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亲历记(399)如果我爸不抽大烟,我的命运将会怎样

骑驴读行 2024-12-26 13:41:50

引 子

用书生这个词形容田金武很准确。

他身上虽有一股强烈的书生气,却一生充满传奇:

他出身大户人家,祖父是唐山有名的实业家;

他上小学时,祖父去世,父亲开始抽大烟,家道中落;

他凭借出众天赋和刻苦努力考入北京大学,一年后因实在掏不起学费退学,一年后再考,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他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曾受到过周总理的接见;

他准确预测了唐山大地震,却惨死在废墟之下;

他就是唐山二中物理老师田金武。

从今天开始,用几期篇幅,给大家介绍知识分子田金武平凡而传奇的一生。

地点:唐山二中操场

用后来宋丹丹小品里的词语形容48年前这次会议的场景并不过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一个国家级的会议,来到一个地市召开,而且是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相当少见。

会议的名称是“京津唐渤张——全国群测群防经验交流现场会”,唐山二中是现场会的地点之一。

带队的领导是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参加会议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地震专家和有关领导,整整坐满了两辆大轿子车。

会议开始后不久,每人收到了份“唐山二中地震简报”,上书八个大字相当抓人眼球:唐山将有大地震发生,后面是各种数据。

简报共印200份,实际发出166份。

然后是实地参观。

当时,唐山二中的地震测报仪器安装在南北两个院落,由王书蔚、李伯齐两位老师带领大家现场参观、讲解,陪同参观的还有二中的100名学生。

倒数第二项议程:二中物理组老师田金武汇报:

“我们地震测报小组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发现仪器数值异常,依据是:地应力幅度已达到190微安,地电、地磁数值异常,对此,我们多次上报省市及国家地震局有关人员。”

“我们测算,今年7月底、8月初将会发生七级以上地震,可能达到八级。”

“大家应把注意力从京津唐渤张这个范围,集中到唐山地区,具体范围就是唐山市中心五十公里范围内……”

老实说,绝大部分人并没往心里去:你一个市级中学,一拨子土老帽儿,不过是想借大地震预报吸引一下眼球罢了,还能当真?

这一点,从最后查志远副局长的讲话就能看出来:

“我们要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继续搞好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事实也明摆着:北京的专家和仪器不知有多少,这么多人都没研究出来,你一个老师,几台土仪器就能预报地震,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凡事总有例外。

例外之一: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的汪成民与田金武意见一样。

事前,汪成民已通过唐山附近各地震台站报上来的数据看出了异常。

三天后,汪成民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各参会人员讲解了发生在京津唐渤张地区的七大异常现象,同时提出:预计会发生5级左右地震,下半年到1977年,可能发生7至8级强震。

例外之二:唐山青龙县科委干部王春青。

王春青全程参加了这次经验交流会。

回到青龙后,他立即和县委领导汇报,县委书记冉广岐非常重视,作出周密避震安排,实现了青龙县大地震“零伤亡”的奇迹(对此感兴趣的朋友,请阅读这个系列的第148篇文章)。

田金武的祖父田作状是唐山丰南县有名的实业家、慈善家,老人家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是: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对国要贞,因果要信。

上世纪初,田作状在家乡创办全县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自任校董,并聘请了校长。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田作状先后办起皮革、纺纱、运输等企业。

那时,耀华工厂刚刚开始生产平板玻璃,田作状让家人撕下老旧的窗户纸,安上新玻璃。

乡亲们赶来观看,好奇地用手摸摸,说:“这玩意挡风、挡雨,可别一吹就坏啊!”

那时,田家也是乡下第一个烧煤的人家,有人摸着黑煤块不解地问:“这黑乎乎的东西能点着火?”

工厂建的多了,田作状请了好几个会计帮忙记账。

每到月底结账时,老人家都会把小孙子田金武领去。

会计们用珠算算数报账,算盘打完了,田金武也完成了心算,他报出的数总能和伙计们算盘上的数一模一样,一时间,众人管他叫袖里吞金的神童。

几年后,田作状老人去世。

出殡那天,他创办的学堂全体师生戴孝送葬,一时间在当地引起轰动。

可惜的是,田作状老人死后,儿子竟不顾田金武年幼,抽上了大烟。

几年后,家境像喷吐出的云雾,经风一吹,便烟消云散。

等田金武去丰润县车轴山中学念初中时,全部家当只剩下一头老黄牛;等他考入北京四中,更是到了连路费都要靠村人的周济的地步。

在车轴山中学上初中时,每年春秋两个假期,田金武都要步行回到百里外的家里帮母亲干农活。

据解放后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同学王文周回忆:“那时,戴车轴山中学校徽干农活,边牵牛边看书的洋学生,田金武是我看到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车轴山中学有个叫杨泉明的物理老师,书教得好,就是身体不好,是有名的“病秧子”,每到生病之时,杨老师总叫田金武代他讲课。

1936年,田金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但仅上了一年就退学了,原因是:家里太穷,实在付不起学费。

田金武大受打击,背地里哭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

后来,同学孙搌雨找到他,说:“我听说北京师范大学不收学费,还管饭,以你的实力肯定能考上,接着考吧。”

就这样,1938年,田金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四年的求学生涯,田金武一次家都没回。他不是不想回,而是要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外面打工。

当时,班里的六个男生集资租了一辆马车,不过,不用马拉,而是人力代替,从门头沟往外拉煤,挣个运费。

1942年,田金武顺利毕业。

本来,他是有机会到美国留学的,但终因家里太穷,交不起学费而未能成行。

毕业后,家里的一位堂兄找他,说:“金武啊,来我这儿吧,工资高,待遇好,将来有前途。”

当时,堂兄和五六个田姓兄弟在日本人手下工作,一时间风光无两。

田金武对堂兄说:“我天生不是当官的料,也不想当官,跟日本人干事,我怕将来进不了祖坟,还是去教书吧。”

堂兄说:“你再考虑考虑,像你这样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到我们这里就给配车,分房子,当个穷老师,何苦呢?”

“不用了,谢谢你的好意,”田金武态度坚定。

后来,又有日本人找过两次,他都坚决回绝了。

直到解放后轰轰烈烈的四清运动开始,田金武回想起从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这三十年,心生无限感慨:

试想,如果父亲不抽大烟,不家道中落,他虽然可以顺利地从北大毕业,但家里解放后的成份肯定会是资本家,他也会遭遇无休止的反思、批斗,甚至性命不保……

如果听堂兄的话,为日本人效劳,结局更是悲惨;

如果家里有条件供他去美国留学,又会怎样呢?

毕竟,他当时和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是一届,考取的都是美国芝加哥大学。

人这一辈子,很多时候,背后都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着你走;

人这一辈子,一念之间便是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两种完全不同的境遇……

(待续)

(本文主人公田金武,唐山丰南人,出生于上世纪10年代末,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唐山二中任教。唐山大地震前,任唐山二中科研小组负责人,较为准确地预报了大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并不幸在地震中遇难)

0 阅读:1
骑驴读行

骑驴读行

走过中年,读书和健身便成为我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