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徐海东得知被授大将,死活不答应:我的老战友还没着落呢

香巧说过去 2024-06-27 13:58:14

徐海东是人民军队的重要领导者之一,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为人民与国家立下了不朽功勋的战将。

所以,当1955年大授军衔时,徐海东当之无愧地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但是,在授衔之前,徐海东却对自己的这一军衔死活不肯接受,他非常惭愧地说道:“我们红二十五军的老干部们,牺牲的牺牲,得病的得病。像徐宝珊、吴焕先等同志,哪位的功劳不在我之上?他们却过早的牺牲了。而我的另一位老战友至今都还没有着落呢!让我撇开他,独自受领大将,我受之有愧!”

徐海东

于是,徐海东不仅没有接受这大将军衔,还给毛主席写信,向他举荐了王震、萧克等出自红二十五军的将领。

那么,毛主席在看到信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徐海东所说的那位没有着落的老战友又是谁呢?

就如徐海东所说的,说起出自红二十五军的将领,除了徐海东、王震、萧克之外,徐宝珊、吴焕先等人也是如雷贯耳,但是有一个人的名字却很少有人提起。这位将领不光没有军衔,甚至连职务都没有。

而在1955年时8月时,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从供给制向工资制转变的通知,这令徐海东不得不为他的这位老战友担忧起来。

他的这位老战友名叫郑位三,也许对于现在的朋友来说,这个名字会比较陌生,但是对于红二十五军的老战士们来说,这个名字早就跟红二十五军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郑位三

郑位三原名郑植槐,出生于1902年,因为他在16岁那年参加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的考试,名列第三名,所以改名郑位三。

就跟很多老一辈革命家一样,郑位三在学校期间接触到了进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活动当中。

在从学校毕业之后,郑位三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和县委书记。

然而,就在郑位三担任县委书记后没多久,蒋介石就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

在蒋介石的屠刀下,黄安县的党组织遭破坏。但是郑位三依然保持着一颗对党的忠贞之心,他不惜徒步从黄安走到了武汉,找到了党组织。

郑位三在武汉参加了“八·七”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发表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八·七”会议

在会议结束后,郑位三被中央派回黄安,领导农民暴动,就此揭开了黄麻起义的序幕。

1927年11月13日,郑位三等领导人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黄安县爆发起义,并于当天晚上攻占县城,全歼县警备队,活捉县长等官吏十余人。

当黄麻起义的消息传来,国民党右派大为震惊,遂派出第30军独立旅向黄安县城进犯。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郑位三率领起义部队与敌殊死搏斗,将敌人牢牢挡在了城外。

国民党军见第30军独立旅进攻受阻,于是又派出第12军教导师增援。

在敌人的重兵围困下,起义部队损失惨重,只好选择突围。起义军总指挥潘忠汝在突围过程中,为掩护战友撤离,在战场中六进六出。在第七次掩护着战友杀出重围时,潘忠汝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1岁。

潘忠汝

总指挥牺牲了,起义军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就在这关键时刻,徐海东率领着黄陂县农民自卫队赶到,在他们的浴血奋战下,成功掩护了郑位三及其他党组织领导人撤离。在这次战斗中,徐海东跟郑位三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黄麻起义失败之后,郑位三赶赴鄂豫皖地区,参与建立了鄂豫皖苏区。张国焘在从苏联回国后,被中央委派进入鄂豫皖,担任苏区军委主席。

不久后,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鄂豫皖苏区成立,下辖第四军、第二十五军,共3万人,由徐向前担任总指挥。

1932年6月,蒋介石举三十万大军向鄂豫皖苏区扑来。狂妄自大的张国焘不顾徐向前的劝阻,竟然抛出了“国民党军来多少人都不堪红军一击”的言论。他强令红四方面军攻打麻城,最终导致惨败,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撤离鄂豫皖苏区。

张国焘

而红二十五军为掩护红四方面军军部撤离,在多地与敌展开血战,几乎全军覆没。

在红四方面军撤离时,郑位三为保护苏区居民和伤员选择了留下来,他率领游击队上山,与敌人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之后,在郑位三的坚强领导下,鄂豫皖苏区的游击力量不断扩大,一度扩充至5000多人,共6个游击师。

1932年11月,郑位三以这6个游击师为班底,又重新组建了红二十五军,由吴焕先任军长。

新组建的红二十五军在吴焕先的带领下,作战英勇,一度改善了鄂豫皖的革命形势,人数也在一个月内扩充至了1万人。

但是后来在张国焘的错误指挥下,红二十五军又一次遭遇挫折,接连经历恶战,损失惨重。到最后红二十五军仅剩1000人,只好分散进入山区打游击。

张国焘

此时,鄂豫皖苏区的斗争来到了最为困难的时候,郑位三的父亲因长期在山林中活动,不幸染上毒疮,重病去世;母亲因为饥饿难耐,误食毒草,中毒而死;妻子曹梦云因风餐露宿,被活活冻死。

而郑位三自己也在长期的游击斗争中感染了一身疥疮,化脓流血,痛痒难耐。

然而,就是这样的困境之中,郑位三依旧顽强地领导着游击队和苏区人民。

1933年10月,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一部与留在苏区的坚持斗争的部队汇合,合编为红二十八军,共2300人,由徐海东任军长。

1934年4月,吴焕先率领红二十五军另一部分与第二十八军汇合,再次合编为红二十五军,共3000多人,由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

吴焕先

在红二十五军这前前后后多次组建的过程中,郑位三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只要红军有要求,郑位三要人给人,要枪给枪,红二十五的主力一直都是以郑位三所拉起来的武装力量为班底的。

1934年6月,程子华来到鄂豫皖苏区工作,中央指派他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任政委,郑位三任政治部主任。

同年11月,郑位三跟随着红二十五军主力开始了长征;12月,红二十五军在经历1个多月的转战后,胜利抵达陕南,并创立了鄂豫陕苏区。

在红二十五军入陕后,国民党军又对鄂豫陕红军先后展开了两次大规模“围剿”,但均被红二十五军粉碎。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得知中央红军即将入陕的消息,为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主力部队遂北上与陕甘红军汇合。而郑位三则又一次决定留下来,率领红七十四师与敌人周旋。

郑位三

1936年秋,敌人再度举大兵对鄂豫陕苏区展开“围剿”。郑位三率部积极开展游击作战,整天翻山越岭于陕南山区。

由于长期在艰苦的山区进行游击作战,除了面对敌人的“围剿”,指战员们还要面对饥饿和寒冷的侵袭,郑位三在饥寒交迫下,不幸患上了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

但是,即便拖着这样的病体,郑位三依然率部与敌坚持作战了一年多的时间,红七十四师也从当初的600人发展到了2100人!

1938年,国民党解除对陕南山区的封锁,郑位三终于率部下山。也是在同一年,郑位三受毛主席委派,前往了大别山区,继续领导当地的抗日游击作战。

毛主席

1940年2月,郑位三被任命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政委,再次与他的老战友徐海东搭档,一起指挥部队抗击进犯的日寇!此后,郑位三又先后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和中原局驻新四军第五师代表,率部与日寇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

在解放战争时期,郑位三先后任中原局常委、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治委员,并与李先念一起领导了中原突围。

建国之后,郑位三由于此前长期的战斗,导致身体越来越差,便再也没有担任职务。

1955年,军衔评定工作正式展开,由于郑位三早早退出了军旅,所以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

当得知这一情况后,被授予了大将军衔的徐海东死活都不愿意接受军衔。因为当时我国已经准备开始实行工资制,郑位三本来就没有职务,如果再没有军衔,那么他依靠什么生活呢?

为了给自己的老战友鸣不平,徐海东这才想出了这一招。而王震、萧克等出自红二十五军的将领们也纷纷给毛主席写信,说明了郑位三的情况。

毛主席在得知此事后,经过深思熟虑,特批给了郑位三行政三级待遇。

按照当时的工资标准,行政三级的月薪为478元,比徐海东的待遇还高一级。

24级工资制标准

徐海东得知后,非常高兴,这下子自己的老搭档晚年有保障了,他也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接受了大将军衔。

郑位三作为我党、我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总是在我党遇上挫折的时候挺身而出,揽下最艰苦、最困难的工作。在此期间,他有三位至亲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他为党和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接受行政三级待遇当之无愧!郑位三同志是我们的伟大榜样,让我们永远铭记他!

2 阅读:264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84

用户16xxx84

2
2024-09-14 23:17

送中央红軍5000大洋,特级功勋,比现在五万亿还大。

香巧说过去

香巧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