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事件:从无话可说到一声叹息再到刻骨铭心

栩先生吖 2024-11-06 19:42:10

1

姜萍事件,准确地说是阿里数赛事件的闹剧,算是告一段落了。

正式通报如下:

当然,还有很多人仍不死心,觉得通报里并没有明确说“造假”啊、“作弊”啊。

所以,这个事真真假假还不好说。

还要怎么说?

通报上来就说:我们承认,我们错了,我们甘愿认罚??

想多了。

整件事,组织方拍了宣传片,学校出了名,官媒下了场,拉了那么多人“下水”,能选择在舆情过去三四个月后,发一个不痛不痒的通报。

已经不错了。

毕竟,我一开始都猜测,这件事可能是要不声不响地过去的。

我告诉大家一个最无可辩驳的真相吧,那就是:

无论通报说得多么含蓄,无论背后到底有什么蝇营狗苟,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数学天才少女”不存在。

打个比方。

华罗庚当年也是初中生被发现,但即使是那个年代,金子也是不可能被掩埋的,所以他后来成了知名的数学家,所以我们现在都知道华罗庚。

但姜萍事件之后。

未来多少年,你都不可能看到一个数学家,或者数学教授叫“姜萍”。

甚至于她未来都不可能再和数学有什么交集了。

别跟我扯什么指导不指导,狡辩什么学阀不学阀了。

姜萍就不是一个数学天才,这就够了。

这之后,她甚至有可能会搬家,会改名。

会被媒体刻意地,悄无声息地掩藏。

然后继续她本来就应该过的人生。

拉马努金也好,华罗庚也罢,真正的数学天才是不可能被埋没的。

就像昨天的WTT乒乓球赛,一个非洲的乒乓球天才阿鲁纳淘汰了日本一哥张本智和一样。

这还只是乒乓球,即使是在非洲那样的环境里,天才都不会埋没。

何况是数学这种基础学科,何况是在中国,何况是在当今发达的信息社会条件下。

姜萍不是那个媒体吹捧、大家想象的数学女天才。

剩下的,还用多说吗?

2

看到通报结果的第一时间。

我的想法大概就是上面这样。

没话说了。

这么多人参与的一场狂欢,闹剧,等事情结束,反而不知道说什么了。

但紧急着,我又想起来。

这已经不是大家第一次被愚弄了,被“逗你玩”了。

我上一次被“愚弄”,是苟晶事件。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

惭愧地说,我当时是真的相信了。

于是写下了声援的文章。

苟晶事件的起因、结果,太符合大家对于某些“潜规则”的预期了。

包括苟晶敢于站出来,面对镜头痛斥的样子,都让我觉得,谁会当着全国观众的面,拿自己的形象、声誉、人品去说谎呢。

事实证明,我还是天真了。

苟晶事件最后被证明是完全谎言。

我惨被打脸。

但也让我后来,对于所有的热门事件,都再也不敢无条件、想当然的相信了。

无论ta看起来多么像真的,无论有多少人参与其中,有多硬的组织来背书。

所以,当姜萍事件的新闻发出来,我是感到不可思议的。

不可思议之下则是欣喜的,是发自内心地希望有这样一个正能量的故事和例子。

但紧紧几天后,随着更多的消息被爆出来,特别是宣传片里的一些低级错误,以及看了大量知乎网友的质疑,我不再像苟晶事件时那么天真,那么相信了。

我删除了最早的文章,开始审慎地看待整件事,开始希望大家不要站队,不要带节奏,要多等等。

并且决定:直到官方的正式通报前,我将不会再写作有关姜萍的任何内容。

姜萍爆火9天后,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认真分析前因后果与结果走向,我做了这个决定

只不过,在当时的舆论场里,我这样的言论,注定了是“两头不讨好”,注定了会被误解、被批评、被指责。

3

说实话,其实在官媒刚刚报道姜萍“全球12名”的时候,我也觉得她可能是一个天才。

我也希望有这么一个底层逆袭的故事,来激励所有普通人了。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料流出,特别是月考83分,王润秋过往用过他人名字答题的黑历史被扒,以及姜萍的一些笔记、板书书写错误等等。

怎么可能还有那么坚定的信心?

人是有基本判断力的啊!

之后,北京大学数学教授袁新意在知乎实名发帖,对姜萍事件的疑点进行分析,并愿意以个人名义邀请姜萍到北大讨论数学。

我认真看完了整篇帖子,袁教授的话其实很质朴,很诚恳,很客观,是典型的学者风范。

其所怀疑的点也都是合情合理。

但在当时,袁教授的文章掀起了轩然大波,在某书、某博上,袁教授被批为“学阀”,一堆人质疑其邀请姜萍是不怀好意,说他的质疑是嫉妒、是打压、是高高在上,是要求姜萍自证。

总之,袁教授要是心理素质不好,可能得直接退网了。

我看完了文章,再三犹豫下,将文章转发到了自己的公众号上。

我国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袁新意教授分析姜萍事件疑点:愿以个人名义邀请姜萍来北大讨论数学,费用由我来承担

我不能没有自己的态度,即使是最隐晦的方式。

不出所料,也遭到了很多的批评、质疑,甚至是谩骂。

其实,我发的每篇文章后,我都会认真看留言,只是有些留言容易引起骂战,有些留言太不友好,所以我选择默默消化,而没有放出来,大家看不到而已。

下面,我选择性地摘录一些当时不那么“过分”的留言,大家感受下我当时的压力。

(我也不怪粉丝,只希望事后大家能和一起做一下复盘和思考。)

最后,我只能选择对姜萍事件保持沉默。

直到如今结果出来。

也只能一声叹息。

我们曾经多少次被舆论所愚弄,我们曾经多少次被裹挟进情绪之中。

成为了谎言、假象的帮凶?

等到真相浮出水面。

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深刻反思,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保持理性,保持清醒,坚持独立的意见,真的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了。

4

前面我说了。

从苟晶事件到姜萍事件。

普通人往往成为舆情的放大器,也因此容不下质疑,容不下理性。

我也是普通人,我也承认,我曾经在苟晶事件中几乎是完全相信了她的说辞,以及在姜萍事件中,一开始错误附和了某些官媒的报道。

虽然,我在后来没有继续坚持,发了一些中立的、思考的文章。

但我得承认,我一开始确实不够理性,不够耐心,不够坚持原则。

问题是,如今结果摆在眼前,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反思,坦诚自己的错误呢?

如果,作为个体的普通人,都没法面对自己的错误。

你还指望,整个姜萍事件中的各方组织者、参与者们,能怎么去承认自己的问题呢?

所以,像上面这种模模糊糊、轻描淡写的通报,就很合理了啊。

总不能指望,他们给你来个事无巨细,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悔过书”吧。

这个事,大概率也就这样过去了。

姜萍只是一个未成年人,她能做的有限。

真正可恨的,是背后那么多的“其他力量”。

但也不会怎么样了。

只是不知道,多年以后,在遇到另一个“热门事件”时,大家还会不会想起来。

还会不会记起,自己曾经是如何地被愚弄,是如何地和他人进行争辩、对战。

我希望这起事件的教训,足够刻骨铭心。

所以,这篇文章我将会一直留在这个号“李栩然”上。

再遇到类似事件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

警醒一下自己,扇自己一个耳光。

真的不要再随随便便就做那些个“乌合之众”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