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懂医院经营,方为真懂医院管理

凌青谈健康 2025-04-15 02:22:27
深度剖析:懂医院经营,方为真懂医院管理

原创 王海燕

在医疗行业持续变革的当下,医院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传统管理思维聚焦任务执行和流程合规,在新环境中逐渐显露出局限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营思维正成为推动医院管理升级、增强医院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它为医院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指明方向,实现从常规管理到价值创造的跃升。

一、传统管理思维的局限

传统医院管理侧重于完成既定任务,像保障病人治疗、顺利开展手术以及完成药品采购等。虽然这些任务是医院运转的基础,但仅关注任务本身,容易忽略整体价值的创造。例如,一些医院盲目追求医疗技术提升和设备更新,却未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和患者实际需求,导致资源浪费,经营效益不佳。

同时,传统管理还易陷入 “局部最优” 的误区,各部门各自为政,只关注自身指标的完成,忽视了医院的整体目标。比如,某些科室为了提升本科室业绩,过度占用资源,却没有从医院全局出发进行资源的合理调配,使得医院整体效率低下 。而且,传统管理者习惯遵循固定计划,面对快速变化的医疗市场和突发情况,往往缺乏应变能力,难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在人员管理上,传统思维以控制为主,限制了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二、经营思维赋能管理的关键维度

1、从 “完成任务” 到 “创造价值”:经营思维要求管理者不仅关注 “做事”,更要关注 “做对的事”,追求结果最大化。某大型综合医院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运用经营思维优化诊疗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引入智能药房系统降低药品库存成本,最终显著提升了经营效益。据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和提高医疗质量,医院经营效益平均可提高约 15%。

2、从 “局部最优” 到 “全局最优”:经营思维强调从医院整体视角出发,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某三甲医院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定期召开部门间会议共同商讨资源分配和发展战略,成功打破 “部门墙”,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综合竞争力。研究显示,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后,医院工作效率平均可提高约 20%。

3、从 “固定计划” 到 “动态调整”:具备经营思维的管理者能敏锐洞察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某专科医院面对医疗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趋势,及时引进新技术,培训专业团队,从而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医院知名度和竞争力。相关研究指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资源配置,医院市场竞争力平均可提高约 10%。

从 “管人管事” 到 “赋能团队”:经营思维助力管理者从 “管理员” 转变为 “赋能者”,关注员工成长与发展。某民营医院转变管理理念,为员工提供更多培训和发展机会,鼓励员工参与决策,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了医院整体绩效和竞争力。研究发现,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医院员工满意度和绩效平均可提高约 20%。

三、经营思维赋能管理增效的路径

1、目标赋能:经营思维指导管理者从医院战略出发,运用 SMART 原则设定明确、可衡量、可实现、相关且有时限的目标,再通过 OGSM 模型将战略目标细化为具体任务。某大型综合医院制定年度发展目标时,分解目标到部门和个人,明确绩效考核标准并充分沟通,成功实现年度目标,提升整体绩效。

2、资源赋能:管理者运用经营思维,建立科学的资源评估机制,对时间、人力、资金等资源的投入产出进行量化分析。某专科医院通过优化排班制度和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性,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3、执行赋能:在执行过程中,经营思维促使管理者定期复盘目标完成情况,针对市场变化进行情景模拟,制定应急预案。某大型综合医院通过加强市场监测和分析,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服务模式,增设康复医学科室,满足患者需求,提升了知名度和竞争力。

懂医院经营才是真的懂医院管理。经营思维贯穿于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从目标设定、资源配置到执行策略调整,全方位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它让医院在资源利用上更加高效,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更加从容,在团队协作中激发更大潜能。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只有具备经营思维的医院管理者,才能引领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0 阅读:47
凌青谈健康

凌青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