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吉突然辞职,公告内容有点耐人寻味,引起广泛关注。
因净息差持续下探的原因,华夏银行的经营规模在最近两年出现了下滑,与“千亿元”渐行渐远,与此同时,虽然利润端保持增长,不过增速却是逐年放缓,从十位数下滑至个位数,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除此之外,公司的内控合规问题也需要重点关注,新一任首席合规官杨宏、首席风险官刘小莉未来又会有什么举措呢?

董事长突然辞职
2月11日,华夏银行连续披露高管任职核准公告。
邹立宾担任华夏银行副董事长获得核准,任期自2月8日起生效。履历显示,邹立宾出生于1967年,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工作经历多与首钢集团有关,首钢集团也是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
杨宏担任首席合规官、刘小莉担任首席风险官的任职资格均获得核准,分别在1月22日起、1月19日起生效,直至华夏银行第九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履历显示,杨宏出生于1967年,是硕士学历,是华夏银行资深员工,曾任公司信用卡中心首席行政官、常务副总裁,信用卡中心党委书记、总裁等职务。
刘小莉出生于1973年,硕士学历,此前曾担任华夏银行总行营业部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还担任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邹立宾、杨宏、刘小莉三人任职资格的核准,对于此时的华夏银行而言无疑是利好,不过此前董事长的突然辞职仍然在市场上引起较大关注,至今众说纷纭。
1月27日,华夏银行公告称,因个人原因,李民吉辞去本行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辞职自1月24日生效。

公告中,华夏银行对李民吉的称呼中并没有带“先生”二字,也没有列举其履职以来作出的举措、贡献等,同时还没有表示“感谢”等措辞,银行发布这样的公告还是较为罕见的。
将时间推移至2024年10月31日,华夏银行披露副董事长王洪军辞职,公告中列举了其任职期间作出的努力、贡献,并对其表示感谢。
显然,李民吉的辞职是较为突然的。

李民吉是华夏银行的资深老将,其担任董事长从2017年4月14日起,去年12月12日再次被选举为董事长,任期至第九届董事会届满止。
履历显示,李民吉出生于1965年,已经接近退休年龄,另外其在华夏银行担任董事长职务近8年,显然从年龄以及任职期限来看,李民吉的退休是不可避免的。
李民吉辞职后,执行董事、行长瞿纲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直至董事会选举出新一任董事长及其任职资格获得核准。
在已经成为历史的2024年,华夏银行的人事变动较为频繁,涉及行长、监事会主席、董事、副董事长等等,辞职原因包括工作变动、到龄退休,其中瞿纲在去年3月被聘任为行长,任职资格在10月获得核准。
目前华夏银行已经形成了“一正五副”的领导班子,瞿纲担任行长,杨伟、刘瑞嘉、高波、韩建红、唐一鸣为副行长,瞿纲、高波、唐一鸣为“70后”,其余高层为“60后”。
迈不进“千亿”俱乐部
1992年,华夏银行在北京成立,是全国唯一一家由制造业企业发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995年完成股改,2003年9月登陆上交所,成为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
收入方面,华夏银行2022年、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38.08亿元、932.07亿元,连续录得下滑,同比分别下降2.15%、0.64%,经营规模未能突破千亿元。
去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11.35亿元,同比微增0.04%,其中第三季度为227.81亿元,同比下滑2.92%,收入面临着增长瓶颈。
公司收入的下滑与净息差不断下探有关,自2020年以来持续下滑,当年为2.59%,而去年三季度末仅为1.6%,累计下滑0.99个百分点。当然,净息差下滑是银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没有银行能够独善其身。
事实上,华夏银行去年前三季度收入保持增长的根本在于非息收入的增长,同比增长21.12%至240.77亿元,而利息净收入则同比下滑8.15%至470.58亿元,降幅进一步加剧。
利润方面,华夏银行2021年至2023年年的归母净利润保持稳增,分别为235.35亿元、250.35亿元、263.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2%、6.37%、5.3%,去年前三季度为185.11亿元,同比增长3.1%。
虽然利润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明显,从“十位数”下降至“个位数”,面临的压力同样不轻。
资产质量方面,华夏银行2023年及去年前三季度的不良贷款分别为385.05亿元、378.46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42%、4.98%;同期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67%、1.61%。
显而易见,华夏银行的资产质量有所改善,不过公司的不良贷款率在同行中排在第一位,远远高于民生银行(1.48%)、浙商银行(1.43%),未来仍要更加努力。
不良贷款高企的另一面,华夏银行的近年的信用减值损失保持在高位,同期分别为253.01亿元、217.11亿元,其中去年前三季度的数值高于同期归母净利润(185.11亿元)。
内控合规方面,华夏银行近年来多次遭到处罚,武汉分行在去年7月因为虚列开支套取费用、贷款三查不到位被处以300万元罚款;深圳分行今年1月因为违规开展不良资产转让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信贷资产分类不审慎、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不到位、贷款业务管理不当等被处以560万元罚款,多位负责人被警告并处以罚款。

分行领大额发单背后,华夏银行需要加强内部管控,进一步合规运营。
另外,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评价结果显示,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华夏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得分87.46分,列第13名;风险管控能力得分85.43分,列最后一名;综合得分85.69分,排在最后一名。
显然,新一任首席合规官杨宏、首席风险官刘小莉身上的担子并不轻。
综合来看,华夏银行面临的挑战并不少,当务之急是确认新一任的董事长人选,稳定军心,稳定的管理层是带领公司稳定前行的重要前提,毕竟蛇无头而不行。
(短平快解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PS若稿件侵权或数据有误,请及时联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