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Zen5首次超频轻松全核5.7GHz!移动版跑分多核飙升25%

程序员咋不秃头 2024-07-25 01:40:40

锐龙5 9600X和锐龙5 7600X一样还是6核心12线程、6MB二级缓存、32MB三级缓存,基准频率从4.7GHz降至3.9GHz,加速频率从5.3GHz升至5.4GHz,热设计功耗从105W大幅降至65W。

锐龙5 9600X在默认状态下,CPU-Z跑分为单核776、多核6201,相比默频的锐龙5 7600X分别提升约6.7%、0.4%,多核性能几乎不变。

一番尝试后,全核频率达到了5.7GHz,相当不错的成绩,锐龙5 9600X一般只能超到全核5.45GHz。

此时再跑分,CPU-Z单核871、多核7097,比默频分别高了12.2%、14.4%,效果显著。

同时,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移动旗舰锐龙AI 9 HX 370的实际跑分。

锐龙AI 9 HX 370采用了全新的命名,规格也有显著提升,CPU从8核心增加到12核心,三级缓存从16MB增加到24MB,最高频率仍有5.1GHz。

GPU核显升级为RDNA 3.5架构,而且CU单元从12个增加到16个,仍有着2.9GHz的高频率。

此次偷跑的是CPU-Z测试,单核得分798.6、多核得分8893.6,后续分别突破800、9000肯定小意思。

对比现在的锐龙9 7940HS,单核得分高了13%,多核得分更是高了25%,毕竟多了4个核心。

相对来说,CPU-Z已经不是AMD处理器的长项,但这一成绩依然超过了13/14代酷睿H系列,甚至可以打败i9系列。

就看Arrow Lake表现如何了。

那么,AMD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台北电脑展上,有幸采访了AMD高级产品市场经理Don Woligroski。

Don Woligroski解释说,Zen5架构的底层细节将在后续公布,而从高层次来讲,新架构的几乎每一个角度都做了增强提升,比如大幅提升了指令和缓存数据带宽,强化了分支预测,等等。

能效的提升则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制造工艺的小幅提升,从5mm来到了4nm,二是架构的大幅提升,更高的IPC意味着可以在同样的频率下做得更多,或者不需要太高的频率就能做到同样的性能。

比如锐龙7 9700X、锐龙5 9600X这种级别的产品,一直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相信它们也会延续下去。

AMD对于它们在65W下相对于105W下的性能表现非常满意,而且如果用户需要,还可以打开PBO,把它们推到最高170W,从而获得更高性能,这都取决于用户如何使用。

对于锐龙9000系列为了降低了基准频率,而不是维持同样频率甚至拔高频率,来获得更极致的性能,Don Woligroski表示,因为凡事都要折衷和取舍,为了获得65W TDP,基准频率必须降低,尤其是在使用多核、全核的时候更容易受到TDP的限制,而在单核情况下影响并不大。

当然,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个人需求来灵活设定,比如内容创作者可以打开PBO来加速,游戏玩家就不太需要了。

至于为何还是停留在最多16核心,而没有继续增加比如到24核心,Don Woligroski解释说,如果合适了肯定会作,但现阶段,一方面16核心就已经有足够的竞争优势,没必要继续增加,另一方面更多核心意味着更高成本,没必要让消费者浪费钱。

一般来说,当前的产品规格,都是设计团队两年前就确定的,AMD的工程师都很有预见性,未来的路线图也令人兴奋。

关于AI,锐龙9000系列一如锐龙7000系列并未集成NPU,因为它的理想应用环境是低功耗场景,尤其是笔记本在使用电池的情况下。

对于游戏玩家、内容创作者来说,CPU、GPU更加重要,所以锐龙9000系列重点针对发烧友、设计师,可以搭配独立的显卡进行加速。

未来随着Windows系统集成越来越多的AI功能,越来越多的软件适配AI加速,NPU也必然是大势所趋,有望推广到所有产品线,但就目前的台式机产品而言,NPU还不是必选项。

这里插一句,我们知道,此前发布的锐龙8000G系列已是首款集成NPU的桌面x86处理器,笔者相信,后续肯定还会看到集成第三代NPU的锐龙9000G系列。

关于GPU核显,Don Woligroski确认锐龙9000系列没有任何变化,还是RDNA2架构、两个CU单元。

它的作用,一是给高端玩家做启动、诊断之用,尤其是独立显卡暂不可用的时候;二是给只需要基本显示输出,无需高性能图形和计算性能的场合,尤其是办公、日常家用,甚至一些内容创作。

关于内存支持,锐龙9000系列会支持更高的频率,还有新的800系列主板,尤其是主板的内存相关走线非常重要。

AMD锐龙平台的另一个特性就是接口的“长寿”:

AM4用了这么多年,还在延续,这次又新增了Zen3架构的锐龙9 5800XT、锐龙7 5700XT;

Don Woligroski指出,高端玩家和发烧友舍得花钱买最新、最好的产品,但也有很多人更需要以合适的价格买到合适的产品,所以AMD发布任何产品的时候,都会兼顾高低端,会思考能否让价格更具竞争力、更吸引热门购买。

锐龙5000XT系列就非常适合老用户升级,比如正在使用锐龙3000系列甚至是锐龙1000系列的,就能够以相对极低的价格,获得多达16个核心,这非常棒。

AM5接口也会类似,官方路线图显示将延续到2027+年。

Don Woligroski表示,他自己和团队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做一个长期延续的平台,可以不断升级。

但是这很难,AMD也学到了很多经验,因为向后兼容需要有长远的预见性。

比如早期主板的BIOS空间有限,不可能容纳所有支持的处理器,后来才普遍增大,还支持BIOS Flash等特性,方便玩家替换、升级。

再比如TDP功耗空间也是有限制的,以及内存、PCIe标准的变化,等等。

总的来说,锐龙9000系列刚刚发布,关于Zen5架构的更多秘密,以及新品的更多表现,我们将在下个月为大家揭晓。

另外,我还采访了负责Ryzen AI的AMD产品总监Rakesh,一起聊了聊这次推出的新品。

对于锐龙AI 300系列NPU的强大算力,Rakesh解释说,新一代NPU升级到了XDNA2架构,整体规模翻倍,并增加了更多硬件,才做到了50TOPS的高算力,同时能效上相比锐龙8040系列翻了一倍,但并未提升频率,因为这不利于提高能效。

不过我们知道,NPU仍处于初期阶段,无论算力还是应用范围相对于GPU都比较有限,未来如何才能在更广泛的场景中看到它呢?

Rakesh表示,AMD GPU创新历史悠久,与所有ISV都关系密切,他们的模型和应用都针对AMD GPU做了很好的优化,性能出色。

现在,AMD又有了NPU,花了很大精力在软件层面,使之很容易部署更多模型,包括与微软有深度的合作,目前已经有至少14个大模型针对AMD NPU做了优化,软件厂商可以通过相关API更容易地使用NPU。

NPU的最大好处就是能效非常高,支持更多数据类型,可以高性能地运行更多模型,NPU的应用案例也在稳定增长,包括微软都在用。

目前,AI、NPU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焦点,Intel展示了下一代Lunar Lake,全平台算力超过100TOPS,高通更是携手众多伙伴推出了一系列基于骁龙X Elite/Plus平台的笔记本,试图在AI PC市场上分一杯羹。

Rakesh评论道,有竞争是好事,证明AMD走在了正确的赛道上,这个市场也是有潜力的,AMD对此非常激动。

从AMD的战略角度看,正致力于吸引更多的ISV软件厂商加入进来,AMD也希望能在软件应用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并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要在2024年底前,推动包括中国领先的软件提供商在内的超过150个ISV合作伙伴为Ryzen AI开发应用支持,让他们充分用好AMD CPU、GPU、NPU,这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从NPU中获得更多加成。

同时,AMD拥有成熟的x86架构,这是巨大的竞争优势,可以利用庞大的生态应用系统,这对消费市场是极为重要的。

其实在此之前,业界普遍预计AMD下一代移动平台要到今年晚些时候才会发布,毕竟按照历史惯例,新平台总是在年初的CES上登场,但这次提前了足足半年,赶在年中就亮相了。

对于这一节奏变化,Rakesh指出,这恰恰很好地体现了AMD大力投资发展AI PC的承诺,只用18个月的时间就先后发布了三代平台,因为整个AI行业正在快速进化,新的模型、新的应用,无论云侧还是端侧都是如此。

AMD必须跟上整个行业的快节奏,在硬件、软件以及ISV合作策略上同步创新推进,推动AI PC向前。

对于为何首发只有高端的锐龙9系列,Rakesh解释说,锐龙9系列很好地体现了Strix Point的定位,那就是使用高端平台提供高端体验,一切都是最好的。

对于从锐龙7040/8040系列到锐龙AI 300系列命名的变化,Rakesh表示,这主要是希望能更好的反映出第三代锐龙AI PC处理器的领先性,300系列代表AMD的AI PC处理器已经进化到第三代。

根据官方数据,锐龙AI 300系列AI PC笔记本已经有100多款不同设计,将从7月份开始陆续上市,品牌涵盖宏碁、华硕、惠普、联想、微星等等。具体表现敬请期待!

0 阅读:396

程序员咋不秃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