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我这三十年

九儿聊科技 2024-11-21 11:42:04
文章来源于星车厂APP

少年意气三十而立,这一次让世界听见梦想的回响。

11月18日,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小漠工业园内,比亚迪举办了一场小型发布会,人数不多,但却绝对是一个“重要时刻”,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比亚迪正在这里举办三十周年纪念发布会,并跨越千万大关,迎来第1000万台新能源车正式下线。一身正装的王传福早早来到现场,三十年弹指过,和当年那个初到深圳的青年相比,现在的王传福走过半生,外表褪去青涩,内心仍旧意气风发,即使是中国最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之一,他也更爱以工程师自居,他说“工程师改变世界”。在演讲中,王传福首次将三十年创业历程中的汗水和泪水、光荣与灰暗,梦想与挫折都完整呈现在世人面前。

初创十年:“敢想、敢干、敢坚持”

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喊出了许多突破思想束缚、催人奋进革新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其中最响亮的一句口号。刚来深圳的王传福也备受感染,他说“这股敢闯敢试的劲,就是深圳的特区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们,也鼓舞着所有在深圳创业的人。”30年前,王传福敏锐的察觉到镍电池市场的前景巨大,于是放弃铁饭碗,拉起一支二十人的小团队,在深圳开启了创业之旅。“身边的亲朋好友,许多人不理解,都来劝我,说我一没资源、二没背景,辞职创业太冒险了。我说,放心好了,没有冒险,我一定能干出来的!”青年人的勇气与智慧让这个“一定”很快开花结果,买不起先进的设备,就把自动化流水线分拆,用人+夹具的模式平替;买不到原材料,就在实验室用化学试剂自己配电解液。就这样,比亚迪从零到有的“手搓”出了镍电池生产线,整条产线的投入,只有日本企业的15分之1,但做出来的产品和日本企业差不多。“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赢了飞机大炮,把镍电池销量做到了全球第一。”如果说镍电池的成功只是站在中国市场的时代红利上,那么技术的重要性在比亚迪转向研发锂离子电池越发凸显。当人们的通信工具从大哥大变为GSM手机,比亚迪的业务也很快从镍电池转向了锂离子电池。在当时,锂离子电池技术门槛很高,中国还没有实现产业化,存在技术空白。王传福说“有技术空白的地方,就有比亚迪的工程师不断地去突破。”从电解液、极片,工程师们手搓出了第一块有电压的锂离子电池,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拉浆机、卷绕机,到注液机,到激光焊接机,工程师们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条手工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比亚迪成为中国首个量产锂离子电池的企业。为了稳定质量,王传福大手一挥买了大量研发设备,当时买的最贵的是一台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价格要370多万,比比亚迪整个启动资金还要多,不会用,还要请人来教。尽管资金紧张,王传福还经常请工程师们去吃饭,不是大排档而是在酒店里的包间吃,因为包间安静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谈谈研发时的问题和感想。在高度重视和重金投入下,很快,比亚迪的锂离子电池份额就进入全球市场的前列。王传福总结“现在回想,我跳出稳定的人生轨道,下海创立比亚迪,从小厂房走到上市公司,正是靠着“敢想敢干”的精神, 才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才有了后来无限的可能。”

沉浮十年:“砸钱搞研发,不是花钱是存钱”

进入21世纪,尽管当时燃油汽车尚未在中国市场上开始大规模普及,但工程师出身的王传福坚信,对于多煤少油的中国来说,新能源汽车才是唯一出路。一如当年,他在深圳街头看到大哥大而察觉到商机一样。在成为世界领先的电池企业后,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正式进入汽车行业。收购的当天晚上,王传福的电话被投资者的电话打爆了。王传福苦笑“他们跟我说‘你驾照都没有,对汽车一窍不通,就敢造汽车,你这样干, 就是拉着我们,一起上赌场’。香港一位基金经理在电话里说‘如果你不放弃收购,我明天,就把你所有的股票,都抛了!’但是,不管他们是劝我,还是吓我,我早已下定了决心,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而且,就是要干新能源汽车!”王传福的“决心”建立在工程师对技术的战略眼光上,他说“虽然这个决策,很“敢”,但不是盲目的敢,更不是在赌,而是看清楚方向之后,才决定开干的。”尽管早已明白造车不易,但有些事,还是超出预估。由于造车经验不足,2004年,比亚迪的第一款车“316”测评阶段未被经销商认可。即使已经投入几个亿的资金和无数心血,王传福决定壮士断腕,砍掉“316”。王传福买来当时市场上数十款畅销车型之后,和工程师们一边拆解一边组装,就是为了搞明白造车到底是怎么回事。执行力极强的比亚迪在2005年推出第一款量产车F3,上市14个月卖出10万台,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赢得一席之地。那段时间,也正是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阶段,合资品牌热销全国,自主品牌纷纷冒头,一直到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超1000万辆,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并一直延续到现在。但对于比亚迪而言,艰难前行的岁月才刚刚开始。热销29万辆的F3让比亚迪错估了形式,经历盲目扩张、经销商退网潮,销量首次下滑,如同当头一棒。王传福痛定思痛提出三年整改,稳住了比亚迪下滑趋势,之后的2013年,王传福提出二次腾飞,但天岂能随人愿?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元年2014年的到来,为比亚迪在燃油车里打滚的十年画下一个句号,也为我国汽车工业开启了一个全新篇章。

厚积十年:“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实话实说,2020年前,王传福预想中的二次腾飞还是一句空话,从2010年到2020年,比亚迪每个月销量都是3、4万辆的水平,最高也冲不过50万出头的天花板,当时很多人都走了,甚至竞争对手在比亚迪大楼外面拉起招聘摊位挖人。“我舍不得,但也给不了他们未来”,王传福直言:那是比亚迪的至暗时刻。即便是在如此困难的时期,比亚迪却没有放弃最初的新能源梦想,持续研发颠覆性技术。在比亚迪在最低迷的16年、17年的研发数据,16年研发人员是2.3万人、投入研发费用45亿元,在2017年研发人员持续增长到2.75万人、投入研发费用62.7亿元,在比亚迪最艰难的2019年,其扣非利润只有2个多亿,但全年研发投入有足足80多个亿。在这期间,比亚迪先后拿出了TID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城市公交电动化、第二代DM技术,也做出了Fragon Face设计——都是响应市场的需求,但即使如此,市场还是没有给与比亚迪太多正向反馈。王传福回忆说“做一个选择很容易,但当你为了这个选择拼尽全力,都等不来结果,却还能咬牙坚持,这才是真正的不容易。我们不知道,机会什么时候会来,但我相信,当机会来到的时候,只有做好准备的人,才能抓住它。”2020年开始,全球新能源转型加速,准备多年的比亚迪等待多年的那个机会来了。从此开始,比亚迪迎来技术成果爆发,2020年推出的刀片电池,背后是坚持了18年的磷酸铁锂路线;2021年推出的DM-i超级混动,背后是坚持了17年的插混技术路线;2021年推出的e平台3.0,背后是坚持了11年的电动车平台化路线;2023年推出的易四方,实现了比亚迪19年前的四电机创想。比亚迪的销量也以一种打破常识的速度“疯涨”。从2021年的73万辆,到2022年的186万辆,再到2023年的302万辆;从4.29万元起售的f3,再到如今的1000万辆新能源车腾势Z9下线,起售价33.48万元,比亚迪创造了中国品牌向新、向上的多个纪录,迟到了十年的“二次腾飞”终于到来,这一飞已是引领一个时代。迎着风口成功,并不见得是特别难的事。但能够有心力在困境中坚守初心、在绝境中咬牙坚持、真正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人,实在是太少。王传福用三十年诠释一个工程师的初心——用技术创新实践梦想。

写在最后:

回想这一路,王传福的一次次敏锐抉择,一次次咬牙坚持,比亚迪风雨兼程的三十年发展历程,其实也是中国品牌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少中国品牌把握时机,白手起家,打破垄断,走向世界,这种“敢”源于脚下,源于五千年从未中断的华夏文明。如今比亚迪向着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迈进,人工智能和汽车的结合正在席卷全球,下一个不惑之年,王传福会带领比亚迪的工程师们会用技术为人类创造什么样的未来?

0 阅读:3
九儿聊科技

九儿聊科技

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