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局势波谲云诡,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热议与深度博弈。
近年来,安理会在处理诸多全球性重大危机时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备受争议。俄乌冲突的战火绵延至今,巴以冲突的悲剧不断上演,安理会多次斡旋却难有突破性进展,难以有效遏制冲突、维护和平,这使得改革的迫切性愈发凸显。与此同时,全球力量对比持续动态调整,不少新兴国家蓬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它们急切期望在国际舞台的核心决策圈 —— 安理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以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多边合作。
据悉,2025 年 1 月,联合国即将开启一场关乎安理会未来走向的关键谈判。法国总统马克龙率先抛出重磅提议,主张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由现有的 5 个扩充至 9 个,而新增的 4 个席位拟定花落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这一倡议瞬间点燃舆论,尤其得到了美英两国的力挺。美国方面更是激进地提出,可再额外增设 6 个非轮换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不过强调新增成员将不被赋予一票否决权,试图以此平衡各方利益诉求,推动改革落地。
然而,各方对此态度迥异:
俄罗斯:立场鲜明且强硬,其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直言,德国与日本绝无可能跻身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列。回溯历史,德日作为二战的罪魁祸首、轴心国成员,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灾难,尽管战后有所发展,但历史罪责的阴霾仍未彻底消散。况且在当下,俄乌冲突爆发后,德日毫不犹豫地追随美国对俄挥舞制裁大棒,极大地侵害了俄罗斯的核心利益,这无疑为它们的入常之路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中国:始终秉持着公正、客观且全面的立场。中方强调,安理会改革必须锚定正确航向,核心要义在于全力捍卫公平正义,重中之重是要切实提升发展中国家以及南方国家的代表性,绝不能让安理会沦为少数发达国家的 “精英俱乐部”。同时,中方还指出,安理会改革并非孤立行动,需与其他国际机制的优化协同推进,构建更加完善、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
其他相关国家:南非在这场角逐中备受瞩目,被视作非洲大陆有望冲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 “种子选手”。毕竟,非洲作为全球七大洲中唯一没有常任理事国坐镇的区域,南非入常对于实现地域平衡意义非凡。中俄两国过往均表态支持非洲国家在安理会拥有更强的代表性,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也曾公开声援非洲国家入常,为南非等非洲国家的入常愿景注入了一定动力。
在这场关乎安理会架构重塑的关键较量中,常任理事国手中的一票否决权无疑是 “定海神针”。若德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国志在叩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门,必须斩获包括现五常在内的多数国家认可。当前,中俄对德日入常的坚决反对态度,已然让二者的入常美梦濒临破灭。而对于印度,美英法三国或出于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等考量持支持立场,俄罗斯也可能展现出一定的开放态度,此时,中国的态度便成为决定印度入常成败的关键一票。一旦中国动用一票否决权,印度的入常之路即刻被阻断。不仅如此,在涉及安理会改革的诸多细节纷争上,诸如新增常任理事国的权力边界、一票否决权的配置等核心议题,中国的一票否决权都将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最终改革方案的敲定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确保改革进程朝着有利于全球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方向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