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亲迎此人骨灰,刘伯承伤心倒地,毛主席:刚想调他进中央啊

乐妍伴读 2025-02-06 16:01:50

北风萧瑟,细细的雨被北京的风吹得胡乱飘舞,郊外的机场,一行人全部穿着黑色的中山装在那静静守候,站在最前面的正是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他神情肃穆,眼睛时刻盯着前面飞机跑道的动静。

跟在周总理身后的是许多在北京任职的军中首长,他们齐刷刷站得笔直,脸上的神情都十分悲伤,其中廖汉生将军的双眼红肿得厉害,一看就是哭了很久的时间。肖向荣将军也是一脸庄重,他在前一天就已经多次以泪洗面,此时他的状态还十分恍惚。

周总理

雨渐渐大了起来,警卫员上前为周总理撑起伞,周总理转头说道:“不用打伞了,估摸着专机快到了,大家都没有打伞,这点雨不算什么。”

周总理话音刚落,刺耳的轰鸣声开始响起,周总理轻声说了一句:“来了!”然后他就大步向前走去。一架从成都军区开来的专机缓缓降落,此时大家跟随着周总理一起往前走去,飞机的舱门很快就打开了,三名解放军战士笔挺地踏着正步,最中间的年轻战士手里捧的是一个骨灰盒。

泪水瞬间打湿了周总理的眼眶,他小声念叨着:“张国华同志,我奉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来接你了!你还那么年轻啊!”

年轻战士手里捧着的正是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将军的骨灰,他在成都主持日常会议的时候突发心脏病离世,这个消息传回北京后,很多开国将领哭成了一片,毛主席也是黯然神伤,毛主席独自一人待在办公室很久的时间,他长吁短叹,心情极其感伤。

当时警卫员敲开了毛主席的门,毛主席当即说道:“今天暂停我的一切接待工作,我实在没有那个心情。以后再也见不到张国华喽!可惜!可惜!”

过了好一会儿毛主席又自言自语说道:“张国华啊!我刚想调你进中央工作,你怎么就走了呢?”

周总理身边的战士准备上前接骨灰盒,周总理临时起意说道:“不用了!我亲自接张国华同志的骨灰,他最后一程的路我来陪他一起走。”

周总理此话一出,一旁的刘伯承元帅再也忍不住了,他一边流泪一边说道:“国华啊!我来送你了,我是你的老师长啊!你怎么就撒手离我而去了呢!”

此时的刘伯承元帅自己身体也不好,他腿脚不便,这一路上是坐着轮椅来的,从外地赶来的肖永银将军见状赶紧上前说道:“老师长!大家都很伤心,您年纪大了,万不可情绪太过激动,要注意身体啊!”

刘伯承很伤感地说道:“张国华当年率军进藏,是我和小平同志一起向毛主席推荐的。他率军出征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没想到现在他先去世了,我怎么能不伤心呢!”

刘伯承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更感觉伤感了,老帅情真意切,怎能不让人动容呢?正如肖永银将军担心的那样,刘伯承元帅伤心过度,他突然从轮椅上滑倒,肖永银眼疾手快扶起老帅,周总理立马喊道:“警卫员!快将刘帅送到医院!”

刘伯承元帅对张国华的感情不是一般的深,张国华是刘伯承看着成长起来的战将,而且张国华将军戎马一生,每每上级下达作战任务,他执行起来都是从不打折扣,立下了无数战功。

刘伯承元帅

新中国成立不久,当年的11月份,毛主席将战略眼光放在了解放西藏上。西藏,这里常年积雪,当时我军各部队从未在高原地区作战过,而且各部队对西藏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也不熟悉,所以毛主席一开始就认为解放西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根据当时解放战争的形势,西北野战军刚刚进入宁夏一带,并歼灭了不可一世的马家军,中原野战军则成功进军大西南,一路披荆斩棘解放了重庆和成都,这两支野战军都可以执行解放西藏的重任。

原本毛主席考虑由西北野战军中挑选一支精锐部队奔赴西藏,但是毛主席为了稳操胜券,他考虑再三决定再由西南局出动一支精锐开赴西藏。

不过究竟派谁率领两路大军,这个问题却要慎重考虑,西藏的情况复杂,毛主席认为如果西藏能和新疆一样争取和平解放,那是善莫大焉的事情,当然也要做好以武装力量解放西藏的准备。

当时西藏有多个少数民族在此生存,他们长期受到地主阶级的压迫,日子过得艰苦,而且西藏盘踞着多个武装割据力量,互相之间利益勾连,且民族信仰与众不同,很多事情牵一发动全身,所以选派的指挥员必须具备老成持重、多谋善断的品质,毛主席考虑了很久也没有想到较为合适的人选,于是他老人家将选人的人物交给了刘伯承和邓小平。

刘伯承一接到毛主席的电报立刻和邓小平商量此事,刘伯承此时也犯难,一方面中野的各个纵队司令都有任务在身,另一方面中野的所有指挥员皆没有再高原地区指挥作战的经验,究竟派谁去合适呢?

邓小平将中野的各个战将的名字都写在纸上慢慢思索,刘伯承想了很久后说道:“我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邓小平笑着说道:“我这里也想到一个合适的人,要不我们都先别说出来,我们也效仿一下诸葛孔明和周瑜,将名字写在手上,看看我们想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刘伯承哈哈大笑起来,随后两人各在掌心写了一个名字,两人手掌一打开,赫然都写着同一个名字:张国华。

刘伯承和邓小平都笑了起来,刘伯承点头说道:“我认为张国华确实合适,他这个人向来看重大局,又能吃苦,不但老成持重,还能以己心推心置腹到身边人,派他去正合适。”

邓小平笑着说道:“我们四英雄所见略同,我们联名将张国华的名字报上去吧!”

张国华将军

毛主席接到刘邓的电报时正好在苏联访问,陪同毛主席一起去的王稼祥好奇问道:“主席!刘邓二人举荐的这个人怎么样?如此重任这个张国华能担任吗?”

毛主席立刻斩钉截铁说道:“张国华我还是略知一二的,为人很稳重,红军时期他就跟随中央红军参加过长征,也是老资格了,我记得他在长征时还写过一首传诵全军的诗,我看此人定可完成解放西藏的重任。你现在就给刘邓回电,告诉他们我完全同意由张国华同志担任进藏部队的总指挥。”

1950年的一月份,张国华将军刚刚接到一份任命前往川南担任革命委员会的主任,此时他正带着随行人员前往赴任,就在张国华将军沿途欣赏风景的时候,他身后响起了一个叫喊声:“张司令员!张司令员!”

一位年轻的联络员紧赶慢赶终于追上了张国华,他气喘吁吁地说道:“首长!刘邓两位首长有指示,要你去西南局报到,说是有新的任务要交给你,并且让我通知您,目前你还保持原来职务,继续担任十八军军长。”

张国华立马有了预感,看来有大仗要打了。张国华马不停蹄赶到西南局,一进门他就看到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位首长早在那里等他了,刘伯承笑着说道:“国华来了!这次紧急招你回来,是因为你的职务上要发生点变化,有重大任务交给你呢!”

张国华说话干脆利落:“老师长!老政委!你们有什么指示直说,我保证完成任务就是!”

邓小平微笑着站起身走到张国华的面前,他招呼张国华坐下并亲手给他倒了一杯茶,张国华心里直犯嘀咕:“一向火爆脾气的老政委,今天怎么这么客气,不知道是什么天大难度的任务呢!”

邓小平说道:“国华!我也不绕弯子了,党中央决定由你率领二野第18军为主力,一野的部队紧密配合你出征西藏,要务必解放西藏,这个任务难度不小,你愿不愿意接受啊!”

一向严肃的张国华也开起玩笑:“老政委都亲自给我倒茶, 我还敢说不啊?我张国华坚决完成任务。”

刘伯承立刻提醒他说道:“你可别答应这么快,西藏的情况特殊,你先谈谈你的想法!”

张国华说道:“刚才我听老政委说了任务,我脑海里瞬间有了三条想法,第一我们是进入高原作战,要派一支先头部队先全面了解西藏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情况;第二,西藏的武装力量应该是以骑兵为主,我们要研究一下专打敌人骑兵的战术,这方面可以向一野的各位指挥员讨教,他们刚击垮马家军;第三,要团结西藏的人民,将我党的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争取最广大西藏人民的支持。”

邓小平听了张国华的计划立刻转头对刘伯承说道:“师长!你看,我们两个绝对没看错人!我现在就可以下断定,张国华一定能解放西藏。”

刘伯承点点头说道:“我还要说一点,这一点也是毛主席特意叮嘱的,我们进入西藏一定要尊重当地百姓的宗教信仰,尊重西藏人民的风俗,所有部队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进入藏民的家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离开了西南局,张国华立刻回到十八军,他与政委谭冠三立刻连续召开了三天的会议,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团级以上的干部聚在一起,大家一起拟定进藏的路线,物资供应办法等各项事宜,整个十八军紧锣密鼓准备了接近三个月,张国华这才敲定了全军开拔的时间。

张国华将军和妻子的合照

就在十八军准备开拔的前三天的一个深夜,正在开最后动员军事会议的张国华将军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电话是从医院打过来的,身边的警卫员对张国华将军说道:“军长!您家里来电话,夫人好像有重要的事情找你。”

张国华了解自己夫人的性格,她很是识大体,从来不会在他工作的时候打扰他,一定是家里有什么大事,张国华接起电话,他听到夫人在电话那头一个劲哭,他立刻着急地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妻子哭着说道:“国华!我们的女儿难难生病了,又咳又喘,医生说情况很不好,你能不能现在就回来一趟,难难一直说想爸爸,问我爸爸什么时候回家!”

难难是张国华将军和妻子樊近真最宠爱的小女儿,张国华将军温柔地说道:“近真啊!一个军3万多人的部队开拔在即,这两天的会议十分重要,我作为军长哪能随便离开呢?难难不是说想要一个木凳子吗?今天我让人买了回来,我这边会议一结束就去医院看她,你让她乖乖的!”

张国华回到会议上,就好像没有接过刚才那个电话,依旧全身心投入会议中,接近凌晨的时候会议终于结束,张国华马不停蹄就往医院赶,他兴冲冲地拎着木凳子找到女儿的病房,可是他一进门就发现妻子已经哭成泪人,妻子扑进他的怀里说道:“国华!难难走了,她突发急症没能抢救得过来!”

张国华手中的木凳一下子滑落在地上,他看着可爱的女儿的遗体,眼泪模糊了双眼,明明今天早上他出门的时候女儿还好好的,女儿还亲吻了他的额头和他说了再见,怎么到了晚上女儿就永远睡着了。

张国华忍痛对妻子说道:“近真!我们的女儿的后事只能交给你操办了,我。。。我实在没有时间,大军。。。大军要开拔了。”

一旁的秘书小声问道:“我们开拔的时间要不要推迟几天!”

张国华大声说道:“胡闹!3万多人枕戈待旦,怎么能因为我个人的私事耽误出征的时间呢?你通知下去,所有人做好准备,后天准时出发。”

这一刻张国华将军痛彻心扉,但是解放西藏的重任在前,他此刻甚至都来不及悲伤太久,他必须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完成这一重任。

1950年的3月底,张国华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向西藏进发,大军初入西藏并未遇到当地武装分子,十八军接受的最大考验是西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很多战士出现了高原反应,所幸张国华将军事前就做了充足的准备,部队慢慢也适应了当地的环境。

张国华将军

可是接下来,战士们迎来了西藏漫长的雨季,大雨下得没完没了,物资供应上也开始出现问题,毛主席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刻下令向苏联购买了丧失架大型运输机,专门为十八军运送物资,张国华知道:“这一次毛主席是下定决心要解放西藏的!”张国华更加谨慎小心了。

到了5月份,大军进入甘孜地区,大雨依旧下个不停,甘孜是西藏地区重要的城市,这里人口众多,我军战士始终坚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他们笔直地站在雨中,绝对不进入任何藏民家中避雨,也不打扰寺庙诵经,大家各自找自然的避雨场所,实在找不到就笔挺地在雨中站着。

起初甘孜当地的百姓对我军存有戒心,连续多天,我军的一举一动彻底征服了当地百姓,很多百姓实在不忍心看着年轻的战士这么吃苦,他们邀请战士们去家里避雨,可是战士们只回答这么一句话:“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们共产党军队有规定,不得进入老百姓的家中!”

甘孜地区的藏族头人叫夏格刀登,他以前和毛主席在多年前有过接触,他主动写信给毛主席说道:“尊敬的毛主席!你们军队的规矩太严厉了,很多战士都很年轻,你能不能下令允许他们进入藏民的家中避雨呢?”

当地的格达活佛也被解放军秋毫无犯的举动感动了,格达活佛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威望,他主动找到张国华将军说道:“早就听说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今日一见确实名不虚传,我认识拉萨的藏人首领,也认识三大寺的大喇嘛,我可以作为贵军的使者去和他们谈判,如果能不动刀兵而取得最好的结果,这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张国华大喜,他立刻将格达活佛的意见传达给西南局和中央,在毛主席的授意下,格达活佛被任命为相声人民政府副主席,全权代表我军前往拉萨和当地武装头目谈判。

格达活佛带着使命出发,他前期的谈判很顺利,但是一些英国的反动分子在中间不断挑唆,最终格达活佛惨遭敌人杀害。

这个消息传到张国华这里,张国华气愤不已,他登上一处高高的山坡,俯瞰西藏的大好河山,他发誓说道:“国家疆土不容落入外敌之手,我一定要解救广大的西藏人民,将五星红旗插在西藏最高的地方,让自由的光芒照在每一个西藏人民的身上!”

发下宏愿的张国华将军不再对敌人抱有幻想,他要一战定乾坤,张国华将军将主力分为三路,以迂回运动的战术向昌都发起进攻,此战是一场关键之战,因为当地的各个武装敌对分子几乎集中了所有兵力进行此战,只要能赢下此战,后面我军就能势如破竹直接解放拉萨等地。

战役打响后,张国华亲自前往前线指挥,此战没有什么好赘述的,在身经百战的解放军主力面前,敌人完全不是对手,我军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打赢了战役。

此后我军一路高歌猛进,张国华率领十八军终于在5月份解放西藏全境,西藏当地政府也签订了和平协议,西藏地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解放西藏后就要建设西藏,刘伯承本来想调张国华回西南局工作,张国华将军给刘伯承写信说道:“老师长!我在西藏目睹了西藏人民的生活,他们之前受到当地地主阶级的压迫太久了,在这里百姓们食不裹腹,每年冻死饿死的人很多。我想留在西藏,建设西藏,等到西藏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一定带着西藏的美酒去看望老师长。”

从这一刻起,张国华将军的命运就和西藏人民绑定在一起了,张国华将军这一待就是17年的时间,这么多年来,他的心早就离不开西藏了,他深爱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直到1967年,中央任命张国华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他才依依不舍准备离开这片他奋斗多年的土地,在张国华将军临行的那天,无数藏族百姓涌到西藏军区的门外,他们手捧哈达,很多人哭着挽留张国华将军。

张国华将军看到这一幕心里难受至极,他流着泪向百姓们挥手告别,夏格刀登特意从甘孜来送别张国华将军,他大喊道:“你是我们的佛光将军,张将军千万不要忘记西藏人民,你一定要多回来看看我们。”

张国华将军坐在车里泪流不止,他哪能忘记西藏和那群可爱的百姓呢?张国华将军觉得自己的血和肉都是和西藏人民紧密相连的。

纪念张国华将军的雕像

1974年的秋天,毛主席在接见外宾的时候,一位外国元首对毛主席说道:“毛主席!听说贵军有位佛光将军,他在西藏很有效团结了各族人民,我想向他讨教经验,我能见见他吗?”

毛主席愣了一下说道:“你说的那位将军叫张国华,他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我也很想他啊!”

毛主席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有明显的泪花,后来据外交部的老同志回忆:“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在接见外宾时如此伤感,可见张国华将军在毛主席心里的分量是很重的!”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