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这月初,德国针对中国,将中德燃气轮机的业务叫停,嘴上说着是为了国家安全,实际上就是想要阻碍我们的发展。
可德国万万没想到,仅仅过去一天,我国就公布了好消息,而德国所认为的尖端产品,也快变成“白菜价”了。
这个决定到底是德国政府的“头脑发热”,还是别有用心?背后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德国的技术封锁
说起德国对华技术封锁,那可不是一两天的事儿了,德国生怕我们学到他们的尖端技术,从而威胁到他们的霸主地位。
这些年来,德国政府可谓是费尽心机,频频发布战略文件,呼吁本国企业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减少对华经济往来。
但说归说,做归做,德国企业可不是吃素的,数据显示,尽管德国政府苦口婆心地劝说“去风险”,但德国经济依然和中国捆绑得紧紧的,什么“明显的结构性去风险趋势”,连个影儿都没见着。
这不,前不久德国又来了个大动作,叫停了中企收购大众旗下曼恩能源公司燃气轮机业务的交易。
表面上是以国家安全为由,实际上不过是德国政府的又一出技术封锁的把戏。
德国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出第二个,一边依赖中国市场,一边又处处提防中国崛起,这种矛盾的心态,也真是够可以的。
一味地搞技术封锁,只会让自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落后于人。
更何况,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德国企业若是失去了这块肥肉,还不得哭晕在厕所?
所以说德国这次拒绝中企收购,完全是自断财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可德国政府还不知悔改,非要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真是让人不得不感慨,有些人啊,不撞南墙不回头!
西方多次封锁中国技术
德国这次拒绝中企收购,绝非个例。
纵观历史,美国、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那可是有着悠久的传统。
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国家就对新中国实施了全面的技术禁运,他们甚至连一台织布机、一辆卡车都不肯卖给我们,生怕我们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后,西方国家虽然恢复了对华贸易,但在高科技领域,却始终对中国紧闭大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西方国家对华技术封锁的力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欧盟也紧随其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投资审查新规,对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和并购设置重重障碍。
去年,德国联邦政府明确提出要求德国企业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并对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进行严格审查。
这一系列的事实表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考量。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崛起是对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巨大挑战。
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他们必须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的技术进步,不能让中国掌握核心技术,进而撼动他们的优势地位。
但西方国家这种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做法,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只会损害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
这一点,德国这次拒绝中企收购,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德国政府以为,叫停中企并购,就能保住自己的尖端技术,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
殊不知,这种做法只会让德国企业失去巨大的中国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落后于人。
长此以往,德国经济必将因失去中国这个重要的经济伙伴而遭受重创,德国的产业和技术也将因缺乏竞争和创新的动力而日渐衰落。
到那个时候,德国政府恐怕会追悔莫及,但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中国的技术突破和制造实力
面对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中国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迎难而上,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就拿芯片产业来说,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中国企业非但没有低头,反而愈挫愈勇,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各个环节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芯片产业集群,正在加速追赶国际一流水平。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更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C919大飞机实现了首飞,标志着中国已经跻身世界民航制造大国之列。
而在这次德国拒绝中企收购风波中,中国在燃气轮机领域的突破,更是给西方国家当头一棒。
就在德国叫停中企并购的第二天,中国就宣布,我们自主研发的先驱-1000重型燃气轮机,已经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这款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全部实现自主化,运行效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要知道,燃气轮机一直被视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西方国家的核心技术禁地。
而如今,中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项卡脖子技术,德国在这个领域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已经彻底失去了意义。
这种实力和潜力,正是中国能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稳居潮头、引领时代发展的根本所在。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雄厚的人才储备、巨大的市场空间,完全有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力更生、自主可控。
与其在对华技术封锁上浪费时间和精力,西方国家还不如放下成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科技合作,共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
否则,就只能像德国这次拒绝中企收购一样,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拒绝合作的恶果
德国拒绝中企收购,看似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实则是自断财路、自毁前程。
要知道中国市场对德国经济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德国汽车、机械、化工等支柱产业,都把中国视为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和投资热土。
以汽车产业为例,中国一直是奥迪、宝马、奔驰等德国豪华车品牌的摇钱树。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德国车企在华销量仍然达到了创纪录的320万辆,占其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可以说,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撑,德国汽车产业就难以维系,德国经济就将失去最强劲的增长引擎。
而德国政府显然没有认清这个基本事实,非要在对华技术合作上搞小动作,最终伤害的只能是德国自己的利益。
拒绝中企收购,德国企业不仅将失去巨大的中国市场,也将失去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宝贵机会。
与之合作,对德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更重要的是,德国的做法彰显了一种狭隘和短视的心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自成一体。
德国若是执意推行脱钩政策,不仅会失去中国这个重要伙伴,也将在国际社会上陷入孤立,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反观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在中国这个开放的大市场,外国企业不仅可以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也可以找到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契机。
这种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正是人类社会应对百年变局的根本出路。
德国乃至整个西方,都应该从中读懂中国、看清大势,摒弃零和博弈的旧思维,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中国,在互利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才能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结语
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任何封锁和打压都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步伐。
只要各国人民携手前行,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共同应对时代挑战,人类社会就一定能够迎来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繁荣的未来。
信息来源:
闽南网《新突破!中国首台自主研制!》
海峡网《德国以国家安全问题为由,叫停大众旗下公司与中企燃气轮机业务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