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比赛项目,尤其是雪上项目,比赛都是在“冰天雪地”里进行的。
无论你是参加比赛,还是观看比赛,亦或是采访比赛,如何“御寒”,是个大问题。
最近几天,内蒙古自治区迎来了大降温天气,这也让本就“不暖和”的赛场,变得更加寒冷。
这不,“十四冬”赛场,所有的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媒体记者们,为了“御寒”,大家也是“拼了”!
大棉袄、二棉裤,这是标配
本届“十四冬”开幕以来,所有比赛都在海拉尔赛区、扎兰屯赛区、乌兰察布凉城赛区进行。这几天三个赛区的气温,那是一个比着一个的低。
赛区之内,无论是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还是技术官员、媒体记者,大棉袄、二棉裤已经成为了外出工作的“标配”。
这里需要“标注”一下的是,所谓的大棉袄,说的是长款羽绒服,虽然长款羽绒服略显笨重,但至少能“多遮挡一截”。这里说的二棉裤,当然也不特指棉裤,而是只要你出门,最好把能穿在身上的裤子都穿上。
“我已经把家里能御寒的衣服、裤子都拿来了,要不真受不了!”一位东北的同行这样说。
大家不要觉得夸张,在这里需要跟广大网友普及一下,冬季运动项目,尤其是雪上项目,好多比赛都是在山顶或者半山腰进行的,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低很多,而且山风“很硬”,如果不穿得厚实一些,你很快就会“扛不住”的。
另外,很多雪上项目对天气情况要求比较高,例如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等比赛。一旦天气状况不能满足比赛要求,那么比赛就要延期,在这种情况下,你等上几个小时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御寒工作十分重要。
大衣哥、棉帽哥,随处可见
如果说大棉袄、二棉裤是“十四冬”赛场参与人员标配的话,那很多需要长时间在雪中驻足的工作人员和记者,就需要在“标配”基础上升级了,于是大衣哥、棉帽哥出现了……
大衣哥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很多人为了更好地御寒,选择放弃羽绒服,改穿军大衣。
最近一段时间,军大衣火爆网络,甚至出现了“不是哥买不起羽绒服,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的梗。这不,十四冬赛场上,就有不少身着军大衣的“大衣哥”。
“这个确实暖和,主要是这衣服压风,一般的山风打不透!”一位同行这样向记者介绍。
身上御寒,可以穿羽绒服、军大衣,那“头”上怎么办?很多人都习惯性地将羽绒服帽子带在头上,这样做的效果只能是“一般般”。
为了更好地御寒,很多人选择戴上了很有年代感的“棉帽子”。
“滴滴代滑”,互帮互助
雪上项目比赛,尤其是比赛场地在山顶的比赛项目,绝大多数人都需要步行上山。
以乌兰察布赛区凉城雪场为例,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的比赛,想要去终点观看比赛,就需要沿指定雪道步行2公里左右。不要小看这两公里的路程,由于山势比较陡,步行上去基本需要20分钟。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条20分钟的上山路,就会变成更加艰难的“下山路”。在凉城雪场,为了更快地将比赛物资、器械运送下山,很多官员和工作人员会选择滑雪下山。
为照顾身体相对较弱的同志,让他们能“快点进屋暖和暖和”,一些场地工作人员会“背起”他们滑雪,这一幕,也被很多人戏称为“滴滴代滑”。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于洋
摄影郭亮