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过“虎豹不食子,鸱枭不乘雄”?这话给我们常见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定下了一个底线:不管怎么说,父母应该是最爱子女的,尤其是自己的亲生儿女。但现实真的这么美好吗?有些父母对于女儿的“爱”简直让人想摘下眼镜,看看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说到这个,不得不提《都挺好》里的女主角苏明玉。小时候,她在家里就像是那种“空气”,明明成绩好,却被忽略,父母几乎所有资源都留给了两个哥哥。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让我不禁想问:到底是家庭的选择,还是父母的偏心呢?苏明玉长大后,终于变得强大,迎来了“奋斗逆袭”的大结局。可惜,这种“电视剧式的结局”现实中并不常见。

拒绝给弟弟买房,海归博士赵庆香被父亲残忍杀害,父亲无悔
举个例子,看看赵庆香的故事。这个来自烟台的农村女孩,学习成绩好到让人眼红,但她的父母眼里只有儿子。她的弟弟得了癫痫,几乎无法自理,父母的重心也转向了他,什么“养儿防老”的老思想又拿出来了。大家来猜猜,这样的家庭氛围下,赵庆香还能不拼命吗?她靠自己考入了南开大学,还坚持不懈攻读硕士,然后在父母不断施压下,她嫁人并且出国深造,人生一波三折。

但是,她的父母根本不理解这个女孩的努力,他们要求她在美国也要寄钱回家。最震撼的一幕出现在赵庆香归国的那一刻,父亲不仅不领情,还要求她拿钱给那个有病的弟弟买房。你知道吗?这就是所谓的“爱情的代价”——做了那么多牺牲,还不允许过点自己舒服的日子。赵庆香自然不干,父亲因此爆发,竟然对她动了杀心。这是怎样的父母,才会如此无情对待自己的孩子?

你是不是觉得这些情节有点过于戏剧化?可惜,这并非影视剧中的虚构,很多地方的父母依然带着那种“我养你这么大,你就得听我的”的心态来对待孩子。赵庆香的父亲,居然因为1000美元不满意,觉得女儿和女婿“过得太好,应该多给点钱”。你觉得这是“关爱”吗?其实,他所谓的“关爱”只是自私的控制。


要知道,赵庆香和魏斌在美国生活已经够艰辛了,还得照顾婆婆和小孩。最重要的是,他们俩才刚刚工作不久,手里的积蓄本来就不多,难道就因为这样,她就得把所有钱都拿出来给家庭,忍受父母的责难吗?可笑的是,赵庆香一直尽力去讨好父母,最终却因不从而被父亲杀害,真的是让人心寒。

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都不罕见。无论是通过“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还是各种父母“你活在我家里,就得听我的”式的控制,父母对孩子的压迫无处不在。如今的社会,不应该再有这种“吃了自己的孩子”式的父母对待子女。

有网友调侃,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是不是也太有钱了?好像女儿的每一分收入都得汇入家庭账户。大家都知道,家庭本应是充满爱的港湾,但这种“关爱”却时常变得沉重、压迫,甚至让人喘不过气来。虽然说父母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但并不意味着孩子也必须在自己的一生里永远无条件地回报。


你怎么看呢?当父母对待女儿总是重男轻女,甚至为了一个男人的未来无情压榨女孩时,真的还算是爱吗?这种父母的“爱”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还是一种压迫与束缚?你认为,应该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不必为了父母的期望而牺牲自己的一生?

希望大家能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分享你身边的类似故事,或者你对这种父母行为的看法。不知道你会怎么做,是选择继续迎合,还是反叛追寻自己的自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