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发现,太平洋4000米海底发现“暗氧”,本该不存在?

有趣探索 2024-08-13 22:51:40

2024年7月,英国《自然·地球科学》发布了一项突破性发现,科学家在4000米深海底意外发现了“暗氧”。相信有人心里在纳闷,氧就是氧,什么是“暗氧”,其实暗氧就是氧气,指的是暗藏在海底下的氧。

我们知道所有的动物都离不开氧气,如果地球没有氧,也不可能在一百多亿年诞生生命,空气中氧气浓度还决定着物种体型的大小,例如石炭纪时的氧气含量高达45%,蜻蜓身长达2米,蜈蚣能长到3米长。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植物的树叶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吸入光子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氧气,而我们动物刚好相反,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地球氧气含量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

1000米深海底早就是漆黑一片了,没有阳光,不存在光合作用,当然也就没有氧气,但是苏格兰海洋科学家安东尼却无意在4000米深海底发现了暗氧,差一点就错过了。

暗氧的发现还得从2013年说起,安东尼测量夏威夷和墨西哥之间海床的氧气浓度,这是一片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生态区,安东尼使用直径达22平方厘米的圆柱体封闭了一个圆形的海床。

很快安东尼就发现了一件怪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封闭区域内的氧气浓度越来越高,这本该不存在,除非海床下有东西能自动产生氧气,所以,安东尼首先怀疑是测量仪器坏了,可能受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直到2021年,安东尼再度在一片深度达4000米的海底测量氧气含量,发现了同样的怪事,氧气浓度越来越高,他这才意识到差一点忽略了一项突破性发现。

安东尼特意对该区域的海床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它由多种矿物质围绕一个核心逐渐聚集沉淀形成了结核物质,包括锰、铁、镍、钴等金属,形成过程极其复杂,这些金属都是用来制造电池的重要材料。

那会不会是这些海结核物质在特殊条件下产生了电压,让海水发生了缓慢的化学反应,即电解海水产生氧,于是安东尼在实验室对结核物质进行了测量,果然发现其电压高达0.95伏。

该电压虽低于海水电解电压1.5伏,但是海底多的是结核物质,结核物质聚集在一起便能电解海水产生氧气,只不过过程十分缓慢,这并非是光合反应,这样一来就说得通了。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突破性发现,我们知道星球学家正迫切地在其它星球上寻找生命,但是绝大多数的高级生命离不开氧,这项发现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星球上氧的来源,并非完全是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火星是人类探索最多的行星,除了美国毅力号、好奇号火星车,还有中国的祝融号火星车,它们发现火星地表在喷氧,或许这些氧并非由远古生物制造。

20 阅读:6767
评论列表
  • 2024-08-14 11:05

    我想说岂不是把一支小蝌蚪,直接放在纯氧气的,环境中,然后青蛙是不是就可以无限的变大,有八百斤一只吗,

  • 2024-08-14 13:23

    厌氧生物就是这么被高级生物忽略掉的[得瑟]

  • 2024-08-14 14:56

    100多亿年,NB[吃瓜]

  • 2024-08-15 16:08

    直径22平方厘米的圆柱体?这特么的是地球的单位吗?

  • 2024-08-14 12:43

    人在那个时候是不是可以长成奥特曼的体型

  • 2024-08-20 06:44

    氧原子在地球上本来就大量存在,不过由于它的氧化性,在远古都是以化合物为主!

  • 2024-08-15 15:09

    直径22平方厘米是什么

  • 2024-08-14 14:20

    这是修仙的灵气

  • 本该

有趣探索

简介:分享有趣有料的科学知识,咱们一起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