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抗议风暴延烧,抗议者限定48小时最后期限

次卫安全 2024-09-27 08:51:35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最新消息,近日在孟加拉国由配额工作制导致的抗议风暴在周一已经平静下来,没有出现更大规模的抗议浪潮。迫于愈演愈烈的抗议风暴,孟加拉政府于上周四宣布全境断网、停电并实行宵禁,在此期间仅允许民众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7月21日孟加拉最高法院下令,将公共职位的配额大幅削减,由56%减少到7%。

孟加拉抗议者要求政府释放抗议领导者并重新开放大学

据多家外媒的综合消息,孟加拉此次由公共职位配额而引发的抗议已经导致至少130人死亡,上千人受伤。虽然周一没有新的抗议活动的消息,一切看起来风平浪静,并且有媒体表示周一宵禁期间民众能够外出的时间也会放宽一个小时,但孟加拉安全形势仍然不明朗,周二可能会比较关键,因为孟加拉总理哈西娜宣布的“公共假期”只到本周二。有抗议者表示,他们会继续示威,直到被拘留的抗议领导人获释,他们要求政府取消宵禁并重新开放自上周三以来关闭的大学,并设定了48小时的最后期限。

从目前已知的消息来看,印度、尼泊尔、马来西亚等国均已经准备或者开始从孟加拉国撤出留学生。目前已有超过4500名的印度学生从孟加拉回到印度,无独有偶马来西亚总理安华在7月22日表示:“马来西亚政府正考虑租用飞机,将马来西亚大学生从孟加拉送回家。”不过据当地华人社群的消息,目前孟加拉首都阿贾拉勒沙迦拉国际机场仍然处于开放状态,国内往返孟加拉的航班一切正常。

公共职位配额制点燃孟加拉国内部矛盾之火

孟加拉国的这场抗议风暴导火索就是今年6月初,孟加拉国高等法院恢复了配额制度,以回应一名自由战士后裔提交的诉状。该判决中提到,废除配额是“违宪、非法和无效的”。这一判决等于让2018年取消的工作配额制度又回来,这一判决在大学中引起不满随后发酵。

抗议始于孟加拉国最好、最具历史意义的达卡大学,很快其他大学的学生们也纷纷效仿,拉吉沙希大学、马拉纳·巴哈沙尼科技大学、贝古姆·罗基亚大学和更多学生的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封锁了主要高速公路以表达他们的反对意见。学生们手持标语牌,高喊着“让2018年的武器再次轰鸣”“配额或功绩”“学生的行动、直接行动”“不再为有功者流泪”等口号,要求废除配额制度。

而这一幕,在2018年孟加拉国的配额改革运动中已经发生过一次,当时的总理也是现任总理谢赫·哈西娜对当时的配额改革运动持认可的态度,所以2018年配额制度才能够顺利废除。但六年过后,仍然是总理的谢赫·哈西娜对反工作配额制度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不合理的。

7月14日哈西娜在回应抗议者的话中说了一句相当有争议的话:“为什么抗议者对自由战士有如此多的怨恨?”如果自由战士的孙子没有得到配额福利,叛乱者的孙子应该得到福利吗?”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她把所有没有资格享受配额福利的人都说成是叛乱者的后代。所以此话一出,顿时引爆了学生群体,并且导致抗议活动的进一步升级,在表达抗议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参与,其中孟加拉国主要反对党——孟加拉民族主义党就支持这次抗议活动,但表示不对暴力活动负责。

所谓工作配额制度是指1971年在孟加拉国独立战争期间退伍军人的子孙后代享有高达30%的政府工作岗位,而在6月份的孟加拉最高法院做出的裁决后,仍然有56%的政府工作岗位现在保留给特定群体,包括自由战士的子女和孙辈、妇女和来自“落后地区”的人。

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职位僧多粥少是根源

孟加拉国的抗议风暴形成的根源还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加剧了普通民众与既得利益阶层的矛盾。

孟加拉国1.7亿人口中约有67%年龄在15-64岁之间,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年龄在15-29岁之间,所以孟加拉国是一个拥有充足年轻劳动力的国家。

虽然近年来,孟加拉国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在过去二十年中,经济年均增长率为6.25%,按照以每天2.1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计算,贫困率从2010年的11.8%下降到2022年的5%。并且在此过程中,它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甚至超过了其更大的邻国印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孟加拉国到目前为止仍然被定义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依靠出口和外汇过于单一,其发展红利并没有被全民共享,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

在超过30%的福利相对高的公共职位被配额制之后,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街头受过教育的大学生身上仍然存在很多不平等和贫困。据报道,去年至少有3770万人面临粮食短缺。在这样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相当严重的相对剥夺感。

所以,在上周大规模的抗议示威造成上百人伤亡后,抗议风暴如若再起,恐怕抗议者的诉求已经不是单纯反对配额制那么简单。

风险提醒

目前虽然孟加拉国内在宵禁之下局势趋于平静,但该国未来安全走势仍然不明确。提醒在孟加拉国中国公民,在此次抗议风暴没有彻底平息以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确需要出行的应密切关注社交媒体等各平台信息,提前规划出行路线,避开示威预告地点及政府部门、公共广场、大学周边等极易发生抗议示威的地区及被示威群众封锁的主要道路,如遇抗议示威或暴力事件,应及时撤离,注意保护自身安全。适当做好应急物资准备。

0 阅读:449
评论列表
  • 2024-09-27 17:20

    呦,这不是熟悉的套路熟悉的味道嘛,小国家太容易被丑国渗透了

  • 2024-09-27 12:40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