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申请土葬,85年再申请无人敢同意,邓公特批,但有5个条件

雅蕊看军事 2024-11-06 20:12:35

  1985年10月22日,一则悲痛的消息从南京传来,身为开国上将的许世友同志因病逝世,享年80岁。而身为中国多场解放战役的指挥员,许世友辞世的消息被第一时间送到了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桌前。

  正在对中国经济市场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邓小平在得知许世友去世的消息后也是一愣,随后便悲从中来,一度为之落泪。但很快,邓小平便调整好情绪,并下令“不允许为许世友同志举行追悼会”。

  为什么邓小平会禁止为许世友举办追悼会?又为什么,身为开国将领的许世友会被秘密下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位伟大将军的前世今生,一起来了解事件背后的故事。

孝字当先

  许世友将军的一生被后世提及最多的,除了他的赫赫战功以外便是他对母亲的“孝道”。许世友将军的母亲是一位坚韧善良、不向生活低头的女人,而许世友满腔正义、坚强勇敢的性格也多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自父亲离世后,母亲便成为了家中最大的支撑。然而,母亲对此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独自操劳为许世友撑起了一片广阔的蓝天。对于母亲的辛苦,许世友一针一毫都看在眼中,他立志要活的有出息,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适逢中国涅槃重生的关键时刻,身为满腔热血的大好男儿,怎能不投身洪流为国出力。但常言道“父母在不远游”,上了年纪的母亲也需要自己的照顾。一边是祖国,一边是母亲,许世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但终究大义战胜了亲情,许世友一咬牙,选择加入革命,事业成功后再为母亲养老送终。

  “胶东保卫战”、“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大大小小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许世友的军事指导地位,而远在大别山的母亲也勤勤恳恳的为儿子祈祷。

  抗战胜利后,许世友被分配到了山东军区当司令员。虽然公务繁忙,但他还是将母亲接到身边每日悉心照料。时隔数年,许世友再次见到母亲时,母亲已经从家里的半边支柱变成了满头银丝、步履蹒跚的老人。

  待见到日思夜想的母亲后,许世友不顾自己的司令地位,“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面前。握着母亲枯如干柴的手,许世友的泪水夺眶而出,口中不止的喊着“妈”。老太太也是红着眼眶,颤抖地呼唤着许世友的乳名“友德”。目睹这一场面的众人无不感到动容,深感于许世友将军对母亲的诚挚之情。

  “端茶倒水、洗脸洗脚、端茶喂饭……”为了尽可能多的与母亲相处,许世友事无巨细的亲身照顾母亲,只为了弥补在外的这些年来对母亲缺失的孝道。

  而许世友将军对母亲所尽的孝道还远不止于此,在许世友将军的家乡口口相传着一件关于许世友将军孝顺母亲的美谈——许世友三次向母亲下跪。

  这三跪不仅是许世友对母亲深情的体现,更是许世友对母亲养育之情的感恩。而为了纪念许世友将军的孝迹,同时对后辈起到警示作用,乡民们将许世友回乡时见到母亲的道路称为“孝母路”,代代相承之下许世友将军的孝心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乡民心中。

  不过尽管对母亲的事十分上心,许世友还是留下了深深地遗憾。在接母亲到身边后,母亲担心自己的存在会耽误儿子的工作,于是便继续回到了大平山生活。

  可也正因如此,公事繁忙的许世友将军最终没能赶上母亲辞世前的最后一面。于是在得知母亲去世后,许世友将军陷入了深深的沉默,随后便饱含热泪的朝故乡所在的方向长跪不起。

  母亲下葬后,许世友将军常常望着故乡的方向失神。在思虑再三之下,许世友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并向中央提交了一份秘密申请。

秘密下葬

  许世友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这与他逝世后被秘密下葬有什么联系?

  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为国家做出了极为卓越的贡献。但邓小平同志却作出指示,禁止为许世友同志举办追悼会,这是什么原因。

  原来,在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处在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农业方面颇为受到毛主席的重视。因此,在进行数次考察后,毛主席提出了殡葬制度的改革方案,提议改革土葬制度,将土葬改为火葬,以大幅度节省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可以说,毛主席从中国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势必打造一个人人吃得饱穿得暖的和谐社会。但对此,许世友却投了反对票。在母亲下葬后,许世友便在母亲的墓地旁挑选好了自己的下葬位置,只为离母亲的距离更近一些,希望自己在去世后也可以为母亲尽孝道。因此,许世友将军拒绝了毛主席的提议,也拒绝了在火化《倡议书》上署名。

  1985年,深感命不久矣的许世友郑重地向中央提交了一份申请,希望在自己死后可以进行土葬,同母亲合葬在一起。同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因肝癌去世,享年八十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未能等到中央的回复。

  或许是为了满足许世友将军的遗愿,也或许是深感于许世友将军与母亲的真情实感。最终,邓小平同志对许世友将军的申请做了亲笔批示,同意了许世友将军的请求。

  但此时的民众对于火葬刚有接受的态势,一旦对许世友将军的土葬进行宣扬,势必会导致社会上流传出不良风气,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毛主席的良苦用心功亏一篑。于是,邓小平在同意许世友进行土葬的同时也提出了六个不准——不准宣传、不准开追悼会、不准子女外传、不准透露丧事、不准立碑。

  于是,在一切从简、秘密进行的前提下,许世友被埋入了他日思夜念的故乡,他也终似游子一般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1985年10月31日,许世友遗体告别式在南京军区举行,凌晨三点,送葬队伍低调的将许世友遗体送往许世友老家新县。次日凌晨6点,许世友终于落叶归了根。

葬礼按照许世友遗愿举办的非常简单,就连墓中陪葬品也只有三样东西,一件茅台酒,一把猎枪和一张十元人民币。

三件陪葬品可谓是许世友将军的一生写照,一辈子喜欢喝酒的许世友自然最喜欢茅台了,身为军人的他一把猎枪足以道出戎马半生,最后这10元人民币则是顺应了家乡新县的风俗,寓意“十全十美”。

总述

  或许众人会遗憾于为国奉献终身、马革裹尸的许世友将军最终却只能被秘密埋葬,甚至连一场追悼会也没能举办。但我想,对于许世友将军来说,尽管种种荣誉加身,但都比不上母亲的一个温暖怀抱。

在临终前,许世友将军一定放下了所有,只希望获得一个重回母亲身边的机会,他对中央的殷切期盼,最终也得以在邓小平的手中实现。至此,许世友将军想必也不留遗憾了吧。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将帅传奇人物记事:十大司令员》中央编译出版社

4 阅读:831

雅蕊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