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为什么要用散炮?不就是为了多聚鱼、多钓鱼吗?!
那么在强流水中用散炮有聚鱼作用吗?在大量质疑的情况下,说强流水中用散炮有聚鱼作用,恐怕有不少钓友是不会相信的。
我今天就想说服这部分钓友,只要散炮的状态调整到恰到好处,在强流水中散炮一定能够起到聚鱼留鱼作用,最终是能够多钓鱼的。
那么散炮需要调整到什么样的状态才适合在强流水中发挥聚鱼留鱼的作用呢?
首先,不能像在静水环境下把散炮调整的很干散,一见水就快速雾化。这样的散炮状态 在强流水中就会被流动的水流快速冲散,不管是捏在钩上,还是捏在铅坠上,不管捏的饵团大小,都会完全被流水快速冲散,迅速流向下游,由于雾化扩散的太快,无法形成窝点,因此,这种干散状态的散炮是强流水中使用散炮的大忌。对聚鱼留鱼没有任何作用。
其次,也不能把散炮调整成入水后长时间没有雾化或雾化过慢的死面团。因为这样的死面团就像豆饼、菜籽饼一样,虽然有那么一点点雾化,但雾化过慢,聚鱼的时间就会很长,达不到快速聚鱼的效果。这显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我们所要的聚鱼效果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把下游的鱼,甚至是下游很远的鱼都能够快速聚到窝点,从而快速把它们钓上来。那么这种散炮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把散炮开成干散和湿散两种状态之间的一种状态。既雾化不过快,也不过慢。当我们把散炮饵团捏在钩上或铅坠上后,抛入水中后不会全部从钩上或铅坠上脱落快速雾化,而是一层一层地脱落,在入水到底后,可以保持3到5分钟钩上或铅坠上还有没有雾化完的饵团残留。也就是说,把散炮
捏成饵团,入水后一直在层层脱落,一直在雾化,在3到5分钟内刚好雾化完,或留有少量残留,这种状态就是非常好的状态。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抛竿后,遇到有口就迅速提竿刺鱼,如果没有口,等上3到5分钟就需要提竿换饵、换散炮了。
当然,没有口的时候,这个3到5分钟的抛竿提竿的频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鱼情和使用的钓饵的不同,可以适当缩短到1到3分钟,也可以适当延长到5到10分钟。
比如钓小型鱼,或使用拉饵时,抛竿频率快些更有利。钓个体大一些的鱼,或使用活饵,玉米粒等抛竿频率可以放的慢一些。
这里要提醒一下新手,钓饵和散炮不要混为一谈,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双钩挂钓饵,铅坠上捏散炮。散炮捏的大小,要根据鱼的大小和鱼的密度决定。钓小型鱼散炮可以尽量捏的小一些,抛竿频率快一些。钓大一些的鱼,散炮捏的大一些,抛竿频率慢一些。捏小散炮,可以小到小红枣那么大。捏大散炮可以捏到核桃那么大,或比核桃再稍大一点也可以。但不要过大,野钓鱼的密度不大,过多消耗散炮没有必要,容易造成浪费。
小散炮加上适当的抛竿频率,才能让散炮渣在水的流动下持续不间断流向下游,形成雾化带,把下游很远的鱼诱到窝点。因为鱼有逆流而上寻找食物的习惯,在不断流向下游的散炮渣的诱导下,鱼会逆流而上找到窝点,并把它们留在窝点。最终把这些来到窝点的鱼钓上来。实现多钓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