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七,又称“人日”。相传,女娲创造苍生,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可在天府之国成都,与这个节日联系最为紧密的,当属诗圣杜甫。
当天,在明媚的阳光下,在飘香的梅花前,甲辰龙年第十五届成都诗圣文化节的重头戏——“人日祭拜诗圣”仪式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草堂中游人如织,纷纷齐聚大雅堂前,在司仪洪亮的声音中,俯身三鞠躬,祭拜先贤,缅怀诗圣。
“人日”游草堂
在红梅花开中祭拜诗圣杜甫
“岁次甲辰,正月初七人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社会各界人士,聚于大雅堂前,谨具鲜花雅乐,敬祭诗圣杜甫先生之灵……”
“人日”的早晨,杜甫草堂内的人群已经络绎不绝。他们围站在大雅堂前,驻足凝视。而后,在古朴肃穆的乐声中,手持宫灯、净瓶、花枝和书卷等物的祭祀队伍缓缓步向大雅堂。在一步步完成净手、洗礼、奠帛、礼祭、乐祭、舞祭的环节后,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西南大学教授刘明华担任主祭人,诵读祭文,并带领在场群众在司仪的唱礼声中向诗圣杜甫拜礼,以表达对诗圣深深的敬意。同时,在工部祠中,从各地赶来的游客依次向诗圣杜甫庄重鞠躬,敬献梅枝。
“这是我第一次来参加‘人日游草堂’的活动,感受非常深刻。”仪式结束后,刘明华在接受采访时谈道,杜甫寓居成都的岁月,为这里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就是杜甫草堂和他在成都创作的200多首诗。“这些文化遗产既是成都的,也是中国的。”
杜甫为成都留下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那成都人民又是如何缅怀杜甫的?据悉,自宋代以来,每年文人墨客纷纷来到杜甫草堂祭拜诗圣杜甫。如今,“人日”游草堂,凭吊诗圣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新春文化活动,更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000多年来,成都人民先是于民间自发地在‘人日’有祭祀杜甫的活动,到晚清以后,逐渐形成规模。如今,杜甫草堂博物馆把‘人日祭拜诗圣’仪式,坚持了几十年。可以说,成都人民没有辜负杜甫对成都的深厚的感情。”刘明华也提到,“人日游草堂”已经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个是很了不起的,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的非常生动的案例。”
采访中,刘明华也展示了自己为此次“人日祭拜诗圣”活动,所创作的诗歌《草堂人日歌》,其中这样写到:“草堂人日我初来,拜谒圣哲抒襟怀。诗名独步故旧伤,高杜情谊云天外。少陵厚爱成都府,蓉城父老尊诗才。草堂遗迹处处有,唯有浣花放异彩。百年典仪成非遗,世代赓续传文脉。君不见人日诗会年年有,万众路歌迎春来!君不见草堂风物日日新,杜甫精神传万代!”
千年之后再度“相逢”
在草堂新展中体会李杜的相遇相知
说到“诗圣”杜甫,人们不免想到另一位与四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同是唐代浩瀚文学星空中璀璨夺目的存在,那就是“诗仙”李白。两人不仅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两位诗人,更有着深厚的友情,千载之后仍让后人感慨。
于是,在当天的“人日”活动上,杜甫草堂博物馆李杜堂正式揭幕,常设展“李白与杜甫——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也正式开展。在千年之后,在杜甫草堂的这场展览中,两位千古文人穿越时空,再度“相逢”。
现场可见,李杜堂是杜甫草堂博物馆南门中轴线的第三重建筑,展厅匾额“李杜堂”三字取自北宋苏轼书法集字。而据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展陈设计部主任张宏介绍,展览聚焦李杜千古友谊,以李白和杜甫家世、求学、理想、仕宦等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为主线进行展览叙事,集中展示馆藏铜镜、陶瓷器、古籍、书画等精品文物51件(套)。
“本次展览总共分为4个单元,第一单元‘盛世华章’,主要讲述诞生了李白和杜甫的大唐盛世;第二单元‘双子星座’,展示李白和杜甫的人生经历。”其中,第三单元“海内知己”作为展览的重点单元,主要讲述两位伟大的诗人如何相遇、相知的故事。“第四单元‘光焰万丈’,则呈现李杜二人是如何从唐代的普通士子成长为唐诗两座高峰的。”
此外,在展陈设计中,展厅中通过层景装置的形式对李杜形象进行了剪影式呈现。同时以李杜二人互赠诗歌为内容精心设计了沉浸式诗歌体验空间,观众可以借助互动屏感受李白与杜甫的千年友谊。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在千年后的“人日”里,在无数游客的缅怀祭奠中,在杜甫草堂飘荡的朗朗的读诗声里,李白和杜甫的再次“相逢”,为当日的祭拜仪式,添上了最诗意的一笔。
图据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