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车企全固态电池业务布局汇总

电池小站 2024-06-15 01:23:01
1、广汽埃安

广汽科技日上,广汽埃安发布的自研全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制造技术等维度均取得阶段性突破。该全固态电池采用了第三代海绵硅负极片技术(新型纳米硅复合负极)和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

其中,第三代海绵硅负极片技术通过活性纳米硅的非晶化、高强度3D多孔支撑体、快离子导体包覆等技术的应用,负极可逆容量达到1500mAh/g,为现有石墨材料的4倍;较常规硅负极材料膨胀率下降37.5%,循环稳定性提升140%。

而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则通过正极材料、极片设计以及制造工艺的三重突破,实现了5mAh/cm2以上的高面容量。得益于正负极材料的升级,广汽埃安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以上,整车续航里程可超过1000km。

为实现超高的本征安全性,广汽埃安全固态电池还应用了高强致密复合电解质膜技术,极大程度降低了负极锂枝晶和机械滥用对电解质膜的破坏,不仅在针刺、裁切、-78°C干冰环境、90°C高温热水浸泡等极端条件下测试中保持性能稳定,甚至在200°C热箱测试中也不会发生爆炸,从本质上解决了电池的安全风险。全固态电池预计于2026年实现装车搭载,率先应用于昊铂车型中,并在未来逐步普及埃安车型。

2、一汽

首次在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4年年会中简单公布,技术路线为高镍三元+硅基负极+硫化物电解质,依然是熟悉的2027年小规模示范性量产。目前核心材料及20Ah样品电芯已经开发完毕,电芯能量密度可到375Wh/Kg。目前全固态核心难题是空气稳定性、低温下锂子电导率低、寿命问题、干法及转印工艺难题、以及后期实现规模化的成本问题,也是提出需要全产业链协同推动。

3、上汽

上汽全固态电池布局,主要通过和清陶能源的合资公司上汽清陶完成。

清陶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高压锰基正极+含锂复合负极+卤化物及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第一阶段电芯容量77.6Ah,能量密度406Wh/Kg,电池包能量密度288Wh/Kg,电压795V,第二阶段电芯能量密度目标500Wh/Kg以上。全固态量产产线2024年3季度在上海开工,2026年4季度全固态电池量产,2027年1季度装车上市。

4、北汽

固态电池产品上,北汽有自研布局,同时也投资过清陶能源。

北汽蓝谷此前表示,公司已经完成第二代固态电芯开发、电池系统台架测试验证和整车(ARCFOX αT)搭载验证。同时,第三代固态电池研发也在规划推进中,计划匹配极狐品牌新车型,开发一款高安全(不见火)、高能量密度(电芯能量密度360Wh/kg)的固态电池,目前处于车型项目立项过程中。

5、东风

东风较早将半固态电池落地,合作对象为赣锋,目前正在开发第二代固态电池(半固态),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

赣锋也是从半固态过渡到全固态,主要路线为氧化物/硫化物路线,匹配高镍正极,负极采用金属锂。

6、长安

长安在全固态电池布局上,采用自研+合作的方式进行,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工艺开发均有相应布局。

合作对象主要为赣锋,双方将基于下一代汽车动力电池(半)固态电池研发合作,探讨向电池上游锂矿资源、锂盐深加工、电池材料,中游电池制造及下游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延伸合作,推进电池产业全链条战略合作。

规划上,长安计划从2025年开始逐步量产应用半固态,重量能量密度达到350-5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50-1000Wh/L,2030年全面普及应用,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在2030年。

从专利来看,长安硫化物、氧化物路线均有所布局。

7、奇瑞

奇瑞目前规划在列的主要是半固态电池项目,与其持股公司安瓦新能源(国轩持有部分股份)投资半固态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已经落地,主要是能量密度300-340Wh/kg的半固态电池产品。

8、吉利

旗下电池子公司耀宁新能源通过官微发布了全固态的布局。2024年初南浔固态研究院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初步行程固态小试能力。据了解吉利全固态路线规划为高镍三元+硅基负极+硫化物电解质,电芯能量密度得到400Wh/Kg,详细的全固态规划路线还需静待吉利重磅发布。

此外,吉利还通过投资卫蓝新能源完善固态电池布局,而卫蓝主要走氧化物+聚合物路线。

长城汽车

2021年4月,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宣布计划2025年在量产车上应用示范能量密度达350-500Wh/kg的固态电池。蜂巢能源早在2019年就已开始研发固态电池。根据蜂巢无锡118创新中心展示的宣传图片,该公司计划在2030年推出全固态电解质的电池,能量密度在450-500Wh/kg。

比亚迪汽车

比亚迪早在2016年以前就开始投入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工作,目前在国内的相关专利数量众多,位列国内前茅。

1 阅读:791

电池小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