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据北京日报消息,2025年1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有关卢比奥制裁相关问题作出回应。这看似平常的一次回应,背后实则牵扯出近期中美关系因卢比奥出任美国国务卿而产生的一系列新变动。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0日,美国政坛迎来关键一幕,美国参议院以99票支持、0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正式确认卢比奥出任特朗普政府国务卿。这一任命看似顺利,却在中美关系的棋盘上落下了一颗充满变数的棋子。卢比奥长期以来活跃于美国政坛,且是不折不扣的极端遏华派。
卢比奥(资料图)
在那段时间里,卢比奥更是不遗余力地渲染中国威胁论。他在各种场合大放厥词,鼓吹中国是美国“最大战略威胁”以及“头号对手”。甚至荒谬地宣称中国操纵美国媒体、大学等资源,试图在美民众心中种下对中国的偏见与恐惧种子。不仅如此,以特朗普外交顾问身份活动期间,他在涉台和中美贸易问题上的言论愈发激进。
在涉台问题上,他主张美国进一步干涉台湾事务,频繁鼓吹提升美台关系,妄图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这条红线;在中美贸易方面,他竟然主张全面废除中美贸易,并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全然不顾中美贸易关系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基于他这些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恶劣行径,中国果断采取行动,将他列入制裁名单。制裁措施包括禁止其入境中国,冻结其在华资产,同时限制他与中国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以此来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
卢比奥上任之后,美国媒体捕捉到一个细节,中方将对他的中文译名从“马可·卢比奥”改为“马尔科·鲁比奥”。这一小小的变动,却让美媒兴奋不已,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中方要解除制裁的信号。然而,中方外交部发言人迅速且明确地回应,译名的改变并不代表任何特殊信号。
卢比奥(资料图)
中方实施制裁的依据,一直是针对损害中国正当权益的言行,而并非针对个人本身。这就意味着,只要卢比奥能够切实改变自己的言行,调整对华态度,对过去的错误言行进行真诚的道歉与反思,中方取消制裁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但倘若他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做出损害中方权益的行为,制裁必然会持续下去。
从卢比奥近期的一系列表现来看,他的对华态度不仅没有丝毫缓和,反而强硬依旧。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结束之后,美国国务院网站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声称“强烈反对任何试图通过武力或胁迫改变地区现状的单方面行动”。尽管声明中未直接点名中国,但国际社会都清楚,这背后所指的对象是谁。
而卢比奥在相关事务中的表态更是直接。他声称要迫使大陆不敢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甚至设定所谓的最后期限,这种强硬程度远超其前任布林肯。他始终坚持认为解放军会在2030年之前可能收台,基于此,他大力推动美国强化对岛内的“豪猪战略”,妄图通过“以台遏华”的手段来钳制中国发展,这种行径严重破坏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也将中美关系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卢比奥(资料图)
卢比奥成为国务卿这一事件,背后或许有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战略试探意图。但中方在原则问题上向来坚定,绝不会有丝毫让步。回顾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即便在关系紧张时期,双方的沟通渠道也未曾完全关闭。此前,中美关系因“佩洛西窜台”和“间谍气球事件”遭遇严重挫折,双边关系一度降至冰点。但即便如此,中国外长王毅和时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依然在第三国多次举行双边会晤。这充分表明,即便卢比奥处于被制裁状态,中美之间必要的沟通渠道依然存在,中方始终保持着理性与克制,致力于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
然而,卢比奥的国务卿之路恐怕并不会一帆风顺。尽管他在任命过程中获得了全票支持,但美国《政客》专栏却给出了不乐观的预测,认为他在这个位置上可能坐不久,能撑过1年就算是幸运的。究其原因,卢比奥本质上是一个政治投机客。在2016年特朗普参选时,他作为共和党潜在总统候选人,与特朗普关系紧张,双方在政治理念和竞选策略上存在诸多分歧,当时的他对特朗普多有批评。
卢比奥(资料图)
但特朗普当选后,他却立马倒戈,迅速转变态度,试图在特朗普政府中谋取政治利益。在特朗普的决策体系中,他的话语权实际上非常有限,这使得他只能通过不断发表强硬的涉华表态来争取更多的政治曝光,以维持自己在政坛的影响力。
从国际局势来看,如今美国的盟友们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印度近年来与中国在边境问题上不断进行沟通与谈判,双方达成了多项共识,边境局势逐渐趋于缓和。印度在对华关系上开始展现出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不再轻易跟随美国起舞。日本也公开表示要全面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积极寻求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机会,认识到与中国合作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澳大利亚同样如此,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波折后,也不想再盲目为美国充当“马前卒”,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寻求改善双边关系的途径。在这样的情况下,卢比奥想要在涉华问题上制造事端,恐怕很难找到愿意配合的“帮手”。
从更宏观的全球视角来看,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卢比奥个人的言行所能左右的范围。美国内部存在着一部分声音,他们极力推动对立的对华策略,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强硬,实际上却威胁着全球的稳定以及美国民众自身的福祉。尽管卢比奥之流不断对中国进行“妖魔化”,但现实是,美国在军事、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都无法忽视中国崛起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在军事领域,以造船业为例,中国已经连续15年在全球造船业中占据首位,手中握有全球超过六成的造船订单。美国曾炒作中国海军造舰能力是其232倍,这个数据虽有夸大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在不断提升,对美国所谓的“岛链战略”也形成了实质性的突破,这是美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卢比奥(资料图)
对于美国而言,与中国进行合作与对话,远比一味地对抗要有效得多。持续的对抗不仅会对中美双方造成巨大的损失,也会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负面影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才是符合两国利益以及全球发展趋势的正确道路。对卢比奥来说,若他想要在国务卿的位置上有所作为,实现自身的政治抱负,就必须在不损害美方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找到一条务实的对华路径。这不仅关乎他个人的政治生命,也是对美国外交战略调整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当前中美关系因卢比奥出任国务卿出现了新的变动,中方是否解除对卢比奥的制裁,完全取决于他未来的言行和态度。而中美关系究竟会走向何方,也在考验着双方的智慧和战略眼光。美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实,摒弃过时的对抗思维,与中国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这才是符合两国人民以及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