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广东阳江社保局公布了一批欺诈骗保案例,其中一名男子试图"偷走"20年光阴,最终付出了惨痛代价。他用一个惊人的操作,让自己"提前退休"享受养老金,却在19年后东窗事发…
【惊天骗局】42岁伪造身份变"退休老人"
1965年8月出生的李某,在2007年时正值42岁的壮年。这个本该在职场上拼搏的年纪,他却想出了一条"捷径":使用伪造的身份证件,将自己的出生年月改为1948年8月,摇身一变成了"59岁老人"。
通过提供虚假材料,李某成功通过当时的劳动部门审批,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这一领就是19年多,累计领取金额高达19.77万元。
【火眼金睛】大数据筛查发现异常
直到2023年,阳江市社保局在核查养老保险待遇疑点数据时,系统报警发现李某身份信息异常。经过深入调查,一个隐藏近20年的骗局终于浮出水面。
面对铁证如山,李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不得不退还全部骗领的养老金19.77万元。但更严重的是,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他还面临骗取金额两倍的罚款,合计39.55万元。
【家属骗保】伪造火化证领死亡待遇
无独有偶,另一起案件中,2016年10月刘某在家病故并火化后,其家属竟在2020年6月盗用他人火化证编号,伪造死亡证明材料,骗取养老金和死亡一次性待遇10.68万元。
这批"造假高手"同样没能逃过大数据的法眼,最终不仅要退还全部款项,还领到21.36万元罚单,并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社保局警告】8种常见骗保行为
阳江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时间跨度多长、追查难度多大,对违规领取的待遇都会坚决追回。以下8种行为涉嫌社会保险欺诈:
1. ❌ 虚构劳动关系参保
2. ❌ 伪造年龄、特殊工种资料
3. ❌ 谎报工伤事故
4. ❌ 伪造就医资料票据
5. ❌ 医疗机构提供虚假证明
6. ❌ 骗取专项费用支出
7. ❌ 隐瞒就业骗失业金
8. ❌ 其他伪造材料骗保行为
"大数据比对、跨部门信息共享等技术手段日益完善,任何欺诈骗保行为终将无所遁形。"该负责人强调。
【专家解析】骗保毁一生
社会保障专家王教授指出:
• 此类行为已涉嫌诈骗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 除经济处罚外,还将留下违法犯罪记录
• 影响子女考公、征兵等政审环节
• 纳入社会保险严重失信名单
"以为改个年龄占便宜?实际上是在透支自己的未来。"王教授严肃表示。
【今日锐评】
这两起案件给我们上了沉重的一课:
1️⃣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在数字化监管时代,任何造假都会留下痕迹,只是时间问题。
2️⃣ 社保基金是救命钱:每一分骗保款,都可能是一个重症患者的救命钱、一个孤寡老人的活命钱。
3️⃣ 诚信社会人人有责: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每个公民共同守护,钻空子最终害人害己。
4️⃣ 法律红线碰不得:不要以为"占小便宜"没事,一旦触犯刑法,影响的可能是几代人的前途。
值得深思的是,42岁本该是人生黄金期,李某却选择用20年的提心吊胆,换来一场空。这样的"聪明",到底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