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任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跟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开完四国外长会后,晚上还给北京打了个电话,王毅外长应邀和他聊了一会儿。这还是特朗普新任期以来,中美外长的第一次通话呢。这次通话特别之处在于,通常外长见面都是在领导人通话之前的,可这回美国却反其道而行,特朗普在就职前夕先跟中方聊了,才有了这次中美外长的交流。
再者,鲁比奥的角色挺独特。他一方面是在特朗普政府里担任国务卿,另一方面由于之前对中国的鹰派态度,遭到了中国的制裁,整整五年。这事儿可真是耐人寻味。跟特朗普上任时期的国务卿蓬佩奥不太一样,蓬佩奥是卸任之后才被中国制裁的。而鲁比奥呢,在特朗普提名他担任国务卿之前,就已经被中国列入制裁名单了,真是个复杂的情况。可乐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当上了美国的国务卿。接下来嘛,中美两国的高层互动中,鲁比奥将会呈现什么样的角色呢?中方对他其实怎么看?他的制裁会不会对中美之间的政治外交往来造成影响,这些问题可真让不少人好奇。这回中美外长会还有之后的通告,或许能在某种程度上把这些谜团给解开。
在中方通告的结尾,王毅外长特别对鲁比奥说,希望他“好自为之”,外媒都注意到,这种说法在中美之间的外交互动中,之前可从没见过。这四个字,显然是专门为鲁比奥量身定做的,既有劝诫又带点警告的意思。中美作为大国,总得有个大国的样子。如今鲁比奥身为美国国务卿,也得符合这个身份。外媒对此也普遍解读为“管好自己”的意思。那么鲁比奥能不能听懂这话里的深意呢?说起来,鲁比奥在当参议员的时候,除了对中国发难,也常常提到要更好地搞清楚中国的外交用语,毕竟英语翻译有时候可真是“差得远”。在参议院投票表决鲁比奥的国务卿提名时,他还特意指出,要去“核实中方所说的原话”。
这意思是说,鲁比奥在上任之前确实做了些准备工作,开始适应他的新角色。简单来说,要想当好特朗普的国务卿,他可不能只是个一味反华的极端参议员。当参议员时,他要靠反华来攒政治资本,可现在作为美国的新国务卿,执行总统的外交政策才是他的主要任务,这里面的轻重缓急一眼就能看出。再说了,他的直接上司特朗普之前已经和中国的领导人通了电话,达成了不少重要的共识。所以,鲁比奥也只能在这条框架里走,不能随便发挥自己的想法。既然特朗普已经对中方关于中美关系的表态积极回应,提到“中美合作能解决问题”,期待和中方保持良好的关系,鲁比奥就得照这个思路去做,要不然可真是失职了,特朗普可会怀疑他的“忠心”呢。
所以鲁比奥只能强调了,中美俩大国的存在,真是无论如何都得看重下的,中美关系在21世纪可是最关键的双边关系,能左右世界的未来嘛。所以新政府愿意跟中国“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以更加成熟、稳妥的态度来处理双方的关系。这回通话和之前的没啥两样,中美又聊起了台湾问题。鲁比奥的说辞也没啥新意,依旧是对台海局势表示“关心”,重申反对“台独”,希望能找个两岸都能接受的办法,把台海问题“和平解决”了。不过,还是那句话,嘴上说得好听,真要到关键时刻,美国会怎么处理,那可就不是一回事儿了。台海局势,势必会成为中美之间长期较量的重心。得说清楚,虽然鲁比奥对中国的说法现在听着比较客气,跟他当参议员时简直判若两人,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美国国内继续表现得咄咄逼人。说到底,还是看场合,在哪儿说哪话。就像那次四方外长会上,鲁比奥还特意对日本等国强调,四方机制是“不针对中国”的,这让日本外相岩屋毅听了都觉得“挺意外”的。
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消息,鲁比奥的表态真是让人瞩目。他提到,特朗普的新政府会努力和中国建立一种“对美国利益有利,把美国人民放在最前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想把中美关系给纳入他们的“美国优先”框架里。其实,拜登政府的作风也差不多,主要考虑的不是怎么实现中美的互利共赢,而是选择性地推进中美合作。而现如今,鲁比奥不过是把特朗普政府的这个心思给直截了当地抖出来了。鲁比奥在打这通电话之前,可是先后主持了四方外长会,还和菲律宾外长聊了天,明显是想借此机会展现同盟关系,搞得像是要在中美外长会上“抢先发力”,顺带给中美关系定个调。从这次中美外长的通话来看,双方的确是开诚布公,把各自立场都摆明了。至于这通话究竟是否有建设性,得看后面的互动咋样。而鲁比奥身上的那些制裁问题,始终是个绕不开的坎。中美之间的通报,语气和重点可不太一样,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只要意思传达清楚就行,谁能指望每个细节都照顾到呢?如果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方向错了可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