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工资、没编制,高材生山区支教10年,袁辉说:我不为钱

每日多一语[已注销] 2022-11-25 18:13:54

名校高材生毕业之后,放弃待遇优渥的高薪工作,义无反顾地进入深山破旧的小学,成为一名普通的支教老师。

他不图名,不为利,没有工资,没有编制,却任劳任怨地在这里坚守了整整十年,将自己人生中最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未来的花朵。

他为何要这样做?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南大学子袁辉的故事。

袁辉从小便聪明伶俐,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是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高考中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

南京大学作为我国一所老牌的985重点大学,文科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较大的影响力,而历史系更是该校的王牌专业。

只要可以顺利地拿到学校的毕业证书,那么袁辉在大城市找一份高薪工作就易如反掌。

在大学就读期间,袁辉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带他的老师对他非常满意。

毕业之后,老师亲笔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介绍他去一所杂志社担任编辑。

袁辉拿着推荐信到杂志社的总编,总编在和这个小伙子简单交谈几句之后,就认可了他的能力,决定让他当杂志社的编辑。

这份工作对于袁辉来说也算是专业对口,而且待遇优厚,福利齐全,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好工作。

被录用之后,袁辉心里并没有什么波澜,他既没有激动,也没有欣喜,而是陷入了迷茫之中,他也很清楚这份工作对自己来说究竟有多重要。

但是在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这份工作并不适合他,他有着完全不同的理想抱负。

还没有进入大学之前,他就被“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故事深深打动,徐悲禹本来考上了武汉高校的研究生。

但是他放弃了自己拥有的一切,回到贵州的大山深处,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里支教,用青春和热血帮助那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袁辉也想成为一个这样的人,他想去最苦最累的地方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他认为只有这样,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充分地发挥。

但是他也明白支教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将在贫瘠的地方待上不知道多久,也意味着他将远离财富和权位,一时间他犹豫了,那么最终袁辉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犹豫了很久之后,袁辉还是决定去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他下定决心要去支教。

但是去哪里支教?

袁辉最初联系了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的一所学校,但是对方表示近些年来由于国家的扶持,当地一并不缺少教师,所以婉拒了袁辉。

袁辉又联系了贵州都匀县的有关部门,但是得到了一样的答复。

一筹莫展的袁辉突然想到了恩施的拐杖老师谭定才,谭定才在巴东县清太平镇姜家湾任老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山村待了20多年。

2005年,他从屋顶摔入,双腿残疾,即便如此,他仍旧放不下自己的那些学生,出院之后就坐着轮椅,拄着拐杖继续上课。

袁辉认为对方可能需要人手,于是他坐上了火车赶往恩施。

下了火车之后,他又换乘公交车、三轮车,几经辗转,终于走完了坎坷的山路,来到了这座破旧的小学门口。

见到谭定才之后,袁辉没有再兜圈子,开门见山地告诉谭定才自己想留在这里支教。

但是谭定才却满脸狐疑,毕竟一个前途大好的名才大学高材生来到一个偏远的山村支教,怎么听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他告诉袁辉,在山村支教生活很苦,而且每个月没有工资,只有不定时发放的补助,并且袁辉还必须一直待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几乎与文明世界隔绝。

谭定才说的这些,袁辉早就考虑过,他没有任何犹豫,就直接点头同意。

从此,袁辉就留在了这个山村里。

小学不大,只有两个班,27个人,为了方便教学,袁辉就上午给一二年级的学生教语文,下午给学前班的学生教数学。

给学生上课对袁辉来说轻车熟路,但是最难克服的是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最难解决的就是生活用水的问题。

由于在大山深处,所以这里根本没有自来水。

刚开始,袁辉就用塑料盆接屋顶上漏下来的雨水,后来他买了一个塑料水壶去附近的村民家里接水,他每天都要拎着重重的水桶来回穿梭在山路中,潮湿的天气也让他经常患病。

但是袁辉从来没有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他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山村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袁辉究竟做出了哪些努力?

咱们接着往下看。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自己讲述的知识,袁辉总是别出心裁的设计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

当讲述诗歌的时候,他总是会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他在讲课时不会使用枯燥的语言,而是用诙谐幽默的语气,像讲故事一般把书中的知识娓娓道来。

同时他还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他发现有些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滋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后续成长。

于是他就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一些比赛,比赛的内容往往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所擅长的东西,比如爬树、唱歌、给成绩不好的学生颁发一些奖品,让他们认可自己的能力。

不过,山村的孩子上学期间还需要克服家庭的阻力。

有一些村民认为孩子读书没用,袁辉就亲自上门挨家挨户的家访,摸清家里的情况,积极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支持孩子学习。

在他的众多学生中,有一名叫青青的学生受到了袁辉的特别关照。

这位学生在小学一年级时因为骨折请假,最终被医院确诊为成骨不全症。

患上这种病的孩子骨骼硬度较低,非常容易骨折。

为了青青的身体健康着想,袁辉就让青青呆在家里,自己每周都会上门当家教,给她讲授课堂上的知识。

但是山路遥远,而且泥泞不堪,每次去家教他都要走上一个多小时。

后来袁辉又被调到其他山村继续支教,要走的路程更为遥远。

一名村民在了解到他的事迹之后非常感动,就将家里的一辆摩托车送给了他,袁辉就可以骑着摩托车去青青家里,但是摩托车也经受不住山路的颠簸,没几年便坏掉。

袁辉来到镇上想再买一辆二手摩托,老板也知道他的事迹,于是低价卖给了他一辆车。

就这样,袁辉为这一名学生奔波了整整六年。

后来,青青顺利通在中考时考出了790分的优异成绩,进入当地的重点高中。

同样是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学生卢玉娇在高考中发挥优秀,考上中国人民大学。

无数山村学子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袁辉用自己的青春为山村学生铺就了一条求学之路。

有人问袁辉是否还会继续进行支教,袁辉的回答是,支教对他来说就如同呼吸一样,自己做这件事是生命的必须,谈不上坚持二字。

岁月流逝,白驹过隙,时间和劳累让袁辉一点点衰老,但是他从来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

在支教工作中,他感受到了充实和满足。

2020年9月,袁辉离开工作了8年的巴东县,继续到恩施州建始县望坪中学支教。

记者采访他:“你打算还要支教多久?”他答道:“这是我的事业,我会把支教一直做下去。”

0 阅读:26
每日多一语[已注销]

每日多一语[已注销]

你的动漫我来说,每日一语,益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