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7年,无疑是明清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随着皮岛陷落,整个东江镇体系宣告土崩瓦解,明朝也彻底失去对关外劲敌战略牵制能力。
在此过程中,曾有两支投靠满清的队伍发挥着关键作用,甚至反过来让爱新觉罗家族成为科技更先进的一方。他们分别是掌握西洋火器技术的汉军炮兵,以及很多人并不知晓的朝鲜水师。
东江镇贸易兴衰毛文龙在皮岛建立市场纯属无奈之举
早在1622年,毛文龙草创东江镇起,皮岛就是关外明军的最重要据点。不仅能作为据点接纳后撤军民,还迅速发展成转口贸易中心,为敌后斗争提供充足资源。尤其是背靠朝鲜、西接旅顺、南抵登州的独特位置优势,能够有效周转皮毛、粮食与人参等硬通货。顺便吸引来不满后金统治的大陆难民,间接削弱敌占区的经济发展。
起初,毛文龙在皮岛建设市场的原因非常单纯,就是朝廷支援粮饷严重不足。于是转而向以登州为核心的山东商人借款,但能得到的数额仍旧非常有限。所以迫切需要通过官方口径招商引资,通过各类优惠措施吸纳内外资本。由于两地间的海路行程不过三日,很快就获得预料之外的成功。后来更是把朝鲜、日本和暹罗商贩吸引过来,亦有浙江富户乃至荷兰红毛夷前来接洽。
鼎盛时期的东江镇控制范围
正因如此,皮岛在其短暂的盛世期内十分繁华。仅靠对外贸易就能月入十万白银,足以采购粮食供养约30000军户和十倍于此的民户。毛文龙也以海岛为支点,屡屡从后方袭扰满清控制区,一度将不少边缘区域重新夺回。在清军不断西进绕道蒙古地界的同时,构建起明朝自己的迂回牵制战略,让雄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感觉芒刺在背。
然而,这段历史插曲终究于1629年被戛然而止。袁崇焕为实现个人抱负、促成明清议和进程,便用莫须有的罪名斩杀毛文龙。他在动手前还当面罗列出所谓的12条罪状,其中第五条就指控说毛文龙擅自开马市于皮岛,后面的第七条更是痛斥东江镇持登莱海道贸易、剽掠商船。于是,皮岛贸易急剧衰落,驻岛军民重新陷入饥馑。一些人只能重回满清怀抱,余下的留守者则常常陷入食不果腹状态。
毛文龙被杀的原因之一 就是违背明朝祖制私设市场
即便如此,东江镇的余部依然坚持抗清事业,寄希望于明朝当局会给予适当补助。他们在1631年的战役中击退后金强攻,还数次挫败内部叛乱,表现出极高的战斗意志。奈何大陆帝国的防务重心在辽西,始终觉得偏师孤悬于海上会难以节制。加之要面临皇太极的周期性入关劫掠,根本没余力施以援手。因此,皮岛军民一直在以日渐枯竭的资源应付,必定会有油尽灯枯的末世。
到了1636年,也就是清军发动第二次皮岛作战前夕,残存明军的状况已非常糟糕。根据同时代人的笔记,岛上剩余的最后1000-2000名水师,连战舰等装备都难以配齐。他们更多是靠先前建立的余威震慑满清,而非真实实力或来自母国的强大后盾。
皮岛陷落前 明朝驻军的状况已非常糟糕
清军不断壮大皇太极时期 清朝在关外的势力急速扩张
相比之下,皇太极麾下的清军状况就要好上太多。他们一面向东西两头寻求战略迂回,一面加紧对各类外籍部队的收买招揽,从而确保对明朝的压制态势。
首先是在整体战略层面,清军在1627年入侵朝鲜,初步斩断李朝与大明宗藩效忠关系。接着,从1628年起重点经略东蒙古地区。先是迅速击垮以北元皇帝自居的林丹汗,继而绕开有重点布防的辽西防线,直接破长城袭扰直隶等区域。随后步步紧逼,联络科尔沁蒙古人为自己所用,又在大凌河击败明朝野战军。虽然有过强取皮岛失败的挫折,仍旧利用稍后爆发的吴桥兵变收纳大批精锐汉军。
通过对蒙古和朝鲜的入侵 清军大体上实现战略包夹
其次是在人事安排层面,皇太极有意识打击满人旧贵族,扶持向自己投降的汉臣、蒙古王公。随着汉八旗和蒙古八旗建立,更多走投无路者纷纷前来报效,进一步升级关外的人才储备。而且普遍具备较强能力,远比留在关内的旧同僚们有着更高主观能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1631-34年间倒向满清孔有德、耿仲明与尚可喜等将领,原本就来自东江镇系统。不仅熟悉边界两头情况,还通晓航海技巧,以及至关重要的西方火器技术。尤其是前两位,给新主带去13800多人名精锐,几位将领精通火炮的使用的专家。另有现成战船和红衣火炮等军用物资,都是早期清军所急需但又严重缺乏的大型装备。这才有信心重返皮岛,意图彻底清楚明朝的敌后战略支点。
尚可喜与耿仲明 都曾是毛文龙的部下
公元1636年夏季,清军出动满蒙汉八旗军共万余人,对连接登州和皮岛之间的旅顺下手。虽然守城明军装备大量火器,又有总兵黄龙亲自坐镇督战,却在地形上处于相对劣势。孔有德与耿仲明率汉军占据城外山头,架设大型火炮轰击外围防御设施。经过三天连续射击,掩护八旗主力推盾车靠近城下,顺利从东北角杀进内部。此后,皮岛孤军与大陆本部的联系遭彻底切断。
当年冬季,皇太极率部二次入侵半岛。经过一个月激烈战斗,攻占历代朝鲜君主选择避难的江华岛。李朝国王被迫遣使议和,与满清签订城下之盟。原本为预防北虏组建的百余艘水师战舰落入对方阵中,顺带着将至少4000名火枪、弓箭手的指挥权也交由新宗主。这些很容易为后人忽略的辅助部队,即将在来年进攻皮岛的战斗中起到关键作用。
搞定李朝后 清军终于将目光拉回皮岛
皮岛的最终陷落进攻皮岛的清军 已经对明军具有火力优势
公元1637年2月,皇太极自朝鲜班师,下令贝子硕托、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联手攻打皮岛。除少量满人牛录甲士,真正主力皆为三王麾下汉军与16门红衣大炮。另有50艘朝鲜战船和水师士兵前往协助,对守岛明军形成全方位压制。
相比于1631年的前次作战,二度来袭的清军在各方面都强化不少。他们仍旧采取分兵两路策略,用少量八旗骑兵、汉军主力和朝鲜辅助部队进驻身弥岛,吸引明朝方面的大部分注意力。同时,悄悄安排八旗步兵和精锐汉军迂回,准备利用夜幕掩护展开偷袭。
李朝派来的板屋船 比明朝的沙船更适合近岸作战
战斗打响后,本就处在弱势的明军更是只剩下招架之功。由于自认为有海洋拱卫,他们从未有在皮岛构建城防系统,全靠船只和部署于山头的火器承担。奈何清军阵中不缺西洋大炮,足以打中无工事掩护的目标,威胁正面列阵的战舰。朝鲜水师则有结构坚固的板屋船,丝毫不惧怕弗朗机等小型武器攻击。因为配有16-20支桨,可以在逆风期继续巡弋,所以比缺乏人手的明朝沙船更适合近岸封锁。
面对强力压制,皮岛明军身心俱疲,丝毫没留意到有清军船只在傍晚时分偷偷机动。黑暗中,岛屿守军无法准确掌握后敌人位置,致使鸟铣、火炮等防守武器都没法发挥威力。等到对方全部上岸,又在残酷的近身肉搏中一触即溃。虽然有少数勇敢者拼死抵抗,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进攻方全部歼灭。这座前后经营十五年之久的战略重镇,便在惨淡中退出历史舞台。
皮岛最终在两路夹击下陷落
由于皮岛陷落,以及整个东江镇的全盘尽毁,关外清军再无后顾之忧。他们得以集中兵力到辽西战场,并在数年后的松锦大战中消灭明军仅剩的野战主力。期间还不忘加紧寇边,把劫掠范围由京师郊县延伸至山东半岛。作为其附庸的李朝水师,则频繁为前线满兵输送粮草、补给,甚至是让明军不得不在远离前线的沿海保持大量战备。
至此,促成改朝换代的大崩溃也仅仅是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