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选举两派斗法,谁当选或许不那么重要

高能世界 2024-07-07 06:31:55

德黑兰的街头最近格外热闹,选举海报随风飘扬。人们排着长队,等待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

这是伊朗总统大选的第二轮投票,保守派贾利利和改革派佩泽什基安,谁能笑到最后?谁又能带领这个古老文明重现辉煌?看起来悬念重重,但说实话,结果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可以大胆地说:不管谁当选,伊朗的根本政策都不会有太大变化。为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说这两位候选人。佩泽什基安,70岁,前卫生部长,改革派的希望。他说要和西方搞好关系,解决制裁问题。听起来不错,对吧?但别忘了,他可是明确表态要听从最高领袖的意见。

再看看贾利利,59岁,前核谈判代表,保守派的硬汉。他主张自力更生,不依赖西方。听起来很强硬,但你猜怎么着?他在辩论中也说要倾听年轻人的声音。

这两人看似南辕北辙,实则都在向中间靠拢。为啥?因为他们都清楚,真正掌权的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说到这儿,我们得好好聊聊伊朗的体制。表面上是民众投票选举,实际上是政教合一。最高领袖说了算,总统就是个执行者。就像一个公司,CEO是哈梅内伊,总统充其量是个部门经理。

你可能会说,那改革派上台不就能带来变化吗?别天真了。看看历史就知道,改革派当总统根本翻不了天。

记得哈塔米吗?1997年当选,被称为"微笑总统"。他想改革,结果呢?八年任期,改革步履维艰。为啥?因为真正的权力不在他手里。

再看看鲁哈尼,2013年上台,许诺要改善和西方关系。他确实签了核协议,但特朗普一退,协议就成了废纸。鲁哈尼最后灰溜溜地下台,啥也没改变。

现在伊朗的处境更难了。经济制裁让老百姓苦不堪言,通货膨胀高达50%。巴以冲突又让伊朗和西方关系雪上加霜。换个总统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很难!

说白了,伊朗的问题不是换个人就能解决的。它需要的是全面的制度改革,但这种改革可能吗?短期内,我看悬。

那么,这次选举到底有什么意义?其实,最大的看点不是谁当选,而是投票率。首轮投票率只有39.92%,创历史新低。这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信号。

低投票率说明什么?说明人民对现状不满,对选举失去信心。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渴望变革,但又感到无力改变。

所以,真正决定伊朗未来的,不是哪个政客当选。而是沉默的大多数会不会站出来,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诉求。

回到开头的问题:这次选举结果重要吗?从短期来看,不重要。无论谁当选,都难以突破体制限制。但从长远来看,每一次选举都是一次民众意愿的表达,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伊朗的未来。

我想说的是:别把希望寄托在一次选举上。真正的变革需要时间,需要全民的觉醒和参与。伊朗的未来,掌握在每一个伊朗人手中。

这场选举,也许只是一个开始。

说到底,伊朗的政策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总统选举是台前的热闹,幕后的剧本早已写好。但这不意味着选举毫无意义。它至少反映了一件事:伊朗人民渴望改变。

德黑兰的一名出租车司机说:"管他谁上台,我这日子还是那样,不过投票这事儿我得去,至少能让我的声音被听见。"

再说说玛丽亚姆,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她说:"我不相信任何候选人能带来真正的变革。但我会投给佩泽什基安,因为他至少代表着一丝希望。"

这些声音说明伊朗人民并非对政策漠不关心,他们只是太了解游戏规则了。

回到两位候选人身上。佩泽什基安和贾利利,看似水火不容,实则都是体制内的人。佩泽什基安曾是卫生部长,贾利利是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他们都清楚,要想在这个体制内生存,就得学会妥协。

有意思的是,这两人都在试图软化自己的形象。佩泽什基安强调要倾听少数族裔的声音,贾利利则说要关注年轻人的诉求。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都意识到了民众意愿的重要性。

但问题是,民众意愿真的能影响伊朗的政策吗?答案是:能,但很有限。

举个例子。2015年伊朗核协议的签署,某种程度上就是民众意愿的胜利。人民希望解除制裁,改善生活,官方不得不做出让步。但后来呢?美国单方面退出协议,伊朗又回到了原点。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次选举?我的建议是:别抱太大期望,也不能完全失望。

为什么不该抱太大期望?因为体制的惯性太大了。一个总统想要改变整个国家的走向,无异于蚍蜉撼树。

但为什么又不该完全失望呢?因为每一次选举,都是民众意愿的一次集中表达。即使不能立即改变现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决策者的思维。

更重要的是,选举给了人民一个参与政策的机会。即使是有限的参与,也比完全被排斥在外要好得多。

对于国际社会,更应该关注伊朗社会的整体变化趋势。年轻人在想什么?知识分子在讨论什么?这些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信号。

伊朗的变革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每一个伊朗人的参与。今天的一票,也许就是明天变革的种子。

波斯有句谚语:"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伊朗的未来,正在每一个普通人的手中慢慢成型。

0 阅读:0

高能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