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高层沟通与沙特谈判筹备
美俄外长通话: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于2月16日通话,为未来谈判“开辟沟通渠道”。卢比奥强调需通过外交途径结束战争,并提及恢复大使馆运作以促进沟通。
沙特多边谈判:美、俄、乌代表团计划未来几周在沙特会晤,为双边谈判做准备。美国中东事务特使维特科夫称首轮会谈旨在“建立信任”,但俄方未明确参会代表。乌克兰经济部长斯维里登科确认乌代表团已抵沙特。
美方立场:美国特使凯洛格要求俄方在谈判中做出领土让步,并承诺“缩减军事行动”。卢比奥呼吁欧洲国家参与谈判,但未透露具体形式。
俄罗斯方面
否定乌克兰主权: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2月16日称乌克兰“缺乏主权”,质疑其谈判资格,并指责乌方未履行《明斯克协议》。俄方通过对前乌议员梅德韦丘克的采访,继续宣称泽连斯基“非法”。
胜利日邀请:俄方公开邀请特朗普参加5月9日莫斯科胜利日游行,意图展示俄“全球大国”地位,并塑造俄美“平起平坐”的形象。
西方对乌支持与制裁争议
欧洲协作深化: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与乌签署155毫米弹药联合生产协议;捷克宣布已确保乌军火炮需求至2025年4月,累计提供超150万枚炮弹。
白俄罗斯制裁松动风险:美考虑以释放政治犯为条件放松对白俄钾肥出口制裁。
二、军事动态与战场调整俄军战略重心转移
科斯蒂安季尼夫卡优先:俄将第8合成集团军、第20及第150摩托化步兵师从库拉霍夫调往托列茨克和波克罗夫斯克东部,计划2025年集中攻击乌军“堡垒带”最南端。目标为切断科斯蒂安季尼夫卡与西部联系,威胁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防线。
长期战役意图:俄军试图通过多轴心推进(托列茨克、恰西夫亚尔、西维尔斯克)对乌“堡垒带”施加压力,但面临兵力损耗与防御强度挑战。
关键战场进展
恰西夫亚尔:俄称控制南部半数区域,但增援部队缺乏经验;乌军利用雾天阻碍俄行动。
波克罗夫斯克:俄在2025年1月作战损失较大,推进因无人机压制大幅放缓;乌军通过分层防御(雷区+无人机侦察)夺回皮什查内部分区域。
库尔斯克州:俄军宣称占领斯维尔德利科沃70%(未证实),乌军对叶利扎维托夫卡实施精准打击,摧毁俄第60摩步旅一防御排。
顿涅茨克州:
哈尔科夫州:俄在沃夫昌斯克推进迟缓,车臣“阿赫马特”营参与无人机袭击,战线胶着。
后方袭扰与经济打击
乌军对伏尔加格勒炼油厂发动无人机袭击,引发火灾;连续打击俄能源设施削弱其经济与后勤能力。
俄使用苏联时代渔船向第聂伯罗前线运送补给。
三、国际影响叙利亚资产撤离:俄货船从塔尔图斯港撤出军事装备(如护卫舰),或转运至利比亚,显示战略收缩迹象。
核安全风险升级
切尔诺贝利袭击后续:2月14日俄无人机袭击破坏防护结构,火灾仍未完全扑灭,辐射监测维持正常。
信息战与国际舆论
技术合作压力:美欧加速对乌军援,重点提供防空系统、远程武器(如ATACMS)及无人机技术,以应对俄伊军事合作(核技术换导弹)。
结论与展望战场僵局与资源消耗:俄军因高伤亡与装备短缺转向长期消耗战,但乌军无人机优势与西方援助持续削弱其攻势效能。科斯蒂安季尼夫卡或成2025年关键节点,但突破“堡垒带”需远超当前资源投入。
外交博弈复杂性:俄试图绕过乌直接与美谈判,泽连斯基要求俄撤至2022年边界为底线,短期内条件难以达成,谈判短期内看不到突破性进展。
未来数月,战局将取决于乌防御韧性、西方援助效率及俄内部稳定。多方博弈下,冲突外溢风险与核安全问题或成全球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