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简《金縢》
尺寸:长46宽0.6厘米
年代:战国
用途:竹简
来源:2008年赵伟国捐赠
收藏: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批次:2013年第三批

《金縢》篇既见于今文《尚书》,也见于古文《尚书》,全篇连标题共478字。清华竹书本《金縢》篇有简14枚,简长46厘米,每简平均29字左右,加上篇题,包括合文,约410余字。简背面有次序编号。第14支简背面有篇题“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武王之志”。全篇简文与《尚书》的《金縢》大致相合,学者认为,“当系《金縢》篇的战国写本”。


《金滕》篇记载了周武王灭商后不久即卧病不起,武王之弟周公为武王祈祷,愿代之生病,表示对武王的忠诚。但简文标题未用《金滕》,而是《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武王之志》,学界一般用《尚书・周书》中的传世篇名《金縢》作为其简称。文字结构整饬,是战国时贵族所阅读的抄本。


2008年7月,校友赵伟国向母校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战国竹简。这批竹简由校友赵伟国从境外拍卖所得后捐赠给清华的。至于这批竹简的出土时间、流散过程,如今已不得而知。

竹简上记录的“经、史”类书,大多数前所未见,重现了《尚书》及类似典籍、澄清了一些学术史上长期争论的疑难、发现了前所未知的周代诗篇、复原了楚国历史及地理、提供了古文字特别是楚文字研究的珍贵材料。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光明日报、清华大学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