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惠东|梁化旧邦焕新机

东江雄郡 2019-06-05 02:18:09

初识梁化,梅园花海暗香袭人

再识梁化,雄郡旧邦古韵绵长

我要去惠东,惠东的梁化有一片3000多亩的梅园,四季皆景。冬天到梁化梅园,感受冬日暖暖的阳光倾泻花海;如雪花般的梅花,纷纷扬扬,随着风的摇曳,簇拥着从枝丫间探出头来。这时候,空气里都是梅的韵味。置身花海,世俗的喧嚣被一丝丝过滤。

而梅雨天的梅园其实更有一番风味。没有怒放的峥嵘,却充满了收获的喜悦,青涩的果实,挂满枝头,可以是星罗棋布,可以是珠落玉盆,那满山的绿像极了一个翡翠聚宝盆。果农在那时候满山布阵,早出晚归,就为了挑选梅子最好的时节,采摘,选果,送出远山到外面给人们一道道独特的风味——梁化的风味:青涩的脆梅、成熟的话梅、爽到骨子里的咸水梅,还有那杯让人垂涎的黄金梅酒,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我要去惠东,惠东的梁化是座千年古郡,它的兴起衰落都静静的记录在书籍里,等待着人们翻阅它的故事。往事越千年,站在这片土地上,捕捉一丝丝裹挟在风中呼啸而过的、历史进程中残存的文明。

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在今惠州市辖区内曾出现过一个名叫 “缚娄”的百越部落,称“缚娄国”。一些专家经过考证认为,梁化是古代缚娄国的大本营。从梁化出土的众多文物可以看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在梁化一带繁衍生息,从事捕捞、狩猎和原始的农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梁化已是岭南族群聚居的一大据点,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邦国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军南下平越,屯兵梁化,平定岭南,于梁化屯置南海郡,化“邦”为“县”。

“缚娄国”是梁化县、郡建制发展的基础和导因,梁化历经的邦—县—郡,是惠州府、归善县、博罗县乃至周边县区的立府(县)之根、发展之源,是惠州乃至周边地区早期历史发展的有力印证。“梁化旧邦”、“岭东雄郡”八个大字既揭示了梁化经历过“缚娄国—傅罗县(博罗县)—梁化郡(东官郡)建制发展历史,又反映了古代梁化在粤东的政治、地理和历史文化地位。

梁化四面环山,树木繁茂,中间盆地广阔,地形起伏多变,最高峰海拔1100多米,最低处海拔只有60米左右,重峦叠嶂,沟壑纵横。这地势在古代,正是“易出难进、易守难攻、安可乐居、危可退保”的独特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因而也自然成为古代族人聚居和建都的首选地方。

且这样的地势,造就了梁化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一个天然的粮仓。至今,这片适合农业生产的丰腴之地,依然遍地蔬菜瓜果,是个省级蔬菜专业镇。

梁化有个国营老林场。梁化现今的青山绿水、梅园幽境、燕岩溶洞、飞机桥瀑布、沙佛怪坡、蝴蝶谷、百年龙眼古树群等旅游热点,几乎都在这个林场范围内。

这个创建于1956年的老林场,是老一辈的开荒者扛着锄头,一锄一寸地开拓出了现在一幕幕的新景象。

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谋求发展,充分发挥生态效益,是林场发展的主要思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林场种植了总面积3000多亩的李子、青梅等经济作物,没想到无心插柳,种植的青梅到了深冬开花季,成片雪白花海无意间成了游客慕名而来的旅游胜地,尤其元旦前后或春节期间最佳的赏梅时节,来此赏梅、拍摄者不计其数。

游客来这里赏梅,必须要有个歇脚吃饭的地方,就这样,林场职工老蔡响应号召,把农庄开进了梅园深处,并应承过,无论生意兴隆还是寡淡,农庄都必须坚持开门迎客,保障游人的安全和便利。老蔡的半辈子都奉献给了这片山林,日常林场的护林工作外,他和一家老小耐心地经营和看护着这片小天地,一点一滴地搭起了农家别院,从旁边的山涧引流下来的山泉水可以直饮,食材也是经常就地取材,把大自然的馈赠变换着花样做成一席席乡间风味,让这里有了一股“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感。

梅园随着花季凋零,在热闹两三个月后就归于寂静。只有林场人守着这一片山林净土,看护着这里的山山水水。

梅雨季节的4月份,青梅采摘的时节,漫山遍野的采梅人,每天背着大筐,爬上梅树,把硕果摘下。3000多亩的梅园,几百号工人,前后需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去采摘。用最原始的工具和工艺,开始制作腌制爽梅、浸泡青梅酒……绝大部分青梅,则运送到普宁等地,制成一罐罐成就美食的咸水梅。其实这时候,应该来看看梅园的另一番景致,体验采摘青梅的另一种丰收的同乐。

欣闻梁化正在打造一个具有丰富景观的御景峰国家森林公园,相关引资和规划建设已经出炉。期待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这个曾经地位显赫的“千年雄郡”能够焕发出新的精神底蕴,当然,生态保护是第一位的。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