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孔子的一生中,他有很多对手和敌人,而其中与孔子纠缠最深的,就莫过于阳虎了。
在鲁国时,阳虎是孔子相爱相杀的政敌,理念上的死敌,可却偏偏他们两人长相极为相似,还因此差点让孔子命丧匡城。
他和孔子简直就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只不过在世人眼中,孔子是正,而阳虎是反。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阳虎其实是孔子的另一种人生呢?
一、相爱相杀
说起来,阳虎和孔子实在是很有共通之处。
首先在出身上,孔子和阳子都是士人出身,而非卿大夫之家。
在能力上,孔子文武双全,文就不用多说了,武那也是能力大托城门的猛人。
阳虎也是如此,论文,史书上说阳虎也是颇有诡辩之才,论武,阳虎曾经多次带领鲁军击败齐军,称得上是当时名将了。
更夸张的是,阳虎和孔子长相相当相似,相似到什么地步呢?
后来孔子路过匡城时,因为当地人曾经被阳虎屠杀过,因此差点没把孔子打死,原因也很简单,孔子和阳虎长得太相似了!
而在史书中,孔子和阳虎相爱相杀的故事也开始得很早。
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去世了,得知消息后,阳虎登门拜访,吊唁了孔子的母亲,然后有意思的事情就来了。
吊唁完毕后,阳虎给了孔子一张请柬,表示季孙氏在不久后,有一场宴请士人的宴会,希望孔子能够参加。
孔子治安是欣然前往,结果当孔子来到季春市的府门外时,却被阳虎拦了下来,并一顿羞辱后气愤而走!
这番操作看起来就挺无厘头的。
你先是参加了孔子母亲的追悼会,又亲自给孔子送了请帖,结果人家来了,你又堵着门口骂他,到底是图什么?
不过,这场极其拧巴的风波,似乎也暗示着孔子和阳虎两人之后相爱相杀的一生。
由于被拒之门外,所以孔子没能够从既孙氏这里找到出头的路径。
好在不久后,鲁国和宋国为了修好,于是由鲁昭公亲自出面,给本是宋国贵族却逃难到鲁国的孔子找了门亲事。
同时孔子自己也很争气,靠着博学的学问以及对周礼的深入了解,获得了很多权贵的认可,其中也包括了三桓之一孟孙氏家族孟僖子的尊崇。
至于阳虎,则在季孙氏的家族中,靠着自己的战功和出色的权谋手段步步高升。
公元前505年,阳虎抓住机会杀死了季桓子的宠臣梁怀之,并趁机囚禁了季桓子,在实际上控制了季孙氏。
于是乎,作为周礼“骨灰级拥护者”的孔子,即将与已经变成了窃国大盗的阳虎进行一场精彩对决。
但是这场对决真的没什么意义。
二、双双逃鲁
孔子和阳虎的斗争,一直被当成了卫道士与叛道者的对决,可是果真如此吗?
公元前502年,阳虎决定联合三桓家族中那些不受重视的庶子,一同干掉那些嫡子,再由自己掌握朝政,从而打造一个全新的鲁国!
而这是孔子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有意思的是,虽说后人对阳虎的评价非常不好,但有一点,那就是由于出身问题,阳虎没办法得到那些传统贵族的认可。
因此他非常注重拉拢那些与自己一样出身低微的民间人士,比如说孔子就多次被阳虎当成重点拉拢对象。
但孔子表示:道不同,不相与谋,多次进行了拒绝。
那么,孔子所谓的道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周礼。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人,国人、庶民,各守其分,各安其职,不得越界,正所谓尊卑有序。
陪臣原指诸侯之大夫,后亦指大夫的家臣。
而阳虎以士人的身份为陪臣,执掌鲁国的国政在孔子看来就是不可饶恕的僭越之罪!
比如说齐桓公的贤相管仲,就以自己是齐侯陪臣的缘故,而婉拒了周天子给予的上卿尊位。
也难怪《论语·季氏》会有,“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的感慨了。
之后,在阳虎清除血统贵族的战斗中,孔子毫不意外地站在了三桓一边,并成功击败了阳虎。
阳虎战败后,先是逃往齐国,后来又因为鲁国前来齐国索要,便前往晋国,投靠了赵氏的家主赵鞅,也就是赵简子。
史书称赞阳虎,帮助赵简子大败范氏及中行,一度称霸天下!
那么在阳虎走后,孔子又如何了呢?
起初,在赶走了阳虎之后,为了能够继续打压那些已经尾大不掉的家臣,所以孔子和三桓有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并于公元前498年掀起了隳三都运动。
但是当三桓感觉自己内部的家臣已经清洗得差不多后,便将孔子踹在了一边。
原因无他,因为他们清楚孔子接下来就该需要他们来加强国军的权威了,此时不踹,更待何时!
甚至造成孔子隳三都行动失败的主要幕后黑手之一,还是孔子的弟子孟懿子。
最终,孔子也被迫离开了鲁国,开始了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周游列国之路。
而讽刺的是,阳虎虽然成功被赶走了,但是鲁国的周礼却并没有因此而恢复,三桓继续做大,架空国君,而鲁国也继续在这些旧贵族的带领下,继续衰落。
所以啊,你说孔子算赢了吗?
三、半路而走
公元前499年,心灰意冷之下的孔子,无奈离开了鲁国,并打算前去晋国。
而此时的阳虎已经在赵简子的麾下任职了。
因此,很多人都猜测,孔子此次前去晋国,是不是在经过了这几番大起大落后,也认识到了,或许阳虎做的事情并非完全一无是处,想要和阳虎和解。
甚至,孔子也有了想在晋国,这个周礼被破坏最为严重的国家,找到新的道路。
不过孔子到底还是半道而回了,因为这路上实在是发生了太多事情。
首先是在匡城,孔子因为长相太像阳虎,而当地人又受过阳虎的迫害,结果差点把孔子打死!
其次,当孔子走到大河边上时,得到了一个噩耗,孔子心目中的晋国贤人窦鸣犊、舜华之被赵简子杀了!
这件事对孔子的打击非常大,于是留下了一段超长的感慨后,放弃了前往晋国的打算。
之后的孔子周游列国到处传扬自己的学问,但很遗憾的是,始终都没有国君愿意采用。
甚至有不少他国臣子觉得孔子很碍眼,还试图迫害过孔子。
最终兜兜转转之下,公元前484年,在弟子们的努力下,68岁的孔子终于回到了阔别十数年的鲁国。
刚回鲁国,鲁哀公就问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其实,光从这段发言中就可以看出,鲁哀公非常清楚自己目下的局势到底有多危险,也迫切地希望能够有人来帮助自己。
但很可惜的是,此时,孔子连自己的弟子都已经约束不住了。
比如说孔子最有军事天赋的弟子冉求,就因为帮助季孙氏为虎作伥,而被孔子愤怒地说道:鸣鼓而攻之可也!
除了说说狠话,孔子什么都做不了了。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
更为巧合的是,造成孔子去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卫国内乱,他的得意门生子路死在了内乱之中,而策划这场卫国动乱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阳虎!
至于鲁哀公,为了解决国内的三桓,又请求越王勾践能够出兵相助。
结果越王勾践根本就无心管鲁国的内政,反倒是消息泄露之后,鲁哀公被三恒驱逐,无奈开始了逃亡之路。
孔子用一生去维护的周礼,到底还是毁在了那些在周礼体系中,位居高层的贵族手上。
结语
秩序的存在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当一种秩序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羁绊时,那么,维护者和叛乱者谁又才是正确的呢?
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同样,这也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不知道大家又是如何看待孔子和阳虎,这对人生冤家的呢?
本文信息来源
【1】《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记载:“孔子有母之丧,既练,阳虎吊焉”.
【2】中国孔子网,2023-11-01,“邢哲夫:孔子动心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