

说到苏麻喇姑,大家都知道她,她是孝庄皇后的贴身丫鬟,活过了五个皇帝的时代。她不光给清朝设计过官服,还劝过多尔衮要支持小皇帝顺治,甚至还给康熙皇帝启蒙,帮他成就了大事业。你想想,这么重要的人物来抚养胤祹,康熙对这个十二阿哥肯定是特别上心的。

康熙的那个决定,真的让胤祹一辈子都沾了光。到了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文太后去世了,苏麻喇姑伤心得不得了。

她已经七十多岁了,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为了让苏麻喇姑心里好受点,康熙决定把年幼的胤祹交给她来照顾。

小胤祹一来,苏麻喇姑的晚年生活就变得丰富多彩多了。这小家伙机灵得很,又调皮可爱,总让苏麻喇姑想起小时候的康熙皇帝。不知不觉,苏麻喇姑就把满心的疼爱都给了这个才2岁的小阿哥。

苏麻喇姑一辈子都在照顾孝庄,从没嫁过人。但她天生就有种当妈的感觉,对胤祹特别好,就像自己亲生的一样。她还悄悄地带着胤祹去找万琉哈氏,让他们母子俩能见上面,好好团聚。

因此,万琉哈氏心里对苏麻喇姑充满了感激,胤祹也同样十分敬重这位养育自己的母亲。

苏麻喇姑细心教导胤祹,他一天天成长起来。受苏麻喇姑深信佛教的影响,胤祹的性格也变得很安静,不喜欢和人争斗。

可能胤祹心里明白,就凭他庶妃母亲在宫里的地位,他这辈子估计没啥大出息。但他也觉得,这种不争不抢、平平淡淡的日子,或许才是最能保全自己、过好日子的办法。

胤祹二十岁那年,苏麻喇姑安安静静地走了,没病没痛的。胤祹心里很难过,他特地去找皇上要了旨意,想在苏麻喇姑的灵前供上饭菜,还亲自守了好几天的孝。从这事儿就能看出,胤祹对苏麻喇姑那感情,可不是一般的深。

他这么一来,给特别看重孝顺的康熙留下了特别棒的印象,康熙马上就说:“……就照他说的办吧。”

苏麻喇姑离世了,但她传授给胤祹的那些珍贵的生活智慧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让他一辈子都受益匪浅。就因为有了这些,胤祹才能在“九子争皇位”的复杂局面里,巧妙地保护自己,避免卷入纷争。

【无党无派的胤祹】

康熙四十八年那会儿,24岁的爱新觉罗胤祹被皇上封为贝子,同时还有7个别的阿哥也一块儿得了封赏。

四阿哥胤禛这回可是走了大运,被封成了雍亲王。反观胤祹,他可比不上几位兄长,就连十四弟胤禵都比他强,被封了个贝勒。

这时候,胤祹的亲妈万琉哈氏还只是个不太起眼的侧妃,这当然有她的难处。但话说回来,胤祹自己那种啥事儿都让着别人,不张扬、不出头的性格,绝对是让他爵位不太高的一个关键原因。

他平时行事十分隐秘,几位哥哥压根没把他放在心上,更不会有人想着去巴结他,拉拢他加入自己的阵营。

自康熙十五年那会儿起,二皇子胤礽一跃成了太子,这皇位的争夺大战啊,就算是正式拉开序幕了。

到了康熙四十七年,胤礽已经当了32年的太子爷,这让他心里头憋屈得慌,毕竟都过了该独当一面的年纪。这时候,其他那些皇子们也是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试试身手。

太子、大阿哥、三阿哥还有八阿哥身边,慢慢形成了四股大力量。他们之间相互较劲,明的暗的都来,斗得不可开交。

那时候,一共有9个皇子卷入了争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九子争皇位”。在这过程中,胤祹一直保持中立,不站队任何一方。大家都不太关心十二皇子站在哪边,因为他的实力和影响力确实不是很大。

但康熙皇帝这个皇上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清楚胤祹这家伙没啥把柄。所以在封赏的时候,他故意给胤祹低了点,这其实也是为了保护他。在这种复杂局面里,退一步往往就能天地宽广。

事实证明,胤祹选择低调行事真是明智之举。这一年,木兰围场出现了偷窥事件,加上皇十八子病情危急,这两件事加在一起,最终让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掉了。

但仅仅隔了一年,他又被重新立为了太子。可这时候,他们父子间的猜疑已经非常深了。到了康熙五十一年,他再一次被废掉,而胤礽呢,也被关起来,最后死在了里面。

太子被废后,皇位继承就成了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两个人之间的竞争。前面一阵子的纷争,让不少皇子都退出了,而胤禛和胤禩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康熙见状,就提拔了中立无派的胤祹出来帮忙处理事务。

没多久,康熙就看出来了,那个以前不怎么显山露水的十二阿哥,做起事来可真是井井有条,稳重得很,这让康熙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

康熙五十六年时候,先皇顺治爷的第二位皇后,也就是孝惠章皇后走了。康熙帝心里头那个难过啊,就指派了胤祹来操办皇后的丧事,还让他全权负责宫里头所有相关的事情。

胤祹没辜负老爸的期望,他做事特别规矩,都是照着规矩来,每个环节都处理得稳稳当当,一点马虎都没有。

没过多久,裕亲王福晋就离世了,康熙还是让胤祹来操办丧事,这场丧礼也是办得十分体面。从那以后,胤祹就常在一些国家的大场合露面,康熙也越来越信任他了。

康熙五十七年,胤祹的娘亲万琉哈氏总算是熬出了头,被封为了定嫔。这一等,可就是漫长的43年啊。

那以后,胤祹的地位噌噌往上涨,快得跟飞似的。他先是和四阿哥胤禛一块儿,顶着皇子的头衔跑到盛京去拜祭三陵。紧接着,他又接二连三地替康熙去天坛主持祭祀大典。这些事儿,在政治圈子里头,可都是给胤祹脸上贴金的。

康熙帝快不行那会儿,胤祹已经当上了镶黄旗满洲都统,这在清朝,那就是个手里握着大堆兵马的厉害角色。

这时候,皇位争夺战愈演愈烈,手握重权的胤祹成了大家都想拉拢的关键人物。但他天生就不爱争斗,加上局势还不明朗,所以胤祹又一次选择了躲开这场纷争。

【雍乾时期的胤祹】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载后,这位伟大的君主驾崩了。在这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四阿哥胤禛笑到了最后,他逆袭成功,坐上了皇位,成了清朝历史上的第五位皇帝。

雍正帝跟他老爹康熙管理人的方式大不一样,他做事干脆利落,手段强硬。刚坐上皇位没多久,就把那些宗室兄弟,像胤禩、殷禟、胤禵这些人,要么关起来,要么打发到偏远地方去了。

胤祹又一次因为自己不随便跟风站队,赢得了雍正的青睐。

那时候,胤祹被封为了履郡王,而且他的母亲万琉哈氏也被提升为定太妃。按照康熙皇帝的吩咐,他们搬出了皇宫,住进了履王府,跟儿孙们一起过上了团团圆圆的日子。

这对胤祹来说,真的是个大好事,也算是圆了万琉哈氏进宫时希望靠儿子提升地位的心愿。

之后几年里,胤祹的运势时好时坏,他先是被贬成了贝子,接着又降为镇国公。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他犯的一些小疏忽,就像是把四阿哥弘历亲娘的姓氏给弄混了这样的错误。

胤祹平时做事都挺靠谱的,这次咋就闹出这么大个乌龙呢?说不定是因为雍正管得太严,他又被逼得没办法,只好用退一步的方法来应对,不过这也只是咱们的猜测罢了。

雍正八年那时候,胤祹重新拿回了履郡王的头衔。雍正皇帝挺看重他,没过多久,就让他去管户部了。胤祹这人挺有本事,把户部打理得特别好,一切都很顺畅。雍正看着自己这个能干又没野心的弟弟,心里头别提多满意了。

三年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49岁的胤祹成了雍正手下最老的弟弟,声望极高。雍正见状,又让他去管宗人府的事务,这下,胤祹就成了爱新觉罗家族里能说了算的人物。

雍正十三年那会儿,挺有争议的雍正帝在圆明园驾崩了,然后皇位就传给了皇四子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乾隆一上位,立马就让胤祹来负责雍正的丧事。胤祹这人办事靠谱,丧事办得那叫一个周全。到了十月份,乾隆又下令,给胤祹升官,封他为履亲王,还让他继续管着宗人府的事儿。

现在胤祹手握重权,官位高到极点,还是皇室里辈分最大的王爷。乾隆皇上对自己的十二叔特别敬重,所以那时候只要国家有祭祀大典或者重要的仪式,全都是胤祹代替乾隆皇上出面去主持,没有一个例外的。

乾隆对胤祹的妈,万琉哈氏,那是相当尊敬。胤祹过六十大寿时,乾隆不光准备了寿礼,还特地给万琉哈氏老太妃送了个如意,以此表示祝贺。

之后,乾隆皇帝亲自跑到履王府,去看望病得很重的定太妃。那时候,胤祹手里握着好几个重要职位,权力可不小,但他却在这个时候跟乾隆说,他不想干了,想辞职。

胤祹心里琢磨着,想在剩下的日子里多陪陪老妈,算是弥补小时候没能多陪陪她的遗憾。乾隆一看,也没辙,只好点头答应了。

万琉哈氏是后宫里活得最长的人,活到了97岁才在王府去世,这在清朝可是头一遭。乾隆皇帝正在南巡的路上,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下命令,让定太妃的金棺材在王府多放几天,他要等回京后亲自去拜祭。

没过几天,乾隆皇上回到了京城,他第一时间就去履王府祭拜。看到十二叔哭得死去活来,乾隆心里也挺不是滋味。他发现77岁的胤祹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就尽力安慰他,想让胤祹心里好受点。可胤祹因为太过伤心,没多久就病倒了。

乾隆二十八年那会儿,79岁的老王爷爱新觉罗胤祹,在履王府里头安详地走了。乾隆皇上心里头那叫一个难受啊,他赶紧吩咐早就认胤祹当爷爷的那个永珹,给老王爷穿上丧服,好好送终。这场丧礼,办得那叫一个风光,场面大得很。

胤祹这一辈子算是走完了。他最开始只是个啥也没有的小阿哥,既没背景也没靠山,但愣是一步步走到了掌管宗人府的大位置,手握大权,成了皇室里响当当的人物。活到79岁,安安稳稳地走了,这在雍正皇帝的兄弟里头,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他避开了“皇子争位”的狂风巨浪,从雍正的残酷争斗中捡回一条命,到了乾隆时期又能明智地抽身而退。胤祹这人,聪明得很,懂得隐藏锋芒,行事不走极端,中庸之道玩得转,对名利看得很淡,活得悠然自得。说实在的,他算是继承了苏麻喇姑的智慧,用自己的经历给后人上了一课:就算生在皇家,也能活得自在洒脱。

0 阅读:27
赵婧瑶说历史

赵婧瑶说历史

赵婧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