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摄影师的生活或许充满了诗与远方,整日与绝美的风景和光彩照人的模特为伴,用镜头捕捉世间万象,每一帧都像是电影画面般精致。
但身为一名摄影师,我要在此为大家揭开这看似光鲜职业背后的神秘面纱,讲讲那些真实且有趣的日常。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的凉意,我的闹钟便会准时奏响“摄影冲锋号”。与常人不同,我不是被梦想叫醒,而是担心错过那转瞬即逝的黄金拍摄时刻——晨曦初露时的柔和光线,那可是大自然赐予的免费“柔光滤镜”,能让任何景物都蒙上一层梦幻的色彩。
有一次,为了拍摄海边日出,我凌晨四点就爬起来,睡眼惺忪地赶到海滩,结果发现三脚架忘带了,只能临时用石头和沙子堆出一个简易支撑,像个在沙滩上筑巢的“怪咖艺术家”,好在最终拍到了那美得令人窒息的橙红色天际线,那一刻,所有的困倦都被海风一扫而空。
背着沉重的摄影装备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是跋山涉水去往偏远之地,这就是摄影师的“移动日常”。我们就像是背着“百宝箱”的现代游牧民,相机、镜头、滤镜、电池……每一样都不可或缺,加起来的重量仿佛能压垮一头骆驼。
记得去山区拍摄星空时,我徒步了三个小时才到达山顶,一路上被蚊虫叮咬得浑身是包,还差点摔进一个隐蔽的小沟里。
但当夜幕降临,璀璨银河横跨天际,如同宇宙洒下的一条钻石腰带,我架起相机,长时间曝光下,星星的轨迹如梦幻的漩涡,那一刻,所有的艰辛都化作了心中的惊叹,觉得自己像是能与宇宙对话的“星际使者”,那些汗水与疲惫不过是通往壮美之境的小小“门票”。
拍摄过程中,与拍摄对象的互动也是一门学问。给人拍照时,要像个“情绪魔法师”,一会儿扮鬼脸逗笑小朋友,让他们绽放纯真无邪的笑容;一会儿又要轻声细语地引导模特摆出优雅姿态,挖掘出他们最自信迷人的一面。
有次给一位性格内向的老人拍照,起初他眼神闪躲,表情僵硬,我便和他聊起了过去的故事,从他参加抗美援朝的英勇事迹,到后来平淡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慢慢地,老人的眼中有了光,笑容也自然流露,我按下快门,捕捉到了岁月沉淀下那坚毅而温暖的神情,那照片仿佛承载了一部个人简史,而我有幸成为记录者。
后期修图则是摄影师的“二次创作战场”。坐在电脑前,面对密密麻麻的参数和工具,仿佛化身为一位严谨的“数字工匠”。调整色彩平衡时,要回忆起拍摄现场光线的真实色调;修饰人物瑕疵时,又得把握好分寸,不能让照片失真成毫无生气的“塑料假人”。
曾经为了调出一张复古色调的照片,我反复尝试了几十种色彩组合,眼睛瞪得像铜铃,直勾勾地盯着屏幕,直到画面呈现出那种仿佛穿越时光的暖黄质感,那一刻,感觉自己像个穿越到暗房时代的“炼金术士”,把平凡影像点化成闪耀着独特魅力的视觉黄金。
摄影师的生活,有追逐光影的奔波,有创作的焦虑与执着,也有定格瞬间的满足与荣耀。
虽不总是如诗如画,但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在为世界书写独特的视觉日记,记录下那些或宏大、或细微、或感人、或新奇的人间百态,在这镜头背后的奇妙日常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光影天地,也愿用照片为他人开启一扇扇通往别样世界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