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语文阅刊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流行“淡学”,许多年轻人自诊为“淡人”。情绪淡淡的,没什么大波动;爱好淡淡的,可玩可不玩;社交淡淡的,不争取,不勉强;说话淡淡的,回复就是“好”“行”“嗯”……可用三个词总结淡人心态:无所谓,没必要,不至于。
有人觉得做个“淡人”挺好,也有人激烈抨击,“这不就是摆烂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出“淡学”盛行,年轻人以“无所谓,没必要,不至于”为心态特征成为“淡人”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淡人”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年轻人在快节奏、高压力社会环境下,对生活压力的一种自我疏解与调适,以平和、佛系的态度对待事物,追求内心的宁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年轻人消极对待生活、缺乏激情与担当的心理状态。这背后涉及社会竞争压力、多元文化冲击、个人成长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
面对“淡学”现象,可以赞同,体现了年轻人追求内心平静和减少不必要压力的一种生活态度,能够帮助人们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纷扰;体现了一种对过度竞争和功利主义的反思等。可以反对,体现了在社会责任感上的不充分;体现了过度消极,没有了生活动力和积极的参与态度,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价值。考生可以辩证思考,既对“淡人”现象理解应尊重个体的独立选择,同时也需要审视这种风潮对社会整体心理状态的影响。
具体写作时,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对“淡人”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中间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其利弊,运用举例论证(如某些艺术家看淡名利专注创作取得非凡成就,对比一些年轻人因过度“淡”而一事无成)、引用论证(引用名言警句阐述人生态度的重要性)等方法;结尾总结升华,表明对“淡人”现象应持理性态度,倡导在该淡然时淡然,该积极时积极。语言要准确、客观且有一定的思辨性。避免绝对化表述。素材选择:正面素材可选取古代隐士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远离官场纷争,在田园生活中寻得内心宁静并创作出诸多佳作;现代的如一些科学家专注科研,看淡外界名利诱惑,默默为科学事业奉献。反面素材可找一些因过度佛系而错失发展机会的年轻人案例,或者一些沉迷于“丧文化”毫无作为的现象等。
立意:
1.淡人姿态,亦有生活真意。
2.“淡”风拂心,利弊须明。
3.淡然诚可贵,进取价更高。
【范文参考】:
淡然于心,积极于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李白对人生的豁达,然而,在当下这个高压、快节奏的社会中,一群年轻人却选择了“淡学”,自诊为“淡人”。他们情绪淡淡,爱好淡淡,社交淡淡,说话淡淡,似乎一切都显得那么无所谓,没必要,不至于。但我认为,淡然于心,不过是面对生活的无奈,而真正的智慧,是在淡然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淡然,是一种心态的平和。古人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正是对淡然最好的诠释。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若能保持一颗淡然的心,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然而,淡然并不意味着消极避世,而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淡然于心,但并不意味着行动上的消极。相反,真正的“淡人”,往往能在淡然中寻找到生活的乐趣,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他们知道,生活不会因为他们的淡然而停下脚步,只有积极地去追求,去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淡人”们看似无所谓,但他们的无所谓并非真的对什么都漠不关心,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理智、更为成熟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他们明白,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但如果不努力,就一定没有回报。因此,他们在淡然中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对工作的投入,对社交的真诚。
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人在追求“淡”的过程中,确实陷入了消极的情绪中。他们以“淡”为借口,逃避现实,放弃努力,这显然是对“淡”的误解。真正的“淡”,应该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活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每个人都是旅行者。在这场旅行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淡然的心,积极地去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淡人”们应该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可以在淡然中找到生活的平衡,但绝不能在淡然中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做到淡然于心,积极于行。
总之,“淡人”心态并非摆烂,而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应该在淡然中找到生活的乐趣,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淡之哲学:内心的锚与世界的帆
在繁华的尘世中,人们如同漂泊的船只在汹涌的大海上寻找方向。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我们时常感到疲惫不堪,似乎被生活的巨浪推着前行,无法停歇。然而,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的“淡学”一词,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以“淡”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起伏,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平和。
“淡”,顾名思义,即不带情绪,不过度执着,不轻易被外界所动摇。在“淡”的哲学中,我们学会了精简欲望,减轻精神负担,以此来舒缓压力、积蓄能量。这并非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而是一种内心的自我修养,一种在繁华世界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智慧。
正如船行大海中,风浪越大,越需要稳圆的“船锚”。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我们需要一个坚定的内心来对抗外界的压力。这个内心不是冷酷无情的,而是充满了温暖与力量,它让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在困难中坚定信念。这种内心的力量,正是“淡”的哲学所赋予我们的。
同时,“淡”并非无欲无求,而是对内心真正渴望的深入思考和理性追求。在“淡”的哲学中,我们学会了审视自己的欲望,分辨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只是短暂的冲动。我们不再盲目追求物质的满足,而是更加关注内心的需求,追求精神的富足。这种追求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去认识真正的自己。
在“淡”的哲学中,我们还学会了放下。放下过去的痛苦与遗憾,放下对未来的担忧与恐惧,专注于当下的生活。这种放下并不是逃避,而是一种解脱,一种让我们从过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重新获得自由和力量的过程。在放下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珍惜和感恩,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感恩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走过的人。
“淡”的哲学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安静的角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内心的宁静。在“淡”的哲学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与世界和解。我们不再为外界所动摇,不再为欲望所驱使,而是用自己的内心去感知世界的美好,去体验生活的真谛。
总之,“淡”的哲学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和践行的生活态度。让我们在生活的旅途中,用“淡”的哲学去指引我们的方向,用内心的锚去稳定我们的船只,用世界的帆去追逐我们的梦想。在“淡”的哲学中,我们将找到真正的自我,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