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6岁入伍,当3年业余宣传队员提干,转业后立二等功被提副院长

Hello我是路人 2023-09-03 03:36:54

上世纪70年代,一个农村女孩很难找到别的人生出路,然而朱琳侠却是例外。

农村女孩朱琳侠,机缘巧合参军入伍,从此,她的人生之路便与军营接轨,路也就越走越顺。

1976年11月,部队到林县征兵,在一个农贸集市旁边的操场上,接兵干部看到了她在教孩子,她的一段歌舞表演引起了接兵干部的注意,不久,她便穿上了新军装。

她和当地一起参军的新兵一起,坐了火车又倒汽车,同经周转,于22日下午到达了宝丰县的军区通信总站机关。

宝丰是豫西南一个小县,那时的县城里都土坯房子,街上有两个国营商店,买肉、买布,甚至火柴都要票。

火柴叫洋火,铁钉叫洋钉,就连布也叫洋布,啥都是进口的。

老百姓吃红薯玉米面窝头,穿黑粗布衣服,人们的生活就像黑白照片。

朱琳侠和战友们对宝丰的评价是“神奇的地方,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风刮六个月!”风沙大,人整天灰土土的。

朱琳侠和新战友们进行了两个半月的新兵训练,记得那时候部队伙食费是四毛多,刚到部队不久,新兵连司务长给每名新兵发了6.5元津贴。

星期天,朱琳侠和女兵们跑到县城买生活用品,信纸和信封邮票,离开家里,妈妈嘱咐我,到了部队一定要多给家里写信啊。

1977年春节前,朱琳侠被分到了一百公里外的一个深山长途通信营,在一连当了一名话务兵。连队一多半男兵,少部分女兵,部队管理较严,平时很少出营门。

记得刚下连,连长和班长组织她们专业课学习,学习专业知识,背电话号码,可朱琳侠一见到一组组数字,看到密密麻麻的线路,脑袋就点发懵。

喜欢动不喜欢静的朱琳侠,唱歌跳舞很在行,平时不忙时常常自哼,连队搞小晚会,她既是报幕员,也是公认的歌手。

这个小小的女兵,晶莹剔透,芬芳如花,她的青春在军营里绽放,如诗如歌,点亮了她纯情如诗的岁月。

不久,总站机关也知道了长途通信营有一个会唱歌跳舞的女兵,于是,司令部军务股一个电话打到通信营,通知一连的朱琳侠到总站宣传股报到。

于是,她趁着营长到总站开会的机会,乘他的车到了总站机关,从此就成了新组建的机关电影组一名放映员兼广播员。

每天,宣传股的干事,把各营、连传来的广播稿修改好后交给她,在就餐、休息时播出,没有多长时间,朱琳侠清亮动听的音质,就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的好评。

总站首长还把她送到省广播电台,专门学了半个月呢。

总站机关在宝丰县,可是,下面的各个营和机务站,都分布在河南境内的一些乡、镇、村,有的在人烟稀少的大山深处。

总站首长很关心基层营连官兵的文化生活,于是在1977年底,成立总站文艺演出小分队,从各单位抽调了有文艺特长的十几名同志认真排练节目,组成巡演小分队,到基层连队和哨所慰问演出。

虽然朱琳侠当时只有16岁,但身材高挑,长相俊美,领导就让她担任巡回演出的主持人,同时还是舞蹈和歌唱演员。

1978年“八一”建军节期间,政治处王副主任带着演出小分队,第一次下部队巡回演出。

她们来到了登封机务站,一群风华正茂男女兵的到来,给大山深处的这个机务站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而在朱琳侠的眼里,这大山深处的男女兵们,在人们不知道的地方,默默为国防建设付出。祖国的安全,成了他们存在的意义。

“八一”建军节是部队的重大传统节日,机务站3个连队杀了3头,除了会餐做菜用掉一部分,剩余的肉给官兵们包肉包子。她们看到一个大个子男兵,一顿饭吃了12个包子,吃得炊事班长直翻白眼。

从机务站战友那儿,她们还听说了这个机务站女兵杀猪的故事.

女兵杀猪啊,听听都很新奇。

战友们讲,一个从连长、指导员到下面战士都是女兵的一连,炊事班长第一次杀猪,没想到女兵们前呼后拥下,猪竟然在挨了一刀后,嚎叫着挣扎着窜出去好远,幸亏前面有男兵帮忙,才把这只猪消灭掉。

就餐时,副主任和机务站的站长、教导员等干部们坐在一起,演出小分队的战士们坐了两桌,平时在总站机关吃不上肉,那些天她们里不仅吃了上猪肉,还吃上了山里的野鸡、蘑菇。

机务站尽力让机关的小演员们吃好。

演出在机务站小广场上进行。横幅一拉,喇叭一响,吸引了不少的战士观看,围墙外面,有许多村民趴在墙头上看热闹。

王副主任和机务站领导们一商量,干脆把村长和村里的一些老人,也请进会场观看。

演出是在晚饭后进行的。

演出小分队以经典的东方红舞曲开场,朱琳侠成了小小舞台上的主角,她一会儿完幕,一会儿又跳舞。

一曲风味十足的河南坠子《摔跤》,把演出氛围带到高潮,不得已她谢了好几次幕,但又被热情的掌声请出。

只可惜她就学了这么一首曲子,如果还有更好的曲子,她一定还会献给广大官兵的。

之后的二十多天里,她们的足迹跑遍了总站各机务大站和高山哨所,在信阳鸡公山上的一个哨所,演出队的女兵们有的帮助战士们洗衣服,有的去帮厨。

除了参加业余演出小分队的巡回演出外,朱琳侠的另一项主要职责是在机关礼堂放电影。

总站机关有个仓库改成的大礼堂,每次放电影前,宣传股都要和洛阳文化工作站联系片源,胶片通过铁路货运到宝丰火车站后,班长踦着偏三轮摩托车,有时也会带着朱琳侠,一起去拉回影片。

当时的电影机是两台老式单放机,每次取回影片,她们都要倒片,因为上一个单位是放完电影后直接装进胶片盒,下一个单位放映前,要重新倒回前头,顺便检查一下影片是否有断片、损伤。

如果发现影片断了,得粘好,在片盒里的本子上记录修补之处和修补情况,记录安全放映场次。

电影放完,第二天她们就把片子再送到火车站,按文化工作站下发的影片放映计划,发往下一个放映单位。

总站四周是农村,部队每次放电影,周围的老百姓不知怎么都知道部队有电影,电影还没开始,礼堂外就有不少的老百姓在等着观看。

后来,除了下雨雪和恶劣天气,部队都在训练场露天放映,有好几次,正放着电影,雨却突然下了,她们只得停止放映,匆忙用帆布盖住电影机,而人却淋湿了……

朱琳侠的青春年华,就在一台放映机,一片光影闪烁里度过。

朱琳侠表现很突出,服从命令,完成任务好,先后两次立三等功,还被评为总站学雷锋积极分子和五好战士,领导和同志们都很喜欢她。

1979年,朱琳侠光荣提干,成为了23级干部,拿到了54元的工资,到院校短期培训后,她被总站首长任命为通信排长,一年后借调政治处负责文化工作,不久就成了一名总站专门负责部队文化活动的干事。

后来,朱琳侠正营职转业回到老家的法院,多次完成重大任务,受到省院通报表彰,荣立二等功一次,多次评为省、市、区的三八红旗手。工作了十多年后,她从区法院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休。

社会在变,不变的是军营;时间在变,不变的是军魂:环境在变,不变的是军心;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儿女对祖国的祝福!

0 阅读:410
Hello我是路人

Hello我是路人

每日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