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歌唱家雍西的名字,大多数人可能都并不熟悉,但要说到她的女儿,大家一定都如雷贯耳,她的女儿便是家喻户晓的著名歌手韩红。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作为一位非常优秀的歌唱家,雍西也曾红极一时。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西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尤其是她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不仅成为了大众心目中的经典,当年甚至还唱哭了毛主席,周总理还亲自为她改了歌词!
然而,相比事业上的发展而言,雍西早年在生活中却经历了不少挫折和磨难。
和韩红的父亲结婚后,她为对方生下了一个女儿,结果在孩子6岁的时候丈夫意外离世,她年纪轻轻就经历了丧夫之痛。
丈夫去世后,她后来遇到了一个对她很好的男人,并带着女儿改嫁对方,没想到因此和女儿产生隔阂,以至于母女之间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
到了晚年,女儿飞速发展的事业成为了她的骄傲,但每当一想到女儿的终身大事时,雍西的心里就忧愁不已,如今女儿的婚事已然成为了她的心病......
一、
雍西出生于1946年,是西藏昌都人,她在一个传统的藏族家庭出生,家里条件很差。
小时候,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雍西并没有得到上学的机会,而是在小小年纪就开始帮着父母干活,
她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在草原上放羊的时候,哼唱当地的各种民歌民谣,每当这时候,她总觉得自己是无忧无虑的。
虽说那时候她没有条件专门去学习音乐,但随着唱的歌谣越来越多,她也渐渐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巧,为后来成为歌唱家奠定了基础。
1963年,已经17岁的雍西离开生活了十多年的家,正式步入社会工作,她进入了西藏昌都被服厂,成为了一名缝纫工人。
在工厂工作期间,雍西依旧没有改变喜欢唱歌的爱好,一有时间就会哼唱一些喜欢的歌曲,成为了工友眼中的“小百灵”。
在她进入工厂的第二年,北京正在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业余艺术观摩汇演,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常留柱来到她所在的城市寻找演员参与演出。
常留柱创作过很多经典歌曲,例如《我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都深受大众的喜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音乐人。
1964年,常留柱来到雍西所在的工厂选人时,他不仅惊艳于雍西大气、脱俗的长相,更惊艳于她美妙的歌声,当即决定将自己原唱的歌《北京的金山上》交给她演唱。
就这样,在常留柱的帮助下,雍西从西藏昌都去到了北京,开始全国少数民族业余观摩汇演的准备工作。
二、
经过认真准备和耐心学习,雍西并没有让常留柱失望,在后来的全国少数民族业余观摩汇演中,只有18岁的她在舞台上表现得特别好。
凭借着超好的台风和悠扬动听的歌声,她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受到了在场所有观众的认可,就连当时在台下观看演出的毛主席和周总理也对她赞叹有加,其中毛主席更是被她动人的歌声给感动哭了。
汇演结束后,对雍西印象深刻的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她,大家纷纷夸她唱的好。
周总理在夸完她后,给她提了一点小建议,周总理认为,歌词中写的“社会主义幸福的天堂”形容得不够贴切,希望她可以改成“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雍西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
经过雍西的演唱后,《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迅速火了起来,成为了大众熟悉和喜爱的歌曲。
凭借这首歌一战成名后,雍西也从被服厂的缝纫工人摇身一变,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人气歌唱家。
之后雍西开始了她的歌唱生涯,频繁现身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演出和活动舞台上,光是在北京就举办了50多场演出,一度因为演唱太过频繁,加上一下子不适应北京的天气,患上了口腔溃疡。
不过,这些都并没有磨灭掉雍西歌唱的热情,每当看到观众在台下痴迷的看着她,听着她的歌声陷入陶醉的状态时,她都感到特别高兴。
在歌唱事业发展起来后,雍西加入了西藏军区文工团,成为了一名军人,同时也成为了职业歌唱演员。
在这期间,她收获爱情,遇见了她的第一任丈夫。
三、
雍西的第一任丈夫名叫韩德江,韩德江是一名军人,雍西和他相遇后没多久便陷入了热恋。
虽说韩德江当时事业发展一般,但他为人踏实可靠,对雍西也特别好,对于这个爱侣她感到非常满意。
收获爱情后,雍西继续忙碌着她的歌唱事业,为了能在歌唱道路上走得更远,她选择进入大学校园进修,去了中国音乐学院深造。
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期间,雍西接受了专业的音乐教导,音乐水平水涨船高,唱功很快有了明显提升。
学成后,她回到了西藏军区文工团工作,继续活跃在各大舞台上,给喜欢她的观众和歌迷演唱。
1968年,在雍西22岁的时候,她和感情稳定的韩德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没多久,受到特殊时期的影响,雍西和她丈夫的事业都收到了严重影响,其中她的丈夫更是遭受了不公平对待。
那时候,他们夫妻俩一直相互陪伴着对方,彼此不离不弃,一起在艰难岁月中相互温暖。
1970年,雍西和她丈夫的事业有了好转,她重新回到了舞台上,除此之外,她还怀上了孩子,第二年,雍西在西藏昌都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孩子便是如今正当红的著名歌手韩红。
孩子出生后,雍西继续忙着发展她的事业,她的丈夫则肩负起了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责任。
虽说这样的生活很平常,但对于他们一家人而言,倒也算过得温馨幸福,可惜好景不长。
四、
在丈夫韩德江的理解和支持下,雍西之后几年是事业发展得很平稳,她又陆续演唱了不少歌曲,虽说关注度都没有之前的《北京的金山上》高,但也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77年,随着她丈夫韩德江的意外离世,一切都发生了转变。
1977年,雍西的丈夫韩德江在外出工作途中,不幸病故,早早离开了人世。
韩德江病逝时,雍西只有31岁,对方的突然离开对她的打击特别大,她陷入了巨大的丧夫之痛中。
不过,雍西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因为她知道,丈夫去世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要靠她来照顾,她得坚强起来。
为了让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她后来一边照顾家庭一边疯狂工作,到处演出,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1979年,在韩德江病逝两年后,已经走出丧夫之痛的雍西,遇见了一位印度富商,两人特别聊得来。
随着两人越来越熟悉,后来那位印度富商对她展开追求,他本以为能够将雍西收入囊中,结果遭到了雍西的果断拒绝,只因她不想离开祖国。
也幸亏她当时没答应那位印度富商,第二年,她便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他就是周宇翔。
周宇翔是一名教师,在成都医科大学任教,事业发展一般,但性格特别好,对雍西母女俩特别照顾。
1980年,和周宇翔相恋没多久,雍西便带着女儿韩红嫁给了对方,组建了新的家庭。
原本按照雍西的规划,她和女儿在新的家庭里会过得很幸福,没想到却因此开始和女儿疏远起来。
五、
雍西再婚后,她的女儿韩红当时年纪还小,不理解她再婚的选择,一直无法接纳作为继父的周宇翔。
跟着雍西去到新家庭生活后,韩红一直对周宇翔很排斥,总是想方设法的制造矛盾,没少惹周宇翔生气。
起初周宇翔为了雍西和这个家庭选择了忍耐,但随着这种生活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也慢慢有了厌倦和不耐烦。
雍西意识到再婚丈夫和女儿韩红之间的矛盾后,她想了各种办法去化解,试图让女儿接纳对方,可惜都无疾而终。
实在没有办法的雍西,经过再三考虑,她决定将女儿送到她原来的婆婆,也就是韩红的奶奶家生活。
由于再婚后将女儿送回奶奶家生活,当时很多不了解事情真相的人和媒体还纷纷质疑,称她为了爱情不要女儿等等,对此雍西感到苦恼却无可奈何。
再婚后,雍西虽然依旧活跃在舞台上,但可能是代表性作品不多,加上年轻的歌唱家、歌手层出不穷,她的歌唱事业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雍西开始慢慢淡出了大众的视线,不过,她并没有放弃她热爱的音乐,而是一直活跃在线下舞台。
相比雍西的发展而言,她的女儿韩红,后来在音乐上的发展明显比她要好得多。
六、
可能是受到母亲雍西的影响,又或者是遗传了对方的音乐基因和天赋,韩红也从小喜欢音乐,她的奶奶和叔叔也非常注重对她的培养。
1985年,只有14岁的韩红参加了全国首届金孔雀杯声乐大奖赛,并获得了北京赛区优秀奖,之后便一直活跃在各大歌唱舞台上。
1987年,她和她的母亲雍西一样,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文艺兵,之后一直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
1995年,在线下发展了近十年之久的韩红,参加了央视举办的音乐电视大奖赛,并凭借一首《喜马拉雅》获得了铜奖第一名。
之后韩红开始了她的爆红之路,先后演唱了《家乡》、《天亮了》、《天路》、《那片海》、《九儿》等一首又一首火遍大街小巷的歌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著名歌手。
在韩红走红后,她还曾多次和她的母亲雍西一起同台合作,演唱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其中还包括了雍西的成名作《北京的金山上》。
看到韩红也喜欢音乐,并且后来能在音乐道路上走得那么远,甚至发展得比她还好,作为母亲的雍西也由衷的替对方感到高兴。
在韩红爆红后,每当和亲朋好友或者是圈内的同行聊起女儿时,雍西都会一脸骄傲和自豪。
不过,在为女儿感到骄傲的同时,雍西也一直在为对方忧虑,而她忧虑的地方是对方的终身大事。
虽说韩红这些年事业一直发展得很顺利,可她在感情方面却一直不太顺利,以至于如今都已经52岁了,依旧还是单身未婚的状态。
为此,雍西没少催促韩红尽快找个对象结婚,但对方在感情方面却始终没有太大的进展,这让雍西既着急又无奈。
眼看着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女儿韩红也不再年轻,雍西现在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女儿的婚事,但对此她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的替对方担心着。
作为一名歌唱家,雍西现在虽然淡出了大众的视线,名气早已不复当年,但她当年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依旧是无数人心目中的经典。
更何况,对于喜爱她的观众和粉丝而言,就算过去再久,大家也会一如既往的喜欢她和支持她。
如今是2023年,雍西已经77岁,相比发展歌唱事业而言,她现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自己的生活上,正在安心享受她的晚年生活。
没事的时候,她会在家做做饭,约上三五老友聚一聚,把生活过得特别好。
在这里,祝愿这位老艺术家晚年生活幸福,也希望她的女儿韩红能够早日收获幸福,不再让她操心。
友情提示:创作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文章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