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李莲英究竟如何的存在?一出手,袁世凯都为之胆寒

龙哥影视剧大世界 2024-12-21 11:03:02

求人办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明明是你有求于人,偏就办成了别人得到你的照顾,甚至还要奉上重礼。

当然,对方或许心里很清楚,但成年人的世界主打一个心照不宣,主打一个人情往复,世故纠缠,这份重礼并不是答谢,而是铺垫,为了以后可能会有的瞬间,更为了以后万一用到的时刻。

慈禧太后即将回銮,为了避免自己再落得如何狼狈的下场,专门找了钦天监算好了到京的良辰吉日,但这件事需要谁去落实呢?

自然是李莲英!

奈何,李莲英不懂火车,那就只能找到负责迎銮的袁世凯帮忙!

只是,帮忙也有很多种,李莲英偏就办成了最高级的模样!

来到时任“署理直隶总督”袁世凯的府上,李莲英就给了这样一句寒暄:

袁大人真是好福相啊!

“直隶总督”,贵为天下督抚之首,但李莲英真需要奉承袁世凯吗?

当然不用!

李莲英的这句寒暄就是提醒袁世凯,你猜一猜,你能有今日之成就,能不能是因为自己的福相所致?啥意思?

赶紧懂事,赶紧靠拢,赶紧巴结!

久润江湖的袁世凯,自然懂得李莲英的暗示,随即就奉上了一句经典名言:

无人关照,福也是祸,有人关照,祸也是福,世凯新膺疆吏,还请李公公多多关照。

别管什么时候,别管何种江湖,“朝里有人好做官”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无人关照,没有问题可能会变成问题;有人关照,有了问题也没问题;背后靠大树,身后靠关系,袁世凯刚刚荣升“直隶总督”,而且还是“署理”,风头正盛必然会招来灾祸,如果没人关照,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这个“署理”的名头永远拿不掉,但如果有人关照,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李莲英,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一红就红了几十年的那种,自然最是适合靠拢,最是适合关照!

袁世凯的这句话算是落入了李莲英的陷阱,随即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痛快,说吧,要我关照什么?

其实,李莲英属于明知故问,你是宫中的太监总管,除了宫里的事儿,还有什么你能关照?

但李莲英故意有此一问,目的就是慢慢将袁世凯引到慈禧太后的身上,自己才能顺势给出火车准时达到永定门车站的要求!

然后,请求就变成了要求,求人帮忙就变成了特殊关照,人情就这样完成了转变!

来听听袁世凯的请求:

世凯戎马半生,对宫里的事情还是两眼一抹黑啊!

好了,李莲英想要的效果达到了,袁世凯请求宫内关照,那就慢慢扯到慈禧太后的身上:

其实也没什么,这宫里的事情啊就是太后的事情,把太后的事情弄明白了,宫里的事情就都明白了。

所谓宫里的事情,几乎相当于组织,组织是什么?人,一个一个的人,谁说了算谁就能代表组织,谁说了算谁的事情就是宫里的事情!

只要把慈禧太后哄住了,整个宫里就再也没有别的事情!

有了前提,李莲英就可以亮明自己的目的了:

好,那我就告诉你一个,告诉你一个天大的事情,太后銮列到达北京的时间是后天下午两点,可是分秒不能差啊!

瞧见没有,明明是李莲英想要得到袁世凯的帮助,帮忙协调一下火车,保证火车能够准时达到北京,现在却变成了李莲英对袁世凯的关照,你只要办好了这件事就能得到慈禧太后的欢心,就能圣眷优渥,慈恩长隆!

而袁世凯呢,不仅要乖乖办事,还要感恩戴德,这就是办事的艺术,这就是李莲英这位老江湖的特殊修为!

只是,关于这个到站时间,袁世凯似乎有些不懂;或者,他压根就没准备懂,就想着给李莲英一个“好为人师”的机会,得到李莲英的指点,欠下更多的人情!

所以,袁世凯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有这么严重?

来听听李莲英的解释:

不懂了不是,要知道啊,这回銮的日子是太后谕令钦天监千算万算才算出来的好日子,好时辰,太后信这个,这一路之上,太后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嘱咐咱家,必须在这个日子,这个时辰,到达永定门,要紧哪,袁大人,要紧得很哪!

要紧,要紧得很,仗打成这样,朝廷败到如此程度,慈禧老佛爷还在纠结什么时刻到京最为吉利,殊不知,清廷胜败的关键绝非如此,国富民强,你就是找个再垃圾的时间到站,照样没人敢欺负你;国弱民穷,你就算请来袁天罡给你算一卦,你还是落后就要挨打!

形式,什么时候都要认认真真;过场,任何场合都得扎扎实实;偏就一点正事都不干,偏就一点担当都没有;如此太后,如此大清,焉能不亡!

奈何,李莲英的要求就是慈禧太后的指示,袁世凯再是不懂或者再是不屑,却也必须遵照执行,不仅如此,他还要规规矩矩亮明态度:

袁世凯:有劳李公公,把这表跟太后的表核准一下。

李莲英:这就对了。

你的表再准,太后都会以自己的时间为准,这件事上压根就分不出什么对错,领导说你准时,你就是准时,领导说你迟到了,你就是迟到了,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领导的表,你别管领导的表是不是准确时间,在这里,人情世故才是最高权威!

然后,李莲英就问了:

李莲英:袁大人这表上的时刻和太后表上的时刻差了有一分二十七秒呢!袁大人,火车的事,我不清楚,袁大人,你说是以太后的表为准呢,还是以袁大人的表为准呢?

袁世凯:当然是以太后的表为准,这普天之下,只有太后的表是准的。

领导的表,还是表吗?

那叫准绳,那是规矩,那是必须遵从而不能有丝毫反抗的原则,他就是差了十天半个月,领导的表也是准的!

事情办妥了,李莲英很是满意,随即给出了认可:

袁大人能这么想,必定是前途无量啊!

前途无量?

就办了这么一件事就能保证前途无量了?

袁世凯有句话说得好,煮熟的鸭子为什么还会飞?就是因为鸭子还没熟透,该懂的规矩必须落实到位,该有的礼数必须坚持到底!

然后,袁世凯递给了李莲英一张银票,李莲英最后留下一句满含深意的告别语:

李莲英:袁大人哪,以后咱们俩的日子还长着呢!

袁世凯:世凯记住了公公的话。

出门一看,一百万两!今后的日子,李莲英会如何关照袁世凯,已经能够预见!

只是,或许连李莲英都不会想到,差点终结了太监制度,差点毁了李莲英饭碗的,甚至直接推翻了整个大清王朝的,反倒就是这个懂事到极致的袁世凯!

一切准备妥当,慈禧太后就等着火车驶出,然后准时到达永定门,但就在这个时候,一道奏折呈上,顿时击溃了慈禧太后:

伏念臣受知最早,荣恩最深,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痛,如今銮驾未归,根本之计,处处可虞,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臣敢情太后皇上举行新政,再图自强,直隶乃督疆之本,北洋乃臣所手创,臣荐袁世凯正式接任臣职,臣在九泉,庶无遗憾。

李鸿章,晚晴重臣,中兴名臣,曾被日本原首相伊藤博文评价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几乎参与和主持了晚清几乎所有的军国大事,曾自称“糊裱匠”,硬是凭着一己之力扛着大清这条破船往前航行了数十年!

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鸿章代表清廷于《辛丑条约》上签字,而后“呕血不止”,慈禧太后曾数次派人前往探视;九月二十七日,李鸿章于北京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临终之际,李鸿章正式举荐袁世凯接替自己!

闻听如此噩耗,慈禧太后再也端不住了,跌跌撞撞返回火车,召见了袁世凯。

慈禧:李中堂过世了,袁世凯,你记着,李中堂正式举荐了你。

袁世凯:臣。

慈禧:好好当你的差去吧。

这一举荐,李鸿章看中了袁世凯的才华,但却没能料到袁世凯的野心,终究是葬送了两百多年的大清!

清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下午两点,慈禧太后的銮列停靠永定门车站,大清迎来了最后的回光返照!

0 阅读:18

龙哥影视剧大世界

简介:专注各类影视神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