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要摆脱对热门档期的过度依赖

中国经济时报 2024-02-21 00:11:03

2024年春节档电影创造新纪录,展现出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过,过多的影片集中在热门档期,容易造成市场的过度拥挤,一些优质小众影片难以获得合理放映机会,不利于观众群体的长期培育,也不利于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夏金彪

电影市场在龙年伊始迎来“开门红”。根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同档期新纪录。《热辣滚烫》以27.18亿元的票房领跑,累计票房23.98亿元的《飞驰人生2》紧随其后,《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单片票房均超过10亿元。

尽管春节热门档期的总票房和观影人次再创历史新高,但仅有少数头部影片贡献了绝大部分票房。此外,电影市场还出现了罕见的集体撤档现象——《我们一起摇太阳》《红毯先生》《黄貔:天降财神》《八戒之天蓬下界》等四部电影在春节期间宣布撤档,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电影档期的选择关乎着电影的市场效益。近年来,电影行业的各种营销方式基本都集中在贺岁档和春节档或者暑期档等热门档期。其中,春节档是全年最重要的档期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2021至2023年),跨越时间周期不足10天的春节档,总票房分别为78.42亿元、60.39亿元、67.65亿元,均占据全年总票房的10%—20%。

电影出品方为了抢占春节档期,导致影片扎堆上映,2024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就有8部,不过,目前已有4部电影官宣撤出春节档期。一半电影的撤档,这在春节档历史上还是从未出现过的事情,2024年也被网友称之为电影行业的“撤档元年”。

客观地看,撤档在电影行业并不罕见。比如,受疫情等突发性因素影响,以往我国电影行业也出现过临时撤档的现象。此外,极少数影片由于涉及特殊政治、历史事件在影片临上映前面临审查而紧急撤档,还有部分影片因涉及暴力、情色等敏感内容而删改撤档。不过,这些电影都是被动撤档,并且规模都不大。

而在2024年春节档期,4部电影的集体撤档是电影出品方的主动作为,凸显出电影行业对热门档期过度依赖的后遗症。例如《我们一起摇太阳》,该撤档声明称:“在档期选择上出现了重大失误,辜负了导演、演员和台前幕后诸多主创和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并决定3月30日再上映。目前,撤出春节档期的4部电影,共同点是票房收入均十分惨淡,最高的《我们一起摇太阳》不到亿元,最低的《黄貔:天降财神》不到100万元。

目前,春节等热门档期的竞争度越来越激烈,而冷门档期和其他时段则越来越冷清,档期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显著。每逢热门档期,各大影院集中放映相同的片子,档期一过又陷入无片可放的尴尬期,这不利于观众群体的长期培育,更不利于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已明确指出,要“深入研究电影市场供给与需求变化,积极开展对重要档期的指导调控,推动重点电影发行企业和院线企业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合理把控电影上映的规模与节奏,进一步提高影片和档期的票房产出效益”。

对此,需要在电影制片、发行与放映之间建立更加顺畅的沟通机制,对不同投资体量与题材类型的影片进行差异化管理,摆脱对热门档期的过度依赖。这既能够避免市场陷入撤档、改档带来的档期混乱与无序竞争状态,又能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引导其建立在非热门档期的电影消费习惯,激发市场潜力。

电影出品方在选择档期时,不仅要考虑影片内容与档期特性之间的匹配度,还要考量用户需求。尤其是对于腰部影片或中小投资影片而言,要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档期上映,而非盲目从众地投入热门档期的白热化竞争中。

总的来看,2024年春节档电影创造新纪录,展现出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过,过多的影片集中在热门档期,容易造成市场的过度拥挤,一些优质小众影片难以获得合理放映机会,不利于观众群体的长期培育,也不利于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还需要健全档期统筹机制、平衡好各类型影片比例,规范电影营销行为、提升影片品质,从而推动我国电影行业高质量发展。

0 阅读:29

中国经济时报

简介: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时报创刊于199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