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电影?一万个人,可能有一万个答案。如果有与落雪看法相悖的可以底部评论,觉得落雪说得对的,麻烦点个关注。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我国在体育运动上逐渐发力,在此后的历届奥运会中,不论是金牌榜还是奖牌榜都是前三的存在。同时,在包括跳水、乒乓球、举重、羽毛球在内的多项运动,我们都形成了绝对的统治力,尤其是在乒乓球,更被称之为国球。
2023年1月14日(大年初三),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上映,本以为会掀起新一轮的观影狂潮,然而本片直接被《满江红》、《流浪地球2》按在地上摩擦。为此,电影出品方紧急撤档,随后又在2月14日点映,2月17日再度大规模上映,然而本片依旧票房惨淡。
一番极限操作之后,本片最终取得了1亿人民的票房,与其3.5亿的制作成本相比,本片票房实在难看,而豆瓣上超7万人打出了6.8分,以及大量差评都让这部电影显得格外扎眼。
但本片真的很烂吗?
不烂!不仅不烂,甚至可以说极为工整,工整得就像标准答案一样,但本片也并不好,没有任何的记忆点,可以说《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最恰当的形容词就是平庸,平庸得没有骂的想法,更没有夸的必要。这部电影就像身边的路人甲、路人乙一样,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没有任何的记忆点。
落雪评分:6分
观看建议:可看可不看
而当爱国主义情怀退去以后,我们发现了《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在裸泳,比之更烂的《夺冠》则被豆瓣网友评为“是中国女排好看,而不是电影好看。”可以说,近年来中国最受关注的两部体育电影都遭遇了失败。
与此同时,2009年韩国体育电影《国家代表》吸引超800万的观影人次,并在豆瓣取得7.8的评分;2016年12月,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印度取得34.5亿卢布的票房,在国内豪取12.95亿,全球票房3.3亿美元,成为印度票房最高的电影,并在豆瓣取得了9.0的超高评分;2017年12月,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一举拿下30亿卢布票房,打破俄罗斯影史本土电影票房纪录,在国内也取得了8000万人民币的票房,并在豆瓣取得了8.1的高分。
可以说除了美国以外,韩国、日本、印度、俄罗斯都在体育电影上对国产电影进行了残酷的“围剿”。让拥有14亿人的泱泱大国,略显寒酸。
今天,落雪就着《夺冠》与《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浅谈一下,我们的体育电影究竟差在哪里。
1、主题过于单薄
与其他电影类型相比,体育电影可以说是最“不需要专一”的电影类型,因为在体育电影中,体育其实只是一个呈现的载体,一个表现形式,隐藏在体育背后的主题,才是体育电影真正想表达的主题思想。
比如《摔跤吧!爸爸》明面上讲的体育,但实际上讲的却是父女感情,如果再深入剖析的话发现这部电影讲的其实是反抗,是印度女性地位低下无奈的反抗,可以说体育只是一个呈现形式,奖牌只是一个表面目标。
而韩国电影《国家代表》甚至连拿第一的目标的都没有,表面讲的是一个运动,但内在核心却是梦想。(这一点很美国电影,和《飞鹰艾迪》一样。)
而我们的体育电影,不论是《夺冠》还是《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主题都非常单一,就是为了夺冠而夺冠,没有一定要夺冠的理由,也没有一定要夺冠的需求,反正只要是体育运动我们就要拿第一,至于为什么拿第一,却从没人思考过。
同样以夺冠为目标的电影《绝杀慕尼黑》,呈现出来的就是俄罗斯需要这么一场胜利,是国家需要。同样的,电影《京都球侠》在足球的背后呈现的是体育人的家国情怀,以及对旧时代的控诉。
那么再看《夺冠》与《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就会显得电影主题格外苍白,似乎夺得第一是一个任务,至于为什么要夺第一、夺第一对我们有怎样的意义,我们在电影中完全看不到,我们只是机械性的操作,没有任何的思考。
那么这样的体育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是为什么而运动呢?
二、故事过于单薄
因为核心内容、主题思想过于单薄,导致电影在故事呈现上又更加单薄,如果再叠加导演的束缚,最后就导致我们的体育电影故事极其单薄。整个故事可以总结为,曾经的王者后来衰败,然后选了新队员加大训练以后,重回世界巅峰的过程。
整体故事,没有像《摔跤吧!爸爸》这种主角与父亲、妹妹之间的情感纠葛与变化,也没有《灌篮高手》一样的波折,更没有《国家代表》这样的冲突。纯粹为了胜利而胜利,为了故事而故事。
故事单薄的就像一条直线,没有丝毫的波澜。与《夺冠》、《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相比,在目的性、必要性、故事性上都极其相似的《绝杀慕尼黑》,却狠狠打了中国体育电影的脸,同样的故事,为何别人就拍的一波三折,别人就能拍的让人共鸣?
同样无法故意去抹黑对手,无法刻意展现对手的强大与可怕,《绝杀慕尼黑》的导演想到的办法是通过与美国街头篮球、大学篮球的大战,既突出了对手的强大,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成长。
同时再叠加间谍、爱情、亲情等故事,也就让一个普通的体育电影变得波澜跌宕,看点十足。
可是,我们看《夺冠》与《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既没有展现对手的强大,也没有展现出我们的成长,似乎所有的核心都是战胜自己,战胜自己以后就赢了世界冠军。
扯吧?
同时,在我国的体育电影中一定会展现运动员的辛苦,可是电影里的他们辛苦吗?不辛苦,他们只是在进行最基础的训练而已,何来辛苦之说?与之相比,《爆裂鼓手》里汗水与血水浸透架子鼓的画面,才让落雪真正看到了什么叫辛苦。
如果只是单纯的还原国家队的训练场景,如果不人为的制造困难,又怎能真切的感受到我们运动员的辛苦呢?比如《飞鹰艾迪》、《国家代表》最后反差式的高台滑雪,因为有这些,才更能让人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同时,在故事性上,落雪认为《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比《夺冠》做得更好,最起码《中国乒乓》有试着去控诉体育管理部门的腐朽与官僚,在他们眼里只有成绩,哪怕是第二名都是一种罪,这样的体育如何才能成长呢?
而与故事主题单薄、故事单薄一脉相承的就是角色单薄。
三、角色过于单薄
电影《夺冠》上映时,落雪“骂”过这部电影,因为这明明是一部群像电影,结果除了郎平以外,其他人都没有任何辨识度,电影不能让人记住任何一个女排运动员,那么对于这部群像电影来说,就是垃圾。
而《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在《夺冠》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这些角色都有了自己的名字,我们也能记住这些角色,但问题是这些角色又非常机械化、模式化,没有一点点的“人味”,漂浮在了天上。
最有记忆点的角色居然是陈文,因为只有他在这部电影里有性格,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人,然而可惜的是导演对人物的处理却又很差。
再次对比《绝杀慕尼黑》,除了主教练以外,我们最起码记住了全能王者谢尔盖、心脏有问题的萨沙、高度近视的印第安人、白俄罗斯运动员等,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问题,但每一个人却又都能丰富主线故事。
比如,萨沙未婚妻失望的等待、间谍最终的选择等等,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人物的成长。
然而《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里的队员有人似乎穷,但又没有让人有感同身受的穷;又比如拿陈文当垫脚石成长的杀手锏龚枫,最终也没有感谢陈文,只能说明其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根本不能让人喜欢;又比如黄昭,满脸杀气,根本不适合角色;又比如白民和,富二代究竟他还是黄昭也没有说清楚。
而最可惜的陈文这个角色,还以为会有光芒,结果最后的呈现却是离开了以后过得非常不如意,感觉在告诉别人那你当垫脚石是应该的,你出去以后会过得更差一样,恶心的潜在价值观!
从核心主题的单薄到故事的单薄,进而导致人物极度单薄,中国体育电影说不上烂,但真的很没有存在感,反而是十几二十年前只在六公主看过一次的《京都球侠》,还能一直留存在脑海之中。
如果不能谈体制,那就尽量避开,希望未来能有一部好的体育电影,再不加油就真的和中国男足一样了。
好了,最近经常更新的落雪电影,今天就聊到这儿,觉得落雪说的还有几分道理的,就请转评赞,随便给一个,想从不同维度了解一部电影的话,想看好电影的话,麻烦大家关注落雪,谢谢!
上期推文推荐:姜文放飞自我,《让子弹飞》漏点镜头,是色情低俗还是另有深意?
上期推文推荐:抄袭《千与千寻》,美化嗑药,碰瓷抑郁症,《深海》真的很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