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逐渐“黑化”,频繁发生大规模骚乱,是外来人口太多了吗?

海江说军事 2023-07-18 07:50:02

《军武次位面》作者:军武菌

自17岁的法国北非裔少年纳赫尔被警察当场射杀后,法国各地开始爆发反对警察暴力执法和种族歧视的抗议活动,并在随后几天迅速演变成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骚乱。

据法国官方统计,此次的大规模活动波及到全国500多个城市,1100座建筑物遭到抗议群众袭击,6000多辆小汽车被当街点燃。

▲法国街头群众聚集抗议

▲法国零元购

为了表达强烈的抗议,以法国青少年占多数的抗议群众使出了浑身解数,包括但不限于强制开启商场“零元购”限时活动,以及深夜偷袭垃圾桶,共计超11000个垃圾桶在此轮抗议中遭到破坏。

面对执法警察的围追堵截,更是拿出了过节压箱底的烟花“热情欢迎”,以至于法国政府不得不在之后的法国国庆期间全面禁售烟火。可以看出,法国这波参与抗议的群众是有点武德的,就是不多。

▲法国巡街警察被烟花袭击

前有美国黑人弗洛伊德,后有法国北非裔纳赫尔,为什么每次死个黑人,欧美等国就爆发了全国性暴乱?

这与西方积弊已久的移民问题有着很大关系。

逐渐“黑化”的法国

根据世界移民报告统计,2020年全球移民人口共计2.81亿,这其中有8700多万人,也就是将近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欧洲作为最主要移民地。而总人口仅6700多万的法国,移民人口却达到了近700万,平均每十个法国人就有一个是外国移民。

这些移民法国的人口中有近一半是来自非洲,也正是因此,法国被大家称作“最像非洲的欧洲国家”。

非裔移民对于法国社会的渗透有多严重,这一点粗暴直接地显现在了法国足球国家队历届队员名单上。

这是1904年的法国国家队队员合影,哪怕是黑白照,也可以看出,这时候白人数量在法国队内占据了绝对优势。

▲1904年法国队主力队员合影

到了2022年,冲进卡塔尔世界杯决赛的法国队主力队员画风已然发生了巨变,包括替补队员在内的25人大名单里,黑人球员就有15位,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些黑人球员祖籍遍布非洲大陆各地,刚果、马里、喀麦隆、阿尔及利亚等等,法国队也因此被球迷戏称为“非洲联队”。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法国主力队员合影

在法国队痛失世界杯冠军之后,就连远在非洲的肯尼亚总统也按捺不住发文嘲讽,“我的非洲球队踢的非常棒”,还不忘了贴上了法国队内15位非裔球员的名单。

▲肯尼亚总统鲁托发文

非洲黑人大规模移民欧洲的历史要从二战说起。作为二战主战场也是重灾区的欧洲,二战后大部分工业和基础设施被摧毁,欧洲各国经济也一度面临崩溃。

对于英法德等老牌欧洲强国来说,不仅要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恢复战前国际地位也十分重要,如何尽快完成战后重建这个问题可以说迫在眉睫。

但是问题就是缺钱和缺人。

哪怕就是“陆军最强”的法国仅挨打四周后就光速投降,虽然“及时止损”了,但二战中也蒸发了全法国近一半的财富,以及高达50多万的人员伤亡。

缺钱问题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资金援助下得到了极大缓解,美国也借此开始逐渐深入欧洲战后的经济政治格局。

而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这一问题,一众欧洲国家也是多手准备。

一方面出台鼓励生育政策,但是“远水解决不了近渴”,婴儿又没法下工厂拧螺丝;于是,欧洲诸国也试图通过修改移民相关法律政策,吸纳外国劳动力涌入来发展本国经济。

▲70年代法国生产线上的非裔劳工

因各国的具体实施政策和国情的不同,这也导致各国接收的移民群体的差异。

比如英国通过修改《国籍法》,给予了英联邦国家公民和殖民地公民定居英国的权利。

新《国籍法》6月没多久,英国就让从德国缴获的帝国疾风号载着加勒比海地区的492名牙买加劳工及子女来到英国,有色人种移英浪潮就此拉开大幕,这些加勒比海地区劳工们的后代也因此被称为“疾风世代”。

据统计1956至1962 年,这6年内移入英国的有色人种有 37万,其中来自西印度的有23万人,来自印度的有7万多人。

▲英国首相苏纳克,其祖父母就是六十年代移民至英国的印度人

为了和隔壁英国、德国抢外籍劳工,法国也是拼尽全力,除了修改国籍法之外,还专门设立了国际移民署,并出台了外籍工人移民法案,以合法形式开始有组织、大规模的招募外籍劳工。

同时也有大量外籍劳工,尤其是建筑业和服务业劳工,绕过法国国际移民署进入法国,六十年代末,这类非法劳工几乎占据了移民劳工总数的八成左右。

尽管法国更倾向于从中南欧其他国家比如意大利引进劳工,毕竟技术、教育水平相对有保障,可由于实在太缺劳动力,对于这些非法移民也只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但哪怕是这样,移民劳工数量还是无法满足法国劳动力需求。

于是,法国就将招募的方向转向了其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的黑人兄弟们。尤其是阿尔及利亚,作为法国属国,阿尔及利亚和法国非同一般,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

二战时期,号称“法国正统”的戴高乐,拒绝向德国投降,流亡至阿尔及利亚并成立了“自由法国”临时政府,无数阿尔及利亚青年志士加入法军,在之后为解放巴黎抛头颅洒热血。

在阿尔及利亚独立之前,法国很大程度上将其视作行省,并给予阿尔及利亚人优惠的特殊移民政策,包括工作优先权以及免签证进入法国。

▲法国著名球星姆巴佩(左)和齐达内(右)均为阿尔及利亚裔

以阿尔及利亚人为代表的黑人兄弟移民法国的浪潮就此掀起,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的阿尔及利亚移民群体数量就高达88.4多万人,成为法国最大的移民群体。

再加上,法国对海外难民几乎是热情接纳、来者不拒的态度,这也让最终让法国成为一个拥有庞大移民群体的国家。

这些移民群体填补了其劳动力空缺,加速了战后法国重建进程,为其经济腾飞贡献了巨大力量的同时,也带来棘手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问题。

移民群体与本土居民的矛盾

大规模移民入欧,当地政府首先面临对的就是移民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那些来自北非的移民大多数属于穆斯林,其中阿尔及利亚甚至将伊斯兰教作为国教,在文化价值观上和欧美主流价值观有很大的冲突。

这一点,从持续到今天尚未停止的“头巾”争议可见一斑。对于穆斯林女性来说,头巾几乎是必不可少,在《古兰经》中也有不少关于女性佩戴头巾的条文,在公共场所穿戴头巾,被视为真主安拉的指示。

但是,对于崇尚“自由”的法国来说,这是难以接受和理解,女性主义者们觉得这是对女性自由的剥削与压迫。

1989年,3名穆斯林女学生因为穿戴头巾被校长驱逐出校,并勒令退学,在法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自此之后,类似的“头巾事件”一再发生,戴不戴头巾逐渐演变穆斯林移民群体和本土群体对于公共空间权力争夺战,也是移民群体和本土群体对立化的一个象征。

直到2010年,法国国会批准“头巾禁令”法案,禁止在法国公共场所穿戴伊斯兰教头巾,法国头巾争议才告一段落。

▲穆斯林群体抗议歧视性法案

移民群体除了在文化得不到尊重,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经济地位上也基本处于社会底层,每当经济下行时,移民群体面临着比本土居民更大的失业风险。

他们聚居在环境恶劣、住房拥挤的城市郊区,也很少与本土居民沟通交流,保持自己的宗教和传统。

一开始,欧洲战后经济繁荣的表象下,移民群体和本土居民的矛盾显的无足轻重。

但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欧洲经济发展陷入瓶颈,中小企业倒闭、产业的外迁导致就业岗位大幅缩减,移民群体与本土居民的矛盾开始显现并激化。

对于法国本土居民而言,在经济繁荣的时候,移民群体是法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者;在经济衰退的时候,移民群体就是工作岗位的竞争者,社会福利制度的蛀虫,时刻威胁着法国社会稳定。

一方面,移民群体生育意愿与生育率远高于法国本土居民,法国至今能保持1.83生育率(平均一个妇女的生育孩子数量),与移民群体的添砖加瓦离不开关系。

但移民人口数量也因此越来越庞大,极大地加重了法国社会福利保障的负担,稀释了原本分配给本土居民的社会资源。

▲法国穆斯林比例高达8%,超过英/德

部分法国本土居民甚至认为,就是因为这些移民太能生了,导致法国失业率这么高。

除此之外,移民群体的犯罪率统计往往要高于本土群体,在1994年的犯罪统计中,法国的青少年罪犯有超过一半是北非裔。尤其是美国911事件的爆发,再次加剧了法国国内民众对于国内移民的恐惧与抵触情绪。

本地人看移民不顺眼,移民也看本地人不顺眼。对于那些移民群体而言,他们仿佛居住在法国“飞地”之中,那里公共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困乏,就连后代在求学、求职之时也要饱受歧视。

同样是法国人,他们却无法享受到和当地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被本土居民排挤在在法国的繁荣之外,不满、压抑的情绪在移民群体中日积月累。

2005年10月27日,在巴黎郊区的克利希苏布瓦镇,两名非洲裔少年为躲避警察追捕在逃跑过程中不慎触电丧生。这一事件就像一个导火索,让法国移民问题第一次全面爆发。

愤怒的巴黎郊区移民群体结伴走上巴黎街头,肆无忌惮地打砸抢烧。之后,这场始于巴黎郊区的骚乱逐渐蔓延至法国全境,整整持续近3周,近万辆车和全国多处建筑物被焚毁,共计2700多名嫌犯被捕入狱。

▲2005年抗议示威的群众

巴黎骚乱的爆发,意味着二战后法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计划彻底失败。横亘在移民群体和本土居民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赤裸裸地暴露在全球视野下,也重重地抽在法国政府脸上。

巴黎骚乱之后,法国又多次爆发过多次针对种族歧视主题的大规模街头抗议和示威运动。但法国内多起由恐怖分子策划的恐袭事件,却再次逐渐加剧了法国国内的“恐移民”情绪,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巴黎教师斩首案。

2020年,一名法国中学教师在一门关于言论自由的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了一副涉嫌讽刺羞辱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引起穆斯林学生家长的严重不满。

一周后这名中学教师被穆斯林学生家长指使的一名18岁恐怖分子当街斩首,震惊全国。

▲上万法国人聚集悼念该中学教师,现场几乎看不到黑人身影

这种报复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5年同样发生过类似事件,当时法国巴黎的《查理周刊》多次发表讽刺默罕默德的漫画,因此遭到两名恐怖分子手持AK和火箭筒的袭击,造成整个报社12人死亡11人受伤。

▲两名手持AK的恐怖分子血洗了《查理周刊》

围绕这次斩首事件,法国政府在全国开展声势浩大的“反对极端XXX运动”,采取了包括加强网络审查、关闭部分宗教场所、解散相关宗教协会等措施。

这一系列举动,却遭到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的谴责,和法国国内部分移民的反对,认为这是压制其宗教信仰。

移民群体和本土居民之间的关系再度绷紧,法国社会的矛盾与撕裂进一步加重。直到2023年北非裔少年纳赫尔被警察当场射杀,这一存在已久的矛盾再度被激化。

当街头运动成为常态

除了此次法国7月爆发的大规模骚乱,过去十几年里,在法国街头这类因为敏感社会热点而爆发的抗议示威与骚乱数不胜数。

民众抗议游行的理由也五花八门,“反对退休制度改革”、“反对反卖淫法案”、“反对油价和税收上涨”......似乎只要法国群众对生活有点不满意了,大家就可以拉帮结伙上街游行。

街头运动也成为包括移民群体与本土居民等不同群体之间互相拉锯、维护自身权益的“常规手段”,也成为了法国政治的一道特色,也难怪法国政府头疼。

或许,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做好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资源与利益分配,让大家都满意,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法国也算是用实际行动向各国证明,这件事再难也得做。

而那些对法国全国性骚乱抱着看热闹、希望见证法国新历史的吃瓜群众,注定要失望了,这种事在人家法国,算是“家常便饭”了。

0 阅读:0

海江说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