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东广
故乡的泥土,那是生命的原色,是岁月沉淀下的深沉眷恋。

走进故乡,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广袤无垠的土地。田野像一块巨大的褐色绒毯,舒展在大地之上。泥土的颜色,是那种历经风雨后的醇厚,仿佛一位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田埂上,泥土被岁月的脚步踩得坚实,却又在春雨的润泽下变得松软。每一道裂痕,都是它与自然对话的印记。
春天的泥土,散发着新生的气息。当第一缕春风拂过,泥土像是被唤醒的睡美人,开始焕发生机。农人们将种子播撒进泥土,那是对泥土的信任与依赖。泥土温柔地包裹着每一粒种子,如同母亲呵护着婴儿。它用自己的养分,滋养着生命的萌发。此时的泥土,混合着青草的芬芳和花朵的甜香,那是希望的味道。

夏日的泥土,在骄阳的炙烤下,变得滚烫。可它依然是万物的依靠。田间的禾苗,在泥土的支撑下,顽强地生长着。偶尔一场暴雨倾盆而下,泥土又成了最好的蓄水池,吸纳着雨水,不让它肆意泛滥。雨过天晴,泥土上会出现一个个小水洼,倒映着天空和云彩,像是大地的眼睛,好奇地张望着世界。
故乡的泥土,也是我们儿时的乐园。我们在泥土里捏泥人,那些不成形的小泥块,在我们的手中被赋予了生命。我们还会在泥土上打滚,任泥土沾满全身,那是一种与大地最亲密的接触。泥土的触感,粗糙却又充满力量,它让我们感受到大地的厚实与包容。
然而,如今的故乡在悄然改变。城市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一些农田被混凝土覆盖,故乡的泥土在逐渐减少。那片曾经孕育无数生命的土地,被冰冷的建筑所取代。这不仅是土地的消逝,更是一种文化与情感的断层。

故乡的泥土,承载着世世代代的记忆,它是我们的根。它见证了故乡人的悲欢离合,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当我们远离故乡,心中最想念的,依然是那故乡泥土的气息。它是一种无形的纽带,将漂泊在外的游子与故乡紧紧相连。我们不应让故乡的泥土只存在于回忆之中,而应去守护它,让它继续孕育生命,继续承载着故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