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死20年,就成了千古一帝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3-12-15 13:21:43

(李隆基手书《鹡鸰颂》孤本 局部)

唐玄宗李隆基,他在用人上,有点水平。

这哥们做皇帝的时候,喜欢轮调制度,先把京师长安里的京官下放到地方去做官,他们到了地方,那就等于是下了基层,下了基层,他们就更为了解从大明宫,从太极殿中看不到的社会风貌,他们更能贴近民生,有了这样的工作经验之后,再调回中枢做京官,那整个人就和脱胎换骨了一样。

皇帝在用人上也很挑剔,登基之后在官场上来了个大清洗,拉关系的免职是走后门的清退,我们要知道,玄宗之前的皇帝,是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和女皇武曌,中宗信赖皇后韦氏,韦后的亲戚们就好做官,睿宗信赖其妹太平公主,所以太平公主就会干扰官员的升迁任免,武后那就别提了,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政的时候大唐官场简直成了他们老武家自己的。

官爵本为天下公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清明的人事,一定是首要的。

什么是封建王朝,封建王朝是一个意识形态,皇权也是一个概念,是一个很难用具体的话来描述的东西。

但是,王朝却并不是由概念组成的,而是以人为单位,一个一个的形成的,权力在人的手中执行,不是概念,而是对真实生活的改变。

我们的封建国家,是靠几百,几千的官吏来治理千百万甚至更多的农民,恶吏治下必有民反,而善吏才能教化民众。

所以,玄宗皇帝对任用官员非常严谨,他严厉杜绝以往的关系夹带,甚至为了选拔优良的吏员,他还曾经亲自在长安办了一场让各地县令前来参加的考试,结果果然筛选出二十多个不达标不合格的,皇帝一股脑把他们全都给辞退了。

在国家的军事制度上,玄宗也做出了很大的改变。

从唐朝建立一直到玄宗的时代里,唐朝所执行的兵制,一直是府兵制。

(唐玄宗 李隆基)

什么叫府兵制呢,意思就是朝廷的兵源,全部来自于耕种土地的农民,不打仗的时候呢,士兵们就是农民,春种秋收,不是农忙的时候朝廷还专门派人来训练这些他们,让他们潜移默化的成为职业战士,等到战端一开,要打仗了,立刻化农为兵,也可以说是全民皆兵。

府兵制的优点在于,一来朝廷省去了大量的常备军,军费支出变少,二来兵农合一,也能保证农业经济的建设。

但是,到了玄宗当皇帝的时候,府兵制其实已经不太符合当时的发展了。

因为,由于李显,李旦,武后这几朝上的用人紊乱,导致了唐朝出现了很多恶绅豪强,他们肆意的兼并农民的土地,很多皇亲贵胄明明不打仗,不参与战争,却坐拥良田千亩,而那些身为农民的府兵却往往无地可种。

什么是农民?以土地为生就是农民,你夺走了他们的土地,就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

府兵制得以存在的基础,就是均田,也就是由朝廷按照人口来均匀的分配土地,保证人人有地可种,但现在府兵们被豪强抢走了土地,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因此到玄宗时,府兵们只好背井离乡,是纷纷逃亡。

玄宗虽然本身对府兵制并无好感,所以后来他直接把府兵制度变成了雇佣兵制度,也就是由朝廷集中量化募兵,形成正规化的军事体系,把农业和军事分开,但是这不代表,他对豪强兼并土地的这种行为儿就不反感。

因为,豪强们大肆兼并土地不说,他们还虚报田产,虚报田产不说,他们还把那些各地逃亡的农民们收为己用,划为自己的私属,这么一来,田产上的赋税可以少交,人口上的赋税也少了一大截。

(检田括户 改革土地)

只有那些细致入微的皇帝,才能在庞大帝国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深切的感受到社会上所存在的问题,玄宗细不细腻咱不知道,但是他手段的确是挺狠的,因为他很快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检田括户行动,查抄乡绅们侵吞的田地,解放被抹杀掉了户籍的百姓。

文武之道,本就在于一张一弛,一个封建帝王如果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皇帝,把治下的帝国变成一个繁荣强大的帝国,个人的贤明当然重要,但是更为关键的,是对社会民生的敏锐程度。

皇帝还十分重视文化,他来来回回在全国各地建造了不少的书院,在宫里又建了两座大型“图书馆”,一个叫丽正,一个叫集贤,专门负责藏书和修书,查阅史料可得知,当时宫里藏书七万多卷,不可谓不厚。

文化是什么?文化首要在于教育,在皇帝来看,从东晋末年一直到南北朝的尾声,从隋朝的南柯一梦到如今的开元时代,自然灾害和战争会成为王朝崩塌的因素,可人心的丧乱同样会成为一个帝国走向灭亡的开始,所以只有重文教,才能安抚人心,才能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玄宗年间,唐朝的科技水平也有很大成就,唐朝的科学家重新测定了二十八星宿的位置,还顺带证明了恒星的位置是不断移动的。

要知道,恒星自行理论在国外首次提出,要等到一千年后。

(三彩胡人牵驼俑)

因为开元年间唐朝的发展它的确是不错,所以唐朝的外交活动更加频繁,如王维的古诗中说的那样,真叫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亚洲和非洲地区和唐朝通使节并交好的国家有七十多个,对外贸易繁荣到了一定程度,长安成为了国际性的城市,众多的外国人慕名来此生活和贸易,就连国子监都开始招收留学生。

如果时间能停留在这一刻,玄宗有可能会成为历史上最优秀的帝王,但是偏偏,他的人生呈现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两极分化。

有人说,自打后来唐玄宗遇到杨贵妃之后,他就开始沉迷女色,只顾玩乐,每天就和杨贵妃谈恋爱,别的什么也不管了,杨贵妃更是狐媚惑主等等,最终导致了盛世的崩塌。

那么问题来了,凡杨贵妃一生,她不搞宫斗,不逾越宫规体制,不插手政务,不过问朝堂之事,她这辈子得宠,靠的是自己的本领,靠她极高的音乐天赋和舞蹈水平,这样的一个后宫女人,她是怎么毁掉大唐的盛世的?

所以,我们不妨从唐玄宗这半生的行为轨迹来找答案。

玄宗澄清过吏治,严苛的选拔过官员,开元年间名臣辈出,但是玄宗后期也任用过杨国忠这样的奸佞。

玄宗顺应时代的变化,把府兵变成了雇佣兵,但是他同样搞出了节度使制度,他在全国各地设立十位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坐拥当地的军政民大权,可以说是行则持节,大纛飘飘,那权势简直盖了帽,后来甚至有节度使管着好几个藩镇,这是不是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开元盛世)

那遥远的天宝十三年,我们得以在史书上看到这样的记载:

唐朝共有三百二十一个郡,一千五百三十八个县,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个乡,九百零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户,共计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口。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不吝褒奖,更说“户口之盛,极于此”,一个“极”字,是对玄宗帝王生涯最大的认可。

开元时代,几乎就是古代中国盛世的代名词。

这样的时代,谁会相信它的崩塌?谁也想象不到。

所以,唐玄宗就这么“躺平”了。

他开始懒惰,他开始懈怠,他开始浮华享乐,他开始荒废了政务,他开始分不清对与错,看不明忠与奸,他变了,他不再是当初的那个玄宗了。

从盛世到崩塌,是一条别致的,醒目的,弧线。

公元735年,大唐最负盛名的诗人李白在《明堂赋》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

俨若皇居而作固,穷千祀兮悠哉!

生活在那时的李白和当时所有的大唐子民一样,他们不会担心有战争爆发,有天下大乱,有亲人离散的一天,那可是开元盛世,是历史上的大治。

开元盛世或许太过璀璨了,璀璨到就连缔造这个盛世的皇帝本人都被麻木了。

《杨贵妃教鹦鹉图》

多年后,盛名一世的唐玄宗终究还是放弃了他的爱人,那个极万千宠爱于身的女人,一步一步的走向了属于她的凄凉命运。

玄宗难以理解,也不能想象,四十年了,自己怎么会把祖宗的江山搞成这个样子,无数的心血在这一场浩劫中毁于一旦,而自己,又是何苦呢。

多年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唐朝另外一位负有盛名的诗人杜甫写下了这样几句诗: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直到诗人生命终结的前六年,衰老如斯,他仍旧在回忆当初那个美好的时代。

世事漫随流水,这,又是谁的一梦浮生?

6 阅读:1537
评论列表
  • 2023-12-15 21:14

    杨玉环:把李隆基(唐玄宗)那个死老头晚年的昏聩不作为而毁掉唐朝归到我头上,这个“锅”我不背也背不动的!对我更是不公平的,但后来还是我替那个老头(唐玄宗)买了单(我在马嵬坡被赐死)。

  • 这话不敢乱说,容易产生误会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简介:趣说历史,带你看点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