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慎远因为成功卧底汪远势力并搜集证据,最终将汪远极其党羽一举拿下,不仅替恩师陈九衡报了仇,也为朝廷拔除了贪污受贿、通敌叛国的毒瘤。
英国公魏凌对其大加赞赏,对他说,晚上太夫人请你过来用膳,然后俏皮地做出一个喝酒的手势,罗慎远拱手一笑,心领神会。
但是,谁也想不到,韩老太君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杯酒下肚,竟提出将养孙女赵明珠许配给罗慎远。
罗宜宁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冷了下来。
PART 01
估计罗宜宁是怎么也没想到,亲祖母韩老太君会有这个想法。
因为赵明珠是韩老太君亲手带大的,两人虽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多年的陪伴,让韩老太君对赵明珠比亲孙女孙子还亲。
不仅要求儿子魏凌一碗水端平,她自己更是好东西不断地往赵明珠房里送,生怕委屈了自己带大的姑娘。
甚至赵明珠几次三番陷害的罗宜宁,韩老太君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一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就轻轻放过赵明珠,半点责罚都没有。
因为从小的生长环境,造就了罗宜宁一贯以来宽和大度、懂得忍让的性格。即便英国公曾经保证:你是我的女儿,即便肆意张扬、任性妄为,我都支持你。
罗宜宁知道父亲这么说是心疼自己,但是她不能真的自私到底,所以明知祖母偏心赵明珠,她也从来不计较,反而真心把赵明珠当妹妹看,自己不论有什么好东西都会跟对方分享。
她也知道,祖母韩老太君对自己的爱护,更多的是源于家族责任感和对父亲魏凌的感情。
但是有父亲的真心疼爱,罗宜宁能坦然接受家里其他人对自己名义上的关怀。
当初伯爵府沈大娘子来英国公府提亲,想要求娶罗宜宁,韩老太君是赞同的,但是魏凌坚持要找一个女儿自己喜欢的人。
正好这时候罗宜宁过来,魏凌就问女儿将来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夫君,她说:我喜欢的人呢,首先要仪表堂堂,人品出众,有才华,但不能是个书呆子,知世故,而不世故,武义高强,心性坚韧,还得呼我疼我,只要跟他在一起,他就能明白我心中所想,就能让我觉得一世安稳。
罗宜宁说完这番话后,罗慎远走了进来,看到他,过来人的魏凌和韩老太君都懂,罗宜宁嘴里的夫婿人选不就是眼前人吗?
对此,英国公魏凌并不反对,毕竟据他所知,罗慎远对罗宜宁一直爱护有加,对方不仅相貌出众,而且出身庶子,却能习得一身的本事,文武双全。
即便罗慎远家世不显,但是只要罗宜宁喜欢,作为父亲的他必然支持。
而韩老太君当时也是点头同意两人的来往的,怎么突然之间又变卦了,想把养孙女赵明珠许配给罗慎远呢?
PART 02
因为罗慎远太优秀了,如此佳婿,她自然想为最爱的孙女赵明珠争取,毕竟,她已经习惯了凡是好东西,都要留给赵明珠。
她以往要求罗宜宁作为嫡女,要让着妹妹,不可姐妹相争,但是到了赵明珠这里,作为祖母,她却要亲手打破自己定下的规则,不惜引起姐妹相争,也要为赵明珠向罗慎远提亲。
偏心的人,你永远也别指望她能一碗水端平。
韩老太君以往不了解罗慎远,觉得他即便是状元出身,但是罗家已经颓败,是众人眼里的小门小户。
在她眼里,这样的条件,其实是配不上国公府嫡女的。但是谁让自己的儿子魏凌疼爱女儿呢,只要罗宜宁想嫁,魏凌支持,韩老太君是无所谓的。
但是在汪远一案中,罗慎远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能力,韬光养晦、运筹帷幄,小小年纪就立下大功,前途不可限量。
韩老太君人老成精,自然看出了罗慎远未来的价值。
从罗宜宁说的那番话里,她误以为罗宜宁对罗慎远只是单相思,所以觉得赵明珠有争取的希望,她蜜汁自信,自己带大的孩子肯定比别人优秀。
她说,罗三公子如此优秀,跟我们家的明珠倒是般配。
场面一时冷场,这时魏庭童言无忌,我觉得罗三公子跟宜宁姐姐更般配。
韩老太君反驳,那是因为你宜宁姐姐跟三公子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妹。
魏庭继续反驳,可是他们不是亲兄妹啊。
此时,罗宜宁和罗慎远只是互相微笑着对视不说话,一切尽在不言中,罗慎远没有反驳魏庭的话,说明他是同意的,他心仪罗宜宁。
幸好韩老太君是个明事理的人,看事情已成定局,就不再勉强。
要是换个市井泼妇,如乔小娘之流,十之八九要搅黄罗宜宁的亲事,然后再谋划罗慎远跟赵明珠在一起。
不过韩老太君的这一手,也引起了罗慎远的警觉。
因为他跟罗宜宁从小在罗府一起长大,孤男寡女在一起久了,以前还能用亲兄妹的身份来堵悠悠众口。
现在罗宜宁被国公府认回,如果有心人翻旧账,那他们的结合势必被人诟病。
于是他提前把自己的庚帖交给英国公,并组织说辞:罗宜宁幼时寄养在罗府,两家早早为她和罗慎远定下娃娃亲。
不得不说,罗慎远想出的这个方法真的是一箭三雕。
既契合了花朝节上韩老太君曾经的说辞,魏家因仰慕罗家的书香门第,所以早早把孙女寄养在罗府。
又保住了罗宜宁的名声,让他们未来的结合不会被人诟病,最后还杜绝了别人想向罗宜宁提亲的可能。
而英国公魏凌正是用这一套说辞,拒绝了官家给罗宜宁和陆嘉学赐婚。
虽然事情是编的,有欺君的成分,但是当事人说是就是,别人也无从求证。
在剧中,罗慎远真的是智多近妖,深谋远虑,别人走一步看三步,他走一步估计至少看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