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兰,又名报岁兰、入岁兰。是中国传统观赏兰花,早在南宋时就有品种记载。这是《中国兰花全书》中关于“墨兰”的记载。
《广东通志》中说:(兰)生于幽谷,叶阔而韧,长一二尺,四时常青。茎紫节赤,高四五尺乃开花。花下黄中有紫点。文中的“兰”亦即墨兰。
图片01~02):室内养的墨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dbb021de719ac923bb5415dd7b68dd3.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3ce4a469030004b321621c8072cdd17.jpg)
墨兰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丰富的“兰”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墨兰种植者和爱好者的目光,得到了他们的青睐。
墨兰不仅仅是国兰中的一种兰花,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淡泊高雅、不为世俗所动的坚韧不拔的品格。
本期图文,我们就以“墨兰”为话题,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墨兰”的相关知识。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图片03~04):人工种植墨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1eb66582bc5b1cff385abbc9f119a7a.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0fed32422c0730e94cf183c2c41c293.jpg)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宫中有一对年轻的俊男靓女。帅哥叫凌昆,喜欢穿翡翠织成的罗衫,美女叫碧妹,喜欢穿玉珠串成的纱裙。他们常在宫庭里结伴而行。
因为思慕尘世的好生活,帅哥靓女就不顾严酷的天规天条规定,大胆地“相约”来到人间,结成了一对幸福圆满的夫妻。
后来,他们因年老多病相继逝世,子孙们就按照他们的遗言,把凌昆埋在巍巍的昆仑山上,把碧妹葬在碧波万顷的东海里。
图片05~06):人工培植墨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742e1baecc9d8f22ee540d72bc64bf.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5626c85842ddddcc06ca22246fa8a72.jpg)
阿昆穿的那件用九块翡翠织成的罗衫,就变成大地上的山川河流;碧妹披的那件镶嵌着九颗玉珠的纱裙,就化为土地上一朵朵妖艳迷人的报岁兰花。
“报岁兰”就是今天我们称呼的“墨兰”,又称为“入岁兰”。
陈安卡在《大山深处有兰花》之《未见其身,先闻其香》中说“墨兰”:
墨兰是中国传统观赏国兰中的品种,花如其名,花色紫得发黑。“墨”字又增添了一缕叫人仰慕的文雅书卷气。因为花期在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3月,期间正好是春节,因而墨兰又名“报岁兰”。自古以来,墨兰备受推崇,是遭遇采挖非常严重的兰科植物之一。
图片07~08):墨兰开花前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7632ab60651e10ada4422041f1e9be.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7ed2fac431a0af09dc30fa37288a22.jpg)
墨兰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极高的园艺栽培价值。
“墨兰”的株型健美,花色多变,香气浓郁,花期长达数月之久,为墨兰园艺爱好者们提供了丰富的观赏体验。
在园艺栽培中,墨兰以其适应性强、易于养护的特点而备受推崇。因此无论是家庭阳台还是公园绿地,都能见到墨兰那些优雅的身影。此外,墨兰还有着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功能,能够为人们的生活空间增添一份清新与宁静。
图片09~10):墨兰的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a30450030f39b5ed70ae5e620b37bed.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e0c7dbdba8a2f238b7201f24a2165d.jpg)
在园艺栽培上,墨兰喜欢疏松透气、腐殖质满满的微酸性土壤,同时需要保持适度的湿润和充足的光照。
春秋季节是墨兰的生长旺季,此时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
而冬季则是墨兰的开花季,应该注意保暖防寒,避免植株受冻和植体开花时的各种营养补充。特别是对墨兰开花,对花芽分化质量影响较大的“磷营养”和对花色有改善作用的“钾营养”。切勿偏施氮肥,既使植株徒长,还影响植株开花。
图片11~12):不同品种的墨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bd20e0bfaf603a1be509abe9f446aca.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ddff4d422f915b05029111d9ce43bf2.jpg)
通过精心的养护和管理,墨兰能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乐趣。
“墨兰”作为园艺栽培品种,最早记载于宋代赵时庚的《金漳兰谱》(成书时间为1233年)之中。书中载“墨兰”:
图片13~14):盆栽的墨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47a6f8bcc94234b88895ce26d749446.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1271a45c907f04205dc1ad25018c64.jpg)
色深紫,有十五萼。干紫英红,得所养则歧而生,至有二十萼。花头差大色映人目,如翔鸾翥凤,千态万状。叶则高大,刚毅劲节,苍然可爱。
可见作者对园艺栽培出来的“墨兰”观察有多仔细。
图片15~16):盆栽的墨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8e5e4c20e474afa6d51e78d10289b0.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492c27d968eb5218e5e0031793fcb9d.jpg)
《中国植物志》第18卷中载墨兰:是兰科兰属多年生地生植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墨兰的假鳞茎卵球形,包藏于叶基之内;叶子修长如带,薄如蝉翼,呈现出深邃的暗绿色。
图片17~18):窗台之花~墨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3a8f7e209615c0bde399c1d7a4d2026.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920a1af0c8e5eb5e3e327f52b1a3549.jpg)
墨兰的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挺立而出,较粗壮且优雅。花色变化多端,暗紫色或紫褐色最为常见,但也有黄绿色、桃红色或白色的花朵出现。每一朵墨兰都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如同大自然的馈赠。
墨兰的生长环境也有着特殊的要求。
它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避开强烈的太阳光直射;同时需要温暖的气候条件,以保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开花。
在海拔300-2000米的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湿润,排水良好的荫蔽处,是墨兰最为理想的生长环境。
图片19~20):盆栽的墨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db158333713c30a4a43f53aee83fe36.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a736731600653fbc065191323c9ace.jpg)
此外,墨兰还有着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够在光照不足光合作用较差的情况下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墨兰的繁殖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分株繁殖外,还可以采用扦插繁殖,杂交繁殖和组织培养,多倍体繁殖等方式进行繁殖。这些繁殖方式不仅提高了墨兰的繁殖效率,也为园艺爱好者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健壮优质的墨兰幼苗提供了可能。
目前人工改良杂交后的墨兰品种,主要有“金嘴墨兰”“银边墨兰”“玉妃墨兰”“企黑墨兰”“企剑墨兰”以及“国色天香”等众多品种。
图片21~22):墨兰人工栽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716a7bf9412fca408d392769010a390.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ed14e4585634dab5eb15e0b1b308d17.jpg)
综上所述,墨兰以其独特的韵味、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极高的园艺栽培价值而备受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在欣赏墨兰高雅的同时,我们也仿佛受到了它的启迪,人要学会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宁静和淡泊。让我们一同走进墨兰的世界,感受那份幽香中的趣味与美好。
图片23~24):外观颜值靓丽的墨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a961a09a3bf811ea0423872b18111d0.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46fa0f19f59736aea467078042fdf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