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季拍卖——中国古董珍玩精彩拍品

沐清扬说史 2025-04-16 16:18:32

保利香港拍卖2025年春季预展及拍卖将于4月27日至5月3日在香港信德中心举行。其中,中国古董珍玩部将荣幸呈献三个专场拍卖,《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中国古董珍玩》及《漱玉:致中和璞堂藏玉器及文房雅玩》。

部门精选四百余件品类丰富、品质上乘的珍品佳器,汇集明清瓷器、高古瓷、高古及明清玉器、漆器、青铜器、掐丝珐琅、佛造像等。器物来源、出版及展览记录丰富,部分拍品殊为难得,鲜见于市场。从宫廷陈设到文房雅玩,满足不同藏家的收藏品味。

以下为本季春拍的部分精彩拍品,诚邀诸君共赏,先睹为快。

▼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LOT 5207

清雍正 青花穿花龙纹大凤尾尊

「大清雍正年製」

H 70cm

估价待询

来源:

香港重要藏家收藏,购于上世纪80年代,后于家族中承传

此器呈凤尾尊式,通体绘青花五爪飞龙,姿态各异,气势万千,穿梭折枝繁花之中,枝叶翻转灵动,花朵各具风貌。穿花游龙,图案雄伟,气势恢弘,彷佛宣告海内之地,帝德无远弗届。此尊尺寸硕大,绘饰宏壮,为清朝瓷匠精工巧艺之证,炫耀盛世辉煌,将雍正帝的思古之情,华丽雄浑之品味,纳于一身。龙纹乃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最重要之纹饰,象征帝王及皇权,此尊青花发色浓艳,纹饰强而有力,以堆栈法画制,仿效早明青花瓷深浓带黑斑效果,反映出当时瓷匠的高超技术。

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LOT 5208

清康熙 青花龙纹小茶叶罐一对

「大清康熙年製」

H 11.2cm

估价:HKD 5,800,000 - 6,800,000

来源:

1. 民国著名古董行“荣兴祥”,北京,1945年以前

2. 纽约私人收藏

3. 纽约苏富比,1989年12月6日,编号195

4. 纽约苏富比,2019年3月20日,编号508

此对盖罐造型精巧,圆口、短颈、丰肩、鼓腹,下腹内敛,圈足。瓷胎坚致细腻,釉面洁白光润,纹饰简洁内敛,外壁绘制龙赶珠纹,龙纹下颚兜齿,牙爪锋利,毛发飞扬追赶火珠,威风凛凛。

此对盖罐,于素净白地上,仅绘逐珠龙纹,无须赘饰,此种清新雅丽的御用瓷器应为刘源设计,他与臧应选共同发展了康熙御窑瓷器,开创了与明代不同的风格,印证康熙官瓷之多样化与当朝特色。刘源(约1638-85年),康熙十八年(1679年)诏命入京任画师,1682年已奉命为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臧应选设计瓷样。《清史稿》记载:“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由各极其胜。”

据《清代瓷器档案全集》载,“热河行宫梨花伴月西围房存康熙款青龙小盖罐10件。”依此描述,档案所载可能即为本品。热河是清代皇帝的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又称之为避暑山庄,这里所藏均为皇帝御用器皿,益可证本品之可贵。

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LOT 5244

清雍正/乾隆 白玉浮雕云龙纹六方瓶

H 25.5cm

估价:HKD 4,800,000 - 6,800,000

来源:

乾坤堂,香港

出版:

乾坤堂,《猎古研珍》·贰,2009年,香港,页106

本器身由整块白玉雕成,玉质洁白,致密温润。立体圆雕瓶身,瓶体为六面瓶式,直口带唇,束颈鼓腹,高足。瓶身外壁运用高浮雕技法雕成带角五爪苍龙,龙首低开于瓶腹,形神苍老威猛,五爪、龙须均刻划精细,其身向上延伸至瓶口,身体长曲,似在攀附在瓶外面,神态灵动迫真。瓶口亦雕有一火珠,为典型龙赶珠纹的配搭,线条柔美,浑然大气。其馀瓶身部份则为素面,表示工匠对于玉质甚有信心,将美好的材质以最素雅的一面示人,不必加以装饰。

清代帝王雅好古物,尤其是乾隆时期的玉匠在仿古玉器的制作中,根据玉料的形制,灵活改变了旧有的组合关系,或是加进了一些新创的素材,故有“师古而不泥古”的风气。在仿古玉的纹饰方面,兽面纹、龙纹是最常用的纹饰,然而早期完整且具有意义的结构,此时已完全解体,成为纯粹装饰用的图案。清帝对古物的推崇,除了追慕淳朴古风、修养德行的原因外,或许还有些对自我功业的彰显。因为,这些古器物像征著圣王的时代,如今在其统治的年代里重现,并且是以三代至汉所无法获取的大块玉料制作,使得玉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精美莹润之作比比皆是。

此玉瓶即为乾隆时期宫廷陈设用具之典范,整器以上等白玉雕就,用料硕大却毫无绺裂瑕疵,实为难得,非皇家制玉而不可为。立体圆雕,飞龙腾于云间,盘绕瓶壁追逐宝珠,显现苍劲矫捷的气势,龙纹雕琢精细,纤毫毕现,瓶身不施纹饰,刻意以素面表现,更显其典雅大方。此种造型在清代玉雕中时有所见,乾隆帝曾在他的御制诗中认为这样的造型安排像征“戒奢”、“守土”,并具有规谏进德的作用。玉器质地和纹饰的雕琢要比陶瓷难得多,在工艺价值上更显其珍贵。玉瓶在清宫玉雕中占有重要地位,多用于陈设或插花。通观此瓶,用料端方精良,玉质洁白温润,凝若浓脂,刀工细腻流畅,造型古朴厚重,琢刻规整,展现了雍正至乾隆朝宫廷制玉的风范,精工细作,雍容华贵。此类玉质的六方瓶式,可参考佳士得香港,2013年5月29日,编号2134,其为清乾隆青白玉云龙纹六方觚,技法和造形都可资参考及比较。两岸故宫亦藏有龙纹仿古玉器,可见清代帝王对此类器型的喜爱。

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LOT 5247

明早期 官钧窑玫瑰紫斑罐

H 16.9cm

估价:HKD 1,500,000 - 1,800,000

来源:

1. 藏家得于2000年以前

2. 纽约苏富比,2021年9月23日,编号197

此件钧窑大罐造型端庄大气,釉色绚烂,天蓝及玫瑰紫二色自然融合,明艳摄人,为同类钧瓷中的上乘之作,其玫瑰紫发色浓艳,天蓝色亮泽典雅,二色浓淡自然交融,并在器口沿薄釉处渐变透亮,几近透明,褐色器胎隐隐若现,罐中天蓝釉中可见“蚯蚓走泥纹”,整器釉彩布局脱俗非凡,可谓举世无双。其近足处釉彩色变换更为特别,艳丽的玫瑰紫釉流淌至足凸起外壁时,足部积釉由出现一抹玫瑰紫,看似不经意而成,实则为画龙点睛点缀之笔。

此类钧窑大罐之断代,尚无定论。史上有两学说,一指其为北宋十二世纪,另一认为属元或明初。曾经有一批钧窑带编号花器残片,与北宋“宣和元宝”钱模伴随出土,且有指其陶土成份相同,支持北宋之说。然近在深圳研讨会上,钱模之断代受质疑。对照年代较明确之品,如龙泉及景德镇窑之青瓷或青花盆、瓶或花器,现普遍接受将此类钧器断代明初。承清宫旧藏,两岸故宫存不少刻有数字之钧瓷,且常附镌宫中殿堂名称,相信乃明朝宫廷御用花器。

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LOT 5218

十八世纪 痕都斯坦白玉嵌宝柄鎏金铜鞘匕首

L 40.5cm

估价:HKD 550,000 - 800,000

来源:

1. 传为最后一位幕府将军德川家定 (1824-1858) 为庆祝 1854 年神奈川条约而赠送给海军准将马修.卡尔布雷斯.佩里 (1794-1858) 的礼物

2. 香港苏富比,2018年10月3日,编号3630

此品金属饰白玉嵌宝剑柄,圆形剑柄尾端配有卷曲的护手,装饰有金属嵌入的花卉茎枝,配以水晶和宝石。弯曲的铜鎏金剑鞘上凹凸地上铸盛放的花卉,花蕊嵌入宝石衬托,花瓣灵动弯曲,枝瓣呈现的深浅有致,叶脉清晰,翻卷自如。剑鞘两侧细刻延绵的卷草花卉,两端的剑标和鞘口是刻有叶脉纹饰的玉。此品配有木盒,盒盖上刻有“岳襄勤公珤刀。”的题字,后面附刻“玉铭仁弟藏。鄊题。时戊戌冬至。”

清朝称北印度为痕都斯坦,痕都斯坦玉器制作精绝,深受清宫喜爱,甚至引起国内工匠争相模仿。痕都斯坦玉匠偏好选用单色玉材,多为青白玉或白玉,玉质温润致密,与中国流行的多色或留皮玉雕不同;玉器线条圆弧,纹饰题材多为花叶,独具异域色彩;用剔地阳纹法浅浮雕纹饰,加深凹凸对比形成较强的立体视觉效果,并磨去琢痕,表面光滑细致;用水磨技术造出透薄胎体,玲珑晶莹,轻身浮水。

此匕首传是由德川幕府第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1824-1858)赠予马修.卡尔布莱斯·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马修·卡尔布莱斯·佩里是美国海军的重要人物,他在1853-1854年率领“黑船”舰队前往日本,迫使日本结束锁国政策,签署了《神奈川条约》。

▼中国古董珍玩▼

中国古董珍玩

LOT 3019

清乾隆 粉青釉浮雕云龙纹天球瓶

H 51.5 cm

估价:HKD 1,100,000 - 1,500,000

来源:

昃臣(1841-1915)爵士旧藏,及其家族递藏

此瓶粗直颈,球腹,圈足。全器施豆青釉,釉色肥厚均匀,口沿之下饰如意云头纹一周,颈部及腹部通体,以高浮雕刻苍龙教子纹,雕刻技艺精湛,双龙成行龙姿,穿行于祥云之间,脚踏火浪,尽显天子之威。此瓶五爪祥龙更是皇家御用,身份尊贵。天球瓶虽创烧于明永乐、宣德时期,但最为流行于雍正、乾隆两代,尤以乾隆皇帝最为喜爱,属宫廷大型陈设用瓷。乾隆时期国力空前强盛,且弘历本人更秉承其父之好,极爱珍瓷雅玩,在烧制仿古瓷上不遗馀力,此件青釉天球瓶正是如此产物。

仿宋龙泉之华美青釉,又配以精刻浮雕龙纹,将其展现于大型赏瓶之上,实为难得珍宝。馆藏相似两件可见,《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9月,页108至109。香港静观堂亦藏有一件,见《THE JINGGUANTANG COLLECTION》,佳士得香港,1996年11月3日,图572。清雍正、乾隆两朝时值盛世,仿古风盛行,仿造天球瓶众多,更属宫廷大型陈设用瓷;本品虽无落款,应为无款官窑之大型陈设之器。可见一例“清乾隆/嘉庆 豆青釉浮雕海水云龙纹天球瓶一对”,外壁为浮雕苍龙教子图,底亦无落款,应为官窑陈设,售于香港苏富比,2003年10月26日,编号59。

中国古董珍玩

LOT 3185

战国 青铜错金银卧虎钮龙凤纹鼎

W 19.5cm H 14.6cm

估价:HKD 2,300,000 - 2,800,000

来源:

1. 结城美术,昭和四十九年(1974年)(据发票)

2. 稻叶雅贵,日本

3. 日本九州岛大分県私人收藏来源

此鼎呈扁球状,盖身子母口嵌合,盖顶置三回首伏兽钮,身两侧设对称附耳,底承三附足,整体以金银满错为饰。盖顶纹饰分内、中、外三圈:内以阴线、银点勾勒出六瓣花,更以错金点缀花蕊、花脉;中饰有三组成对的凤鸟,昂首扬翎,翩然展翅,每组凤翼相接,翎羽错银片构成,凤冠钩喙错金点缀,两凤间饰有磬纹;外圈以勾云纹组成三角纹。兽钮以金银丝线描绘五官,并在身躯点缀以卷云纹。鼎腹凸起双弦纹,缀以银线,分为上下两部,上部饰以龙纹,胸伏地,腿拄立,回首仰天,双龙之间以柿蒂纹间隔,金龙银花,相映成趣;下部为几何化的抽象凤纹,点线面错银交织连绵。双耳侧边错银几何纹。足呈牛蹄状,根部错勾云纹与下腹部纹饰呼应。整器铸造精湛,满错金银的器物一般只见于小形日用器物,如带钩、车马器,而此鼎为礼器,尽显东周贵族礼制之典雅及华贵,极为珍罕。

中国古董珍玩

LOT 3169

明 铜鎏金韦陀立像

H 79cm

估价:HKD 1,800,000 - 2,200,000

来源:

1. 欧洲私人收藏

2. 伦敦邦瀚斯,2022年11月3日,编号144

此尊铜鎏金韦陀立像头戴高盔,面颊圆腴,相容坚毅而谦恭,右手持降魔宝杵,左手举于胸前作印。身著战甲,飘带在肩后上扬,下著战裙,足登战靴,姿态雄健有力,面部表情含威不露,使人敬畏。此像的铸造工艺精美,铠甲结构表现写实,一丝不苟,披帛与袍袖飘拂,在端庄凝重中透出律动感。且体量巨大,代表了明代佛教艺术的高度水平,甚为难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韦陀是印度梵语音译,亦译为“塞健陀”,原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韦陀是佛教寺庙的主要护法神,一般供奉在天王殿菩萨像后,身著甲胄,手握金刚杵,全副武装,威风凛凛,佛经中尊称他“护法韦陀尊天菩萨”。相傅在释迦佛入涅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陀及时追赶,奋力夺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中国古董珍玩

LOT 3149

十二世纪 东北印度帕拉王朝 铜合金弥勒坐像

H 14.5cm

估价:HKD 200,000 - 300,000

来源:

堺泉堂

此尊弥勒为帕拉王朝的典型作品,身体呈优美的三折姿,胸部饱满,腰部细敛,左手置于左腿之下,持一茎莲花开敷于左肩,右手胸前作说法印,屈左腿,弓右腿,游戏坐姿坐于莲花宝座之上。自左肩垂挂长珠链,于腹前缠绕至身后。下身著裙轻薄贴体,以平行的双阴线表现裙褶。莲座饰宽平非对称的仰覆莲瓣,莲座上下缘各饰一周连珠纹,下缘一周落地连珠纹颗颗饱满。

本尊造像保存非常完整仍,保留有的皮壳,非常少见。本件铜弥勒坐像是帕拉王朝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颇具收藏价值。相似造像可参考Nasli及AliceHeeramaneck伉俪珍藏的一尊十一/十二世纪印度东北部帕拉王朝铜莲花手观音坐像,后售于纽约佳士得2021年9月22日,编号406。纽约苏富比2023年3月21日曾以48.26万美元售出一件12世纪东北印度帕拉王朝铜莲花手菩萨造像,编号105。曾现时长期借展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帕拉王朝(750-1120),位于印度东北,崇奉佛教,是印度8世纪笈多王朝瓦解后,佛教艺术的最后根据地。帕拉王朝风格的作品建立在笈多美术基础上,本土特色浓厚,风格影响深远,尼泊尔、西藏皆直接受其影响。

2 阅读:53
沐清扬说史

沐清扬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