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经号称诗和远方的桃花源古镇,8年烧光50亿投资后陷入经营困境,大庸古城2023年净亏损2.49亿,年营收竟主要来自停车场。
古镇旅游业的集体沦陷
常德桃花源古镇的大门依旧敞开着,但迎接游客的只有空荡荡的街道和紧闭的商铺,8年前这里还是投资商眼中的聚宝盆,50亿的巨额投资砸下去,只为打造下一个乌镇奇迹。
然而世事难料,2023年的统计数据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整个景区一年的营收仅有520万,其中大部分还来自停车场收入,这意味着游客们宁愿花钱停个车随便逛逛,也不愿在景区里多花一分钱。
这样的困境并非个例,最近两年,全国多个知名古镇景区接连传出经营困难的消息,大庸古城2023年净亏损2.49亿,这座曾经游人如织的古城,如今也在苦苦支撑。
究其原因,过度依赖融资是大多数古镇的通病,有数据显示,部分古镇的负债率高达70%以上,每年光是利息支出就让人触目惊心,巨大的运营成本如同一座大山,压得这些古镇喘不过气来。
更让人忧心的是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当初看准古镇旅游风口的资本,如今已经难以为继,许多项目被迫停工,有的甚至还没完工就已经成了烂尾工程。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典型的资本狂欢后遗症,当所有人都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时,悲剧就已经注定,古镇不是印钞机,文化也不该成为资本的玩物,不然等待他们的结果都是注定的。
一夜爆红的台前幕后
2015年的春天,一条江南小镇,诗意栖居的短视频在网上刷屏,它的走红让乌镇一时间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快,类似的场景在全国各地上演,凤凰古城、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一个个古镇轮番登上热搜榜。
这股怀旧风潮来得快也猛,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超过200个景区贴上了千年古镇的标签,人们厌倦了钢筋水泥的森林,开始向往诗和远方,古镇恰好满足了都市人对慢生活的向往。
各地政府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东风,从哈尔滨冰雪节到临沂烧烤,文旅经济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古镇旅游成了各地政府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资本的嗅觉向来灵敏,当看到乌镇年营收破10亿时,投资人们坐不住了,土地招拍挂、项目规划、古建复原,一个个千年古镇以令人瞠目的速度拔地而起,没有文化底蕴,没关系,资金可以堆出年代感。
就像当年的主题乐园热、温泉度假热一样,古镇旅游的爆红,本质上是一场资本追逐风口的游戏,但商业发展是有规律的,当市场上充斥着大同小异的古镇项目时,供给过剩就不可避免。
更重要的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在悄然改变,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打卡,而是追求更有深度的文化体验,回望这场流量盛宴,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真相。
真正的文化价值,从来都不是靠流量堆砌出来的,当我们过分追求短期效应时,往往会迷失在商业化的迷雾中,忘记了最初的初心。
古镇衰落的三重门
事实上,这只是古镇问题的冰山一角,根据某旅游平台的投诉数据,2023年古镇类景区的投诉量同比增长了40%,其中服务质量和安全隐患占比高达六成,有的民宿为了省钱,连最基本的消防设施都不配备,更别说什么特色服务了。
很多古镇的商业布局几乎一模一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你能看到相同的文创店、相同的民谣酒吧、相同的小吃街,这种同质化竞争,最终导致的是价格战和服务的劣质化。
更让人担忧的是经营者的心态,当客流量开始下降时,一些商家不是反思如何提升服务,而是想方设法使用各种套路来增加收入,强制推销、虚假宣传甚至恶意宰客的现象屡见不鲜,去古镇旅游,现在不是享受,而是提心吊胆。
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度逐利导致的短视,古镇旅游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长期经营和用心维护的事业,当经营者把重点放在如何快速圈钱,而不是如何提供优质服务和文化体验时,衰落就成了必然。
在一片哀鸿遍野中,乌镇的数据却格外亮眼,2023年接待游客772万人次,人均消费231元,净利润达2.84亿,这个江南小镇,为何能在寒冬中独树一帜?
答案也许就藏在一个细节里,每天清晨,乌镇的居民依然保持着扫街的传统,街道两旁的老房子里,还住着老乌镇人,这不是一个为了旅游而建的景区,而是一个活着的古镇,当地政府和运营方没有赶走原住民,而是让他们成为了古镇文化的守护者。
服务体验方面乌镇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不同于其他古镇的套路式消费,这里的每一项服务都精心设计,从水乡特色客栈到非遗体验工坊,从江南美食到戏曲表演,处处彰显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乌镇并没有拒绝数字化的浪潮,景区推出的智能导览系统,让游客能更好地了解古镇文化,线上预约平台的引入,有效解决了客流高峰期的拥堵问题,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则让服务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乌镇的成功绝非偶然,古镇的出路在于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既要守住文化的根脉,又要与时俱进,既要重视商业价值,更要注重文化传承。
更重要的是,乌镇的经营者始终保持着对游客的尊重,只有让游客感受到真诚和价值,才能赢得长期发展,这种经营理念,恰恰是其他古镇最需要学习的。
在数字经济时代,古镇旅游业的未来仍然充满机遇,关键是要转变思路,不能再走过度商业化的老路,唯有回归文化本质,创新服务模式,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古镇旅游的沉浮,折射出旅游业态的更迭变化,成功不在于盲目复制,而在于对文化的尊重和对服务的坚守,唯有坚持文化传承、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服务品质,古镇旅游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信息源:“我国共有2800多座古镇,数量全球第一,但真正能被记住的有几个?” 极目新闻 2023-03-26
“空城”、烂尾,“批量生产”的古城古镇宿命难测 观察者网 2024-12-10
春秋
一顿饱和顿顿饱,商家们都选择了一顿饱,各种门票和高价用餐费,都想着一刀宰掉别人的裤衩子,从来不想着做二次生意
伯爵 回复 02-02 08:30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如果口碑坏了就很难再建立起来。国内人是多但都不是傻子,国内大部分人一生中很难有几次外出旅游的机会,有机会带家人出去旅游的地点往往都会精心挑选,以如今网络的传播速度那些口碑差的旅游地点你觉得只要不是脑子有坑的人会选嘛[得瑟]
用户57xxx58 回复 伯爵 02-02 09:00
旅游累人,
岁月无痕
不是风景一条街,是卖货一条街,且全国都一样,还是连锁化,走一地如同走全国。
蜗牛 回复 02-05 14:49
半年前老家附近, 一古镇街上 小餐馆老板直接说“淡季和旺季 同样的菜 不一样的 菜单标价!” 这3年 古镇已经 没落
相信国家相信人民 回复 02-06 16:05
一语中的[点赞]
罗密欧与猪大肠
新修的算啥古镇,毫无文化底蕴
临事三思 回复 02-05 22:31
哪个出名的古镇不是翻新的[呲牙笑][呲牙笑]
要昵称干啥 回复 02-07 11:01
五百年后就是真正的古镇了[呲牙笑]
叉烧包
拆真古城,建假古城。
叉烧包 回复 用户10xxx91 02-05 11:26
全部都是给义乌小商品打工的
用户10xxx91 回复 02-05 10:35
就搭个尖顶房子就天天搁里面翻着倍的卖奶茶炸鸡,千里迢迢跑来消费的多少也有点脑袋不好使[得瑟]
老农民
乌镇确实不错,统一管理,不用担心宰客,每年的年夜饭订了几次都订不到,年味旺
浅色冬至 回复 02-02 20:41
不是难以复制。是资本急功近利 弄成空中楼阁
用户18xxx45 回复 02-02 22:16
臭水沟。
墨倾池
古镇重头到尾不是卖香肠就是臭豆腐,上海古镇到处卖猪皮。古镇不应该贩卖文化?想着挣钱的古镇,基本上都会倒闭。
用户10xxx95 回复 02-05 23:29
忻州古城,停车免费,没有门票,各种特色小吃,不只有烤面筋臭豆腐,还有多种山西特有的小吃,也不贵,带孩子们去了一次,还有再去的想法
用户10xxx97 回复 02-05 18:47
文化现在不值钱文凭值钱……
mircle
最垃圾的就是乌镇,东栅还好90%都是原滋原味,西栅垃圾门票120不说,全是新修的的古镇(笑死人,这种新修的叫古镇?真是笑掉大牙,没出过门的才会觉得西栅不错,我觉得就是现代垃圾建筑)
用户10xxx88 回复 02-04 11:03
涨到150了,不好意思… 昨天刚回来
用户10xxx95 回复 用户10xxx88 02-05 23:33
人山人海?还有古镇味?
陈山一雾
什么古镇?古法造镇!一堆仿古和商业打造的新街,没有文化,没有地域及乡土人情,一堆商业垃圾
孔孔
本地人能住着的才是古城,被商业化包装的只是商业街
beiwei34
不迁出原住民是第一步,但是大部分第一步走的是反的,就跟驱赶印第安人一样
航哥
倒闭都是有原因的,也是必然的。原因就一个,经营人是中国的。
甜湿四 回复 02-04 17:44
在中国企业或项目倒闭并不等于经营方管理方不赚钱,很多时候干亏比干赢更容易捞油水
老大哥在看着你 回复 02-04 07:53
自然灾害有什么办法?这么大面积着火放哪个国家想扑灭都很困难!
青竹旅
所谓“复建”古镇,没有地气,注定要被遗弃
守护者
乌镇本来就是古镇,其他的都是做假做出来的[得瑟][得瑟]我们这里都还有几个千年古镇呢[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随心 回复 02-07 02:04
屁古镇。垃圾位置靠营销手段。
用户10xxx95 回复 02-05 23:37
乌镇西栅是被水包围的小岛,之前上岛还得花钱坐船,后来人多了,船不够了才搭了浮桥。我就是那时候去的,现在不知道是不是修了真桥。
用户18xxx34
在我面前只有一条真理,收门票的古镇一律不进,门票超过八十元的选择性看看。
流浪
平遥丽江凤凰乌镇这种真的古镇依然很火,倒闭的只是那些复检的所谓古镇而已,本来就不该存在的地方,倒闭才是正常的。
用户10xxx95 回复 02-05 23:40
凤凰收门票,客流骤减,后来又不收了。
飞龙
资本一进入,不考虑怎么维护增加流量,而是考虑怎么快速赚钱,于是免费门票变100了,各种套票也来了,房价飞升,店铺租金翻倍了,客流也撤走了。
IAMUFaRE 回复 02-04 16:50
资本只是套钱,然后割一把跟风的韭菜,仅此而已,人家只管捞钱,可不管你后面的经营。
独行
景区的没落与周边的宰客物价息息相关
希希
还得有人文气息,文创体验
Real Terry
有些古镇根本没有古的东西 有些有年代的房子也在做商铺,那还不如直接搞成商业街。
璀璨星河
主要是没有烟火气。清一色的商业街,没有原住民的生活景象。[得瑟]
用户10xxx22
划地抢钱,行为堪比山大王。
现实改变我们
都是人造景点,这么多,现在老百姓手里也没有多少钱,不倒闭才怪
也哥
反正我一看到那些机器切割的整整齐齐的石材,就倒胃口。
流浪
写文的人啥也不懂,乌镇西栅哪还有居民了,所谓民宿都是景区经营,老板老板娘都是景区员工,但乌镇做的就是好,唯一我去了还想再去的水乡古镇,去了两次,都住在景区内,每次两整天都觉得完全不够用,有钱有闲可以多住好好感受一下。
周先森 回复 02-02 11:29
就是这种才会有质量,所谓民宿这样反而不好,容易一颗老鼠屎坏一锅粥,大企业会长远看重,而小资本只会想着一夜暴富
勇闯天涯 回复 02-04 17:41
乌镇东栅这边还是有不少本地居民的,西栅那边就是开发出来的景区来着啊。我是盛泽这边的人,对乌镇我还是挺熟悉的[呲牙笑]。以前没有互联网大会的时候就一小破村子吧了[笑着哭]。
尖尖角
说了半天原来是为乌镇拉客
三清鱼
我正想去,现在不用去了
泥丸函关 回复 02-01 17:40
小便的目的达到了[点赞]
JKC 回复 02-02 14:51
魚一般是没脑子的,或者脑容量真的很小。
Dd载
吃相太难看,如果古城消费和外面差距不大,大部分还是愿意在里面消费的
龙歌
关键是他们一开始就把全部原来住的人赶出去,怕被老居民占了便宜,这样的古街古镇不会有出息的。
用户17xxx49 回复 02-06 16:45
对,古镇要得就是接地气的生活气息。原住民都走了,进来的都是一模一样商业购物街,这样的古镇我去了一个就够了, 因为后面没去的古镇都是相同模式, 没必要再去花钱体验
跨过山和海
花门票的古城一律不去
海阔天空
供大于求
泉水
本来就是自然的景点,硬要花大钱去整理,那有不亏损的道理
用户85xxx19
关闭破产就对了!我们这边以前古寺老街天天人来人往,老百姓都以这条街为主!后来大拆大建也搞古镇,到处围栏,自行车,电动车不让进,汽车只能停他们的收费停车场,周边老百姓进寺爬山都要收费!现在好多年了,那么多仿古建筑群基本上空着,做鬼生意,,倒是肥了喜欢搞大拆大建的人,,,,,
又大又壮
原住民都没有,里面全是拿工资上班的,不就是披着古镇外衣的大商场嘛!逛商场,我可以在家附近逛,何必跑那么老远
杰特大船长
谁在负债前行? 请问
黄瑟
我家乡的黄姚古镇,一开始是真的好,古朴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港澳台甚至东南亚的人都喜欢来,还有很多来拍戏取景的,也有好莱坞的过来取景……现在开发之后,跟全国古镇一样了,购物一条街,门票还死贵,本地人也收钱,以前是会说白话就可以进去,好多同学住里面,现在完全扑街了
空中火車 回复 02-03 22:03
去年去跑马拉松,今年还想去😋
CY 宇
双胞胎模式,都几呼一模一样。游客不傻
闲人
千镇一面,千店一色,千河一船,千菜一味,千人一场,千石一路,千雷万同
枫叶[陳東]
物以稀为贵,后天的丶人造的都是资本商业性质。
有个朋友
说的对[点赞]一是同质化太严重了,二是人造的就是死景点没有生活气息,三是都想一把捞回本结果适得其反[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老袁头
99%的古镇不都一个吊样,理解不了去古镇的
楚谜
相比乌镇,同里更接近原生态。不过古镇的同质化太严重,旅游的人大多都是新中产,有知识有文化,有学历,有资产,但对古镇谈不上有什么文化诉求,就是图个景能拍,热闹点,没有形成真正的人文尊重
喝水不忘挖井人
古镇不古!这才是真正的活不下去的原因!
用户98xxx71
游古镇游的是历史 游的古文化 新建古镇没有点历史人文
用户68xxx88
这种景区,做饭不能用明火,只能用电,做出来的东西超难吃,然后里面的东西比外面贵,一切的一切,只会让人不消费,最后玩死自己
侬父三全
宰客的后果,报应不爽,值得庆贺
飞越星际的尘
主要是门票太贵,开平赤坎150大元你会去第二次吗?
用户11xxx51
你知道中国各地改造县城,几乎一模一样都是仿古建筑,后来成都升级加盖一层顶,晚上一打开灯都是金碧辉煌,
神经科
合肥的三河古镇甩乌镇几条街,真正的千年古镇
用户10xxx68
不要门票的都支持,毕竟是闲时休闲的好去处,就不要吐槽了。收门票的就呵呵哒
熊猫
文化旅游突出的就是文化历史底蕴与原住民生活地气!一堆现代仿造建筑与现代气息满满的商业氛围资本忽悠!这绝不是文化之旅而是欺诈之旅!
掩耳铃盖弥彰
最好的维护,啥不管!
lou_dongfeng
信息化社会,价格是透明的,服务也是透明,口碑也是透明。
大海
乌镇也没啥好玩的,东西又贵,门口一帮拉客进去住宿的,想苍蝇一样嗡嗡叫,挺烦的。
用户11xxx89
所有的古镇都能买到湖南臭豆腐,卖的都是义乌小商品,你说为什么?
一骑绝尘
古城不应该免费吗?
修改昵称 回复 02-03 15:08
你想多了,别人收费都人挤人走不动路,免费了还得了
用户10xxx49
2024暑假去乌镇,不会再去了,垃圾,一个人造古镇门票分三个景区收,每个人两百多门票费,啥都不是
用户10xxx95
乌镇分东西栅,东栅有原住民,西栅没有。人少的时候挺好的。一想到人山人海的样子,就没有想去的念头了。
用户10xxx02
千遍一律的沿河建街,千遍一律的售卖义乌小商品,千遍一律的高价小吃,千遍一律的高价门票,必定是千遍一律的难以维持,昙花一现。
用户10xxx02 回复 02-03 02:00
为什么不录用。
桃花庵主
关键问题在于江浙古镇客源是富饶的长三角地区
哄哄
主要是宰客严重,把客人都当傻瓜,这能长久吗
用户15xxx67
我们赣州老城区,所有古建不收费,日常消费不涨价,老城居民也还住在这,逢年过节路上堵车,大都是广东等地的,古建周边乌泱乌泱的游客。
从前有座山
景区连锁化,它就不值得去。过度营销过度逐利,它就该倒闭。
乄氺麭麺
我们淮安河下古镇今年终于火起来了,5A级景区名副其实
开满鲜花的KAZAN
我们镇再过999年就是千年古镇了
醒来哈欠
捞到钱的,很爽!!!
用户11xxx15
再好的古镇,我只去一次就够,包括乌镇,而乌镇能细水长流有它的独到之处,不是每个古镇都会有的
一念成佛
一群骗子忽悠一群傻子的套路而已
用户16xxx38
中国人就是放开烟花爆竹。放开传统祭祀这两样。就可以拉动内需好多万亿
专属
新修的算个毛的古镇昂?去了就是有点卖东西的呗,奶茶小吃,有个毛的可逛
乱马
15年前后去的凤凰,就酒吧一条街。。。
想你的夜
杀猪盘而已
哔哔波
遵义有个乌江寨,日白得很
小石头
乌镇是真正的古镇,一直历史传承下来,人造的自然比不上
美了你
古个毛,仿就是仿丢人显眼,都是些为了金钱利益想去收割的资本者罢了。吃过一次人造肉谁还吃第二次?缺乏创造创新
用户14xxx21
目光放远点 过一百年真就是古镇了
喵了个咪
没有灵魂的冒牌古镇。。[无奈吐舌]
曹锋
挂羊头卖狗肉,都是同质化的东西,逛过一处其他的也就没必要再去逛了!
白球
都是新建的哪来的古,啥都贵,别说穷人了,有钱人也不愿意被你们当傻子宰呀[得瑟]
月上神
逆历史而行,必遭惩罚。
艺林信步
乌镇成功与文化巨匠鲁迅不无关系。人人读过鲁迅作品,也知道书中的乌镇,会带人们去了解现实的乌镇。是浓厚文化铸就!
用户35xxx80
你说的是人造古镇吧?自然古镇绝对不会是你说的那样。真古镇自然传承何来亏损一说?
用户10xxx10
等着吧,5百年后赚翻了!
用户93xxx69
妥妥滴一个坑
ORC
乌镇主要是靠近上海,成为上海人的后花园,有这个消费能力,其它地方没有。
7251271 回复 02-04 02:11
西塘不是离上海更近[得瑟]
凤趐天翔
把原住民迁走了,哪来的人文文化?没有了人文文化,你去看什么??就像武当山一样,现在到武当山去看什么?有啥看的??
歌神徐凤年
逛一次义乌小商品市场,等于逛完全国古镇[笑着哭]
用户10xxx41
吃相难看
浪子
乌镇之前苏州的一些古镇都做的很好,甪直,木渎等等
用户10xxx97
临沂烧烤可不是用钱堆的,那是市领导班子将心比心为人民服务干出来的……
A灯光系统巨幕LED视频于帅
古镇还是考虑差异化的产品吧,一样的东西,不一样的价格,以前大家多少组团,坐大巴,现在大部分是私家车,人家有大把时间去外面消费;不变的是生意,变的是人心
24K金网线爬虫
凤凰人还是多[握手]
用户10xxx96
全国很多地方都建设了仿的古镇,建筑是古建模样,但没有特色和文化积淀,周边又缺乏名景点,根本无法吸引游客。
阿米的野望
没有形成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同质化项目大量上马,最后的苦果还是社会承担。
扶键走天涯
还在吹乌镇里面住的多半都是MPC、打造出来的古镇始终缺东西!
lyxh
过度商业化的结果
用户10xxx14
这几年的文旅建设已经过度投入了
诗人活下去
没有青楼,哪来古镇?
星夜之伤
全国一个球样,好好的古镇非得牛鬼蛇神整一堆进去,坑蒙拐骗样样精通,还古镇。
无聊摸鱼
乌镇里面只有拿工资的NPC[哭笑不得]哪来的原住民
用户10xxx95 回复 02-05 23:46
东栅有,西栅纯商业。
十步笑一人一千里不留恨
主要原因是平民消费能力低,有钱人又看不上
用户10xxx95 回复 02-05 23:43
门票动辄上百,一家人三百起,再多两孩子,进一个景点五百,旅游业也就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