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听到贺敏学来北京开会的消息后立刻让人把他接到中南海,这让当时的工作人员都觉得很意外,因为谁都知道贺敏学是贺子珍的哥哥,而贺子珍和毛主席的关系在当时是个敏感的话题。
毛主席见到贺敏学的第一句话是问他这些年过得怎么样,当时的场面很温馨,贺敏学说自己一直在为党工作,从延安到重庆再到上海,调动了好几次工作岗位都没有计较过。
贺敏学从重庆调到上海的时候,组织上考虑得很周到,因为贺子珍就在上海养病,这样兄妹俩也能互相照应,但是贺敏学从来没有在组织面前提过这个要求。
那天晚上的谈话进行得很愉快,毛主席一直在听贺敏学讲他这些年的经历,从军队到地方再到建筑部门,每一次调动贺敏学都欣然接受。
毛主席听说贺敏学只是副省级待遇的时候明显愣了一下,他说这待遇确实低了些,但是贺敏学只是笑着说自己不在乎这些。
在谈到贺子珍的时候,贺敏学能感觉到毛主席的语气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他问得很细致,从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到生活起居。
当时的情况很微妙,因为毛主席已经和江青在一起了,但是他还是很关心贺子珍的情况,这让贺敏学觉得很感动。
后来毛主席提到让贺子珍考虑再婚的事情,贺敏学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妹妹的心里只有毛主席一个人。
贺子珍在上海的生活其实过得还不错,陈毅经常去看望她,组织上也很照顾她,但是她始终放不下对毛主席的感情。
每次收到毛主席的来信,贺子珍都会非常开心,她会一遍遍地读,有时候还会对着信傻笑,这些都被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
在苏联的十年时间里,确实有人追求过贺子珍,但是她从来没有动过心,她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认定了毛主席一个人。
贺子珍经常会想起在延安的日子,那时候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是她觉得那是最幸福的时光,因为有毛主席在身边。
贺敏学每次去看望妹妹的时候,都能感觉到妹妹对毛主席的思念,但是他也知道这种感情已经回不去了。
当时的政治环境很复杂,毛主席和江青的关系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但是这并不影响贺子珍对毛主席的感情。
贺子珍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她只是默默地生活在上海,偶尔会和女儿李敏通通电话,聊聊家常。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贺子珍仍然惦记着毛主席,她希望能够葬在北京,这样就能离毛主席近一些。
贺子珍曾经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初离开了延安,如果能重来一次,她一定不会离开。
在上海的日子里,贺子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女儿李敏,每次李敏来看她,她都会做很多好吃的。
贺敏学看着妹妹慢慢老去,心里也很难过,但是他知道妹妹的选择就是这样,谁也改变不了。
后来当贺子珍知道毛主席去世的消息时,整整几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劝都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