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时,多尔衮问一道士:清何时亡?道士的回答让他陷入自我怀疑

田小卫说 2023-09-20 11:03:27

前言

夕阳西下,书斋内略显昏暗。多尔衮独自静坐,手持一只已经燃尽的汝窑青瓷羊脂白瓷茶盏,神情复杂。他凝视着茶盏上的花纹出神,心中却满是忐忑不安。

清朝开国功臣多尔衮,内心忐忑不安

多尔衮,这个来自满洲的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经历了漫长的征战沙场,率领满洲八旗子弟打下了京城,一手缔造了大清帝国的巍巍江山。可他内心的不安与日俱增。

作为清朝的实际掌权者,多尔衮明白,汉人不会轻易接受来自异族的统治。入主中原后,汉人的反抗就从未停歇。义和团的暴动,楚王船的起义,都让他视若芒刺。

多尔衮渴望找一个能看清未来的人,问问大清这棵刚刚生根的小树,前路是否光明。终于,有人向多尔衮推荐了一位神通广大的老道人。这位老道人不仅道行高深,相面神准,还能预知未来命运。多尔衮决定亲自去拜访这位老道人,向他询问大清的国运。

多尔衮心中不安的根源,源自他对大清朝前途的担忧。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人的反抗与日俱增,让多尔衮倍感压力。他必须设法获得汉人的支持与认同,才能令大清基业长存。

然而迄今为止,多尔衮尝试过的各种手段都未见明显成效。加强军事镇压能暂时制造平静,但无法消弭汉人的怨气;放宽汉人参政有助融洽,却难以打消反清复明的意识。多尔衮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

加之身负重任,多尔衮操劳过度,健康每况愈下。他不禁担心,若自己有早逝之灾,大清江山是否能够传承?这念头如鲠在喉,日夜令多尔衮焦虑不宁。

于是多尔衮决心想方设法,设法获取些关于大清朝前途的信息。他相信,先知命运的道士之言,能给他指引未来方向的灯塔。哪怕结果不尽人意,但胜在可以心中有数,以便提前应对。

多尔衮决定求见高人,问明大清国运

这天,多尔衮来到老道人的山居。只见老道人须发皆白,神色和蔼,让多尔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寒暄过后,多尔衮恭恭敬敬地请老道人给予指点。

老道人静坐片刻,然后缓缓开口:“大清国运不短,但是万物早有天定。大清注定成也摄政王,败也摄政王;得于孤儿寡母,失于孤儿寡母。”

多尔衮听后大惊失色。老道人的预言清晰无误,大清的兴衰都将与摄政王和一对孤儿寡母息息相关。

老道人见多尔衮神色凝重,便劝慰道:“人定勿善胜天命,王勿忧愁,且随缘而行。”多尔衮稍感宽慰,态度也更恭敬,对老道人礼数周全后才告辞离去。

多尔衮走向老道人的山居之前,心中五味杂陈。他对老道人的能力深信不疑,却也担心会获得一个坏消息。毕竟身为掌权者,哪能不忧国忧民呢?

待得见到老道人本人,多尔衮才放下了疑虑。老道人的仙风道骨已显示出不同寻常的灵性和智慧。更难能可贵的是,老道人对多尔衮并无谄媚拍马,直言相告,让多尔衮倍感亲近。

听完老道人的预言,多尔衮的心久久无法平静。他反复咀嚼老道人的每一个字眼,拼命理解其中的含义。一对孤儿寡母,一个摄政王......多尔衮凝重的神情透露出他正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也许注意到多尔衮的紧张,老道人好心地劝慰他不必过分忧虑。多尔衮这才稍感宽慰,他意识到眼下确实无可奈何,唯有更努力治国理政,争取多一分国运长盛的可能。

临走前,多尔衮再次虔诚地谢过老道人。他决心牢记老道人的忠告与预言,为大清江山尽己所能。

多尔衮治国努力回报老道指点

多尔衮返回京城,仍心有余悸。他反复思索老道人的预言,却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只得尽全力治国理政,希望能够长久地维系大清的基业。

时间飞逝,多尔衮终因积劳成疾,在官拜辅政大臣后不久便撒手人寰。多尔衮的逝世,让他的心事也暂时被人遗忘。

按照多尔衮生前的安排,孝庄太后与年仅六岁的顺治帝成为大清的最高统治者。此时,正是老道人预言中“得于孤儿寡母”的时候。

孝庄太后明智地辅佐幼主,同时选择了一批贤臣辅政。在他们的努力下,顺治年间的大清国运平稳,边疆无事。虽然初期还有些叛乱,但很快就被镇压下去。

回到京城后,多尔衮思前想后,决定按兵不动,暂时向朝野保密这次占卜。他明白蝴蝶效应的可怕,这场预言一旦传开,恐会引发难以预测的连锁反应,在目前形势下非常不利。

多尔衮继续努力治国理政,但他时时刻刻铭记老道人的忠告,提防着预言成真的可能。他着手训练八旗子弟,巩固清朝军力;重用汉族官员,争取民心;并私下整合力量,准备应对最坏的情况。

也许是多尔衮的努力奏效,大清国运确实平稳发展。尽管多尔衮未能看见预言实现的那天,但他为大清积淀的基业,让这个异族朝代坚持了两个世纪之久。多尔衮没有白费心血,在他能力范围内,已尽全力回报老道人的指点。

两百年后,老道预言应验在另一对寡母和摄政王身上

十几年过去,顺治帝亲政后,依旧能保大清社稷。老道人的预言似乎没有应验,多尔衮的心事也被人遗忘。直到两百多年后,当又一个孤儿寡母出现在大清宫廷时,多尔衮的心事这才被后人重新提起。

1908年,在晚清的最后时刻,慈禧太后驾崩。她的侄女,也就是年仅三岁的宣统帝溥仪的生母隆裕太后,成为掌权者。同时,溥仪的生父载沣担任摄政王,辅助隆裕太后处理政务。

“失于孤儿寡母”,当另一对与200年前相似的组合出现时,老道人的预言再次被当年的心事知情人提起。不仅如此,溥仪的父亲载沣也正是个摄政王,这更与预言吻合。于是,朝野上下皆认为,大清的末日就要来临了。

两百年后的那一天,预言终于应验,却已无人再惊讶。朝野中还记得老道人预言的人寥寥无几,多尔衮的心事也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而对于隆裕和载沣来说,多尔衮的往事更是全无印象。他们接手大清江山之时,只急于自保权力,对那些传言统统不屑一顾。又哪里会想到,自己正是决定大清覆灭的关键。

也许天意就在如此,让这对与多尔衮时期相似的寡母与摄政王组合再次出现,将老道人的预言彻底实现。也让多尔衮心事了结,大清覆灭。

果然,好景不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在载沣和隆裕的统治下步入末路,很快便覆灭。

老道人预言全然应验 多尔衮往事成历史一部分

当年老道人的预言竟全然应验,多尔衮询问国运竟成了大清覆灭的预兆。亦如老道人所说:“人定勿善胜天命”。多尔衮建国的心血没有白费,只是盛世终将衰微,古语有云:国有兴亡,此理天经地义。

多尔衮询问国运的传奇故事,历经两个世纪,在大清覆灭之时划上了句号。然而故事的意义,却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流传于世。

当清朝灭亡的那一刻,两百年前老道人的预言终于完完全全应验。朝野中还留有记忆的人不禁想起多尔衮的往事,感叹天命难违。

结语

多尔衮未必能料到自己的询问竟成了一个朝代覆灭的预兆,但他的努力治国显然并非徒劳。正如老道人所说,多尔衮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已竭尽全力,这便是人能及之事。

两百年后人们回顾这段往事时,多尔衮的心事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它提醒人们,朝代兴衰无人能左右,唯有尽人事,听天命。它也成为一个传奇故事,流传后人。

29 阅读:13996

评论列表

灯鱼

灯鱼

14
2023-12-01 09:00

有些预言也很难解释,为什么如些准?例如秦朝的,亡秦者胡。隋朝的李性预言。当然历史上无论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是巧合,还是某些人真的有这样的能力?

黄 阿六 回复 05-18 11:50
后人找的“巧合点”,至于不怎么“巧合”的,都没人去找

灯鱼 回复 12-06 10:06
记载在正史之中,有一定可信性

嗯哼

嗯哼

7
2024-03-24 15:01

明太祖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国运,刘伯温说:“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朱元璋不解其意,到大明灭亡人们才知道大明亡于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是为“万子万孙”。

用户60xxx41

用户60xxx41

6
2023-09-22 16:39

是呀,要不是义和团,多尔衮还死不了呢。

诸葛佑亮

诸葛佑亮

5
2024-04-05 12:15

大清的结局还好,皇室善终………幸亏袁没食言……

从今日起戒酒

从今日起戒酒

5
2024-04-17 16:12

多尔衮问道士:寡妇能不能接盘 单身多年的道士陷入自我怀疑

用户10xxx60

用户10xxx60

4
2023-09-22 07:17

胡说八道

无意

无意

4
2024-02-04 16:48

多尔衮会担心义和团?

用户15xxx74

用户15xxx74

3
2024-04-02 01:27

牛头不对马嘴乱七八糟的

风中的胡杨

风中的胡杨

2
2024-05-25 16:36

多尔衮太🐃🐃🐃🐃🐃🐃🐃🐃🐃🐃🐃了,都能看到义和团!!![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0xxx53

用户10xxx53

2
2024-05-29 23:06

多尔衮时期有义和团?

大约在冬季

大约在冬季

1
2023-12-03 10:19

假的

用户10xxx19

用户10xxx19

2024-09-13 07:40

编者,胡说带着八道

用户10xxx19

用户10xxx19

2024-09-13 07:38

义和团穿越到了明末清初时期,提前开展了义和团运动

田小卫说

田小卫说

跟前任断得有多干净,未来就有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