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喜欢下江南的皇帝有很多,最著名的主要有几个皇帝:
最早下江南的皇帝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曾下过江南,为绝后患,在南京还挖断了所谓的龙脉。
隋炀帝也下江南,最后还在烟雨江南住下了,直至被害去世。
康熙大帝也曾下江南,而且还不止一次,共六下江南。
乾隆帝效仿他爷爷康熙帝,也六次下江南。
乾隆帝南巡(主要是下江南)始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止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共计六次,前后34年。
这六次分别为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乾隆帝首次出访是40岁,以后每隔几年就会下江南一次。乾隆帝刚开始登基的前十五年没有下江南,是因为政治不太稳定、根基不太稳定,等稳定了才能出访。后来年老了,跑不动了,也不能出访了。在中年都是每隔几年就出访一次。
我们看过很多的清廷电视剧,《乾隆下江南》、《戏说乾隆》、《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感觉乾隆下江南的目的就是为了游山玩水、吃喝玩乐、欣赏美景。
其实乾隆帝和他爷爷康熙帝一样,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安抚民心、了解民间疾苦
清前面一个王朝是明,明朝实现的是两京制,除了北京外,还有南京,南京是明朝开国的地方,后被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到北京,朱棣的儿子仁宗皇帝朱高炽想迁回南京,但朱高炽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就病逝了,迁都就泡汤了。
南京这个地方、江南是明朝的根基。大清进驻北京、明崇祯帝上吊自尽后,南京本身就有六部,迅速地又自立朝廷,后来南明又被大清赶走了。当时整个清朝前期,江南地区民间反清复明的声势浩大,康熙大帝六下江南、乾隆帝六下江南,康熙帝、乾隆帝很聪明,没有采取武力镇压、以暴制暴的策略,而是采用安抚人心的策略,康熙帝、乾隆帝每次下江南,都到南京祭拜朱元璋、祭拜明孝陵,经常下江南就是为了彰显自己亲民爱民。
2、为了江南的赋税
江南自古就是富裕之地,江南的赋税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江南失去了控制,税赋将大大流失。
3、惩治腐败、赈灾救民、消化矛盾
我们看过《康熙微服私访记》,康熙为何要微服私访?就是为了体察民情,惩治腐败,防止官逼民反,目的就是为了维持统治。
下江南的目的就是如此。当然也随便游山玩水、欣赏美景。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