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箩筐的道理,说给别人听,听不见自己

情感长廊 2024-09-28 11:09:42

人生在世,总是会遇到这样一个场景:你站在某个特定时刻,面对着朋友、亲人,甚至陌生人,头头是道地讲述着自己深信不疑的道理。仿佛那些真理已经沉淀在心底多年,如同阳光下闪烁的珍珠,明亮、无可置疑。你看着对方,觉得这些言语必定能穿透他们的心,让他们有所领悟。然而,转过身,走入自我的世界时,却又忽然发现,那些曾经说给别人的道理,自己竟不曾真正听见。

正如那句古老的格言:“丈八的灯,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小时候,邻居家的老奶奶常常坐在门前,摇着一把蒲扇。她的生活经历足够写成一本厚厚的书。每当我走过,她总喜欢拉着我坐下,讲些“过来人的话”。她说做人要勤俭持家,不可贪图安逸。那时的我,每次点头答应,仿佛那一句句是刻在我心头的箴言。可回到家里,看到新出的玩具,依旧忍不住让父母给我买。

多年后,我才意识到,老奶奶的话是一盏灯,她举得很高,照在我身上,而她自己呢,或许并未被它的光芒真正照亮。她对我讲述着生活的智慧,自己却一辈子困在柴米油盐中,未曾找到过那个向往已久的安宁。人总是这样,站在旁观者的位置上,轻易能为他人指出问题,却难以觉察自身的困境。

正如《庄子》所言:“物物而不物于物。”我们总能在外物上耗费大量精力,却忽略了内在的修行。

后来,大学时代,我遇到了一位特别的老师。他上课从不按常理出牌,喜欢让我们讨论、辩论,甚至为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某次课上,他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快乐?”

有人说,快乐就是拥有金钱,有人说是权力,还有人觉得是自由。讨论愈发热烈,每个人都似乎找到了自己认为最贴近的答案。老师最后却笑着摇了摇头,他说:“这些东西,你们有了多少?你们觉得自己现在快乐吗?”

那一刻,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在努力辩论着自己的道理,却未曾真正体验到那所谓的“快乐”。我们口中的道理像极了那“丈八的灯”,亮得让我们自以为是,却从未照见自己的内心。快乐,不在于掌握的理论,而在于是否能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我们太多时候,在忙着对他人阐述某种“道理”,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就如苏格拉底所说:“认识你自己。”

毕业后,开始工作,我的老板是一位极其精明的人。他总是对下属们提出各种要求,从效率到态度,从技巧到责任。他的会议上,时常听到的是他指点江山的言辞,告诉我们该如何做,如何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他的道理常常让人无从反驳,他的逻辑严密,言之凿凿。可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发现在他个人生活中,似乎并没有真正去遵循自己所讲述的那些“准则”。

有一天,下班后,我和同事走在公司门前的广场上,看到他一个人站在那里,似乎在发呆。那一刻,我忽然觉得,他的“丈八的灯”一直举得那么高,为他人指路,却始终没能为自己点亮。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可他自己是否真的感受到过幸福,或许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吾日三省吾身。”孔子的这句话,或许才是真正的智慧。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瞬间,我们如同站在高处,俯视着那些似乎迷茫的人们,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经验和道理告诉他们。我们渴望他们能从我们的话语中获得指引,找到人生的方向。可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也曾站在那个迷茫的位置上,曾对那些过来人的话充耳不闻。

所谓的“丈八的灯”,不仅照不见自己,更是无形中让我们与他人的距离拉得更远。因为当我们忙着给他人指路时,忽略了那盏灯其实也是照亮我们的内心。在人生的路上,重要的不是你能为多少人指出正确的方向,而是你是否真的走在自己的路上。

或许正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为别人指点迷津之前,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看清了脚下的路。

结尾

道理,总是容易讲给别人,却难以落在自己身上。这种矛盾,是人性的幽微之处,也是我们每个人无法回避的事实。

正如那句古老的格言:“每个人说另外一个人,道理总是一箩筐一箩筐,丈八的灯,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1 阅读:5
评论列表
  • 2024-09-28 20:38

    道理,总是容易讲给别人,却难以落在自己身上。这种矛盾,是人性的幽微之处,也是我们每个人无法回避的事实。 正如那句古老的格言:“每个人说另外一个人,道理总是一箩筐一箩筐,丈八的灯,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情感长廊

简介:情感领域作者。聚焦爱情、亲情、友情、人际交往和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